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闻馨香道,一以悟臭帑”,古代士人为何对香道文化如此痴迷?

前言

现代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成年人的生活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就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古代士人的香道艺术所具有的放松功能,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广泛的应用于生活。

在新的时代发展香文化,追求日常生活审美,有利于缓解一定的压力。那么,古代士人所追求的香道艺术是怎样的呢?

一、香道使人放松,忘却世事

从历史上来看,焚香最开始和卫生保健、祭祀敬神有关。

进入宋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

人们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随着香品的数量、品种和形态不断丰富,使得古代士人逐渐将焚香作为一种休闲的艺术来对待,香道的功能逐渐从崇拜走向休闲审美。

“至宋初,焚香且与点茶、插花、挂画合成为四艺,为一般人应有之修养。”

到了南宋,朱熹倡导“玩物适情”,对古代士人影响很大。古代士人的休闲时间是相对较多的,真宗时,祠部郎中和员外郎所管全年节假日共100天,其中包括旬休36天。

古代士人也正是因为有了较多的空闲,才能从事玩香这一耗时较多的休闲活动。这在曹勋的诗中有明显的体现:“只将香火对清闲,古井无波应委悉。习静关情惟挟策,爱闲修供只焚香。”

玩香还可以使人更加放松,起到舒适身心的作用。故而,古代士人酷爱玩香,将它作为忘却世事。放松身心的佳品。

《香谱》中记载:“不须悟性三关语,自有澄心一炷香。”

古代士人普遍将焚香作为日常功课,终日焚香不绝。“香暖香寒功课,窗明窗暗光阴。”甚至有人“一日不炷香,已若神不清”

先秦时期,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习惯。后来,制香、焚香日渐流行。西汉时期,人们开始焚香熏衣。

东汉明帝后,香道增加了宗法、宗教内涵。隋唐时期,由于香料大量进口,焚香风气更为盛行,香道也在此时开始完备,出现了所谓品香、斗香之说。到了宋代,香的保健功能和宗教内涵渐渐弱化,休闲审美日益凸显。

中国的休闲文化至宋代全面兴起,焚香是重要的一部分,古代士人的焚香之道尤其精致高雅,充满美学意味。

二、焚香具有审美的内涵

对古代士人来说,香道最重要的内涵是审美。北宋丁谓著有《天香传》,沈立、洪刍皆著有《香谱》,在理论上对香的审美进行了总结,这对南宋文人影响很大。

如刘克庄在休闲时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这两本书都对香的品种、烧香的器具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外,焚香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也有各种技艺的讲究。南宋文人对这些方面极为专业,所以对香的审美更精致,更高雅。

南宋的香品种类不少,普通且经济一点的有柏香,朱敦儒词云:“枕臂卧南窗,铜炉柏子香。”韩淲诗云:“炉熏柏子香,客来忘所言。”

较为名贵的莫过于四大名香,分别是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

沉香又称沉水香,是一种植物香,古代士人颇为喜欢。

王之道词云:“翠袖熨沉香,黛拂修娥淡淡妆。”

龙涎香产自鲸鱼体内,非常名贵,然而在古代士人中也并不罕见。

杨万里诗云:“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麝香也是一种名贵的动物香料,檀香在南宋文献中少有记载。

盛香的容器也十分有讲究,古代士人一般选用金属质地的香炉。

如陆游“呼儿深炷铜炉香”,范成大“熏炉谁伴夕香寒”。也有陶瓷质地的香炉,也有用鼎焚香的。如王之道诗云:“焰焰砖炉火,霏霏石鼎香。”

从香炉的形状、样式来看,南宋仍然使用源于汉代的香炉始祖——博山炉。曹勋诗云:“曲榄榴花绛色鲜,博山一缕水沉烟。”

此外,古代士人还大量使用兽形炉,鸭形炉是最常见的一种。

宋代兽形炉的大量使用,更多的是因为飞禽走兽的造型充满了变化和富于曲线美。南宋还有一种袖珍小香炉,外出时方便携带,吴文英词云:“袖炉香,倩东风,与吹透。”

此外,还有制香。烧香的方法等技艺讲究。南宋王沂孙曾在《天香·龙涎香》中记述了龙涎香的采香、制香到焚香的全过程。不过,对于制香,古代士人一般并不亲为,比较重视焚香技艺。

