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善良了,坏人就多了

中国人一直在辩论一个比较玄的命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种辩论,其实都少了场景感,没有场景的辩论,就像是个屁。

很多时候,善也是恶,恶也是善。而唯一能保护自己的,则是,对善不伤害,对恶不姑息。

只是,我们所有的成长经验,都是在被教导,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但是,因为对善的缺乏明晰的定义和必要的规则,造成的结果就是,很有可能,我们终其一生,不知道“善良”到底是怎么样的。

尤其,当善良被无数次践踏之后,我们陷入了人性邪恶论,陷入了不可自拔的人性暗黑所带来的创痛里。

从此,有人说,我不再相信任何人。从此,有人暗暗发誓,我要做一个坏人,以恶制恶。很多人,越来越相信是人性本善,但社会把人变坏,而且这种“坏”,无可救药。

01

如果没有善良,我们的世界该多冷漠。但是,你给予善良了,世界却跟你翻脸了。

最震惊的,莫过于那个扶孕妇回家的中学生,她的善良,却换来强奸、杀害,这样极尽人性之恶的结局。从此,我们是不是就要教导我们的孩子,不要随意去帮助他人,因为,那可能是恶魔们设的一个圈套。

还有那个扶摔倒的老太太起来的男子,你的好心,却被诉诸法律,成为了被告,要求赔偿医疗费。多可笑的世界,你一身正义,胸怀仁爱,却成为坏人对付你的筹码!

这些事情还有很多,都是人性之恶以非常人的方式,搏杀了人类最珍贵的“善良”。你甚至防不胜防。

又比如,家暴。这是需要怎样的恶,才能对那个与你相识、相恋、相守的枕边人,挥舞拳头,让她以血洗面。

这些恶,我们该怎么识别?该怎么远离?该怎么反击?

我们面面相觑,浑身冰凉。

但是,恶,真的是隐蔽的,它仿佛永远都穿着保护色,我们即使如履薄冰,谨小慎微,总还是有人,误入恶的魔域。

那是剜心之痛!

02

恶,总是在善良面前,露出狰狞的面容。

我记得前些年,认识一个姑娘,是那种很好说话的个性,也是从不多言他人是非,安分守己的孩子。即使别人说她点什么,她也是宽容笑笑,不予回击,在职场里,应该就是大家说的那种“无公害型”存在。

但是,有一天,她哭着说,为什么自己从不惹事,还经常帮别人的忙,最后,自己却是那个做错最多的人?领导烦她,同事让她帮忙,却时不时拿她当炮灰,有错都是她的锅。更甚至,有人落井下石,结果自己被辞退。

被辞退后,她总说:是不是我太好说话了,人家都觉得我好欺负?

毫无疑问,这个姑娘,是个好孩子。但现实生活中,她的“好”,并没有换来应该有的“好”的结局。反而,她成为了别人随意可以拿来背锅,拿来利用,拿来掩饰自己的一张挡箭符。

可是,为什么,她就会成为那张“挡箭符”呢?

或许,这个问题,那个孩子需要很长的时间,受很多的伤,才可能悟明白。

而这个“悟”的过程,世人称之为“黑化”。看过《