古代士人对焚香的操作颇有讲究,首先,焚香的时间多选择在清晨。如陆游常在起床后烧香:“老夫起烧香,童子行汲井。”其次,焚香的地点一般选择在私密、封闭的空间内。这样的环境能对香气起到保存的作用,有利于人们对香气的感知。

三、香道使人修养身心

在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中,“道”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

南宋佛家他们在玩香的时候,并不冥思苦想去试图参悟香道的某种真谛,而是将焚香有机的融合到日常的各种活动中,比如静坐、弹琴、饮茶、诵读等社交。

宋代士人休闲活动偏于静态,加上许多理学家倡导静坐,所以他们喜欢在焚香时静坐,以此修养身心。

如陈知丞诗云:“官舍多暇,焚香静默,坐进此道。”在睡眠的时候,古代士人习惯以香为伴。

朱敦儒自称:“箫鼓远,篆香迟,卷帘低。半床花影,一枕松风,午醉醒时。”最常见的焚香常常伴随着朗诵活动。

《香学会典》中记载:“凉秋既久,窗扉留月,光摇草书,接于几席。炷香诵书,独坐无人,静念感触。”

宋代时,道教、佛教流行,士人们也会在焚香时阅读道书和佛经。除此之外,古代士人也常常会在焚香的时候饮茶、弹琴。

曹勋诗云:“从来甚爱水云居,投老安闲且自如,渝茗焚香方外友,白灰红火养丹炉。”事实上,香不仅是古代士人个人休闲生活的玩物,也是集体休闲,社交活动的重要润滑剂。

一方面,在一般的士大夫家中,有客人拜访的时候,焚香是一项重要的礼仪。在献茶、摆酒设肴、举乐、进舞之前,先要焚香。如王之道诗云:“我来蒙师炷香鼎,旋汲溪泉为煎茗。”

另一方面,在古代士人的生日宴会上,香也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是必备的玩赏之物

从客人进来到宴会结束,主人会一直让香气氤氲,缭绕不散。“年时生日宴高堂,欢笑拥炉香,把酒祝君长健,相随归老故乡。”

由此看来,焚香是一种很好的背景活动,可以起到催化的作用,能为其他休闲活动的展开提供趣味和美的意境。

四、香道营造诗意氛围

从审美主体上来说,香气可以使人愉悦,放松,故而比较容易进入一种消除焦虑的状态。香的这种“澄心”的作用,正如古代士人林正大词云:“消磨世虑坐焚香。”香具有色香味多个方面的审美特质。

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常常把香用模具压印成一些固定花样,形状像曲折美观的篆文,所以称作“香篆”

古代士人对此珍爱有加,美称为“宝篆”。韩淲词云:“烛影红酣宝篆香,楼上黄昏角。”香的外形具有一种古雅之美和历史文化意蕴。

其次是烟云之美,它在视觉上徐徐袅袅,悠然飘动,似云似雾,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自在之美和自得之情。香烟缭绕,在空中画出了万千种美妙的形状,实在是赏心悦目。

再次,香在味觉上又有迷人的味道,拨人心弦,惹人陶醉。即使在烧尽之后仍有悠长的回味。

《香学六论》中记载:“瘴海骊龙供素沫,蛮村花露拙清滋。微参鼻观犹疑似,全在炉烟未发时。”

除了香本身的形状、气味之外,供香器具也呈现出美感。香鼎、石鼎、博山、金兽、香兽、金鸭、宝鸭等等,作为盛香器具,都在外形上具有相当的美感,可以更好的烘托出香的审美。所以,古代士人在个人生活的玩香场景,就具有了高度的审美意味。

中国古人的文化生活中,不仅重视视觉的审美,听觉的审美,而且重视嗅觉的审美,味觉的审美。尤其是嗅觉的审美,即香的审美。

中国古人常常着眼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诗意弥漫的氛围,从而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在营造这种诗意的生活氛围时,香的审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南宋香道盛行,焚香成为了社会潮流。

总结

古代士人在玩香的过程中,体验到了高雅的心灵感受,体会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雅的美学意味。

休闲世界与审美世界早已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香道可以说是道家思想与态度的呈现,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也使得人们的生活风貌显得高雅和闲逸。

对于现代人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减压方式哦。

参考文献:

《香谱》

《香学六论》

《香学会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雅一炷香
中国香道文化
龙涎香膏(丸)
专访郑春成 :什么是一炷香的功夫?99%的人不懂
宋元香事 扬之水
鲸排泄物龙涎香,为什么拉出来的香且比黄金贵,人工取出来的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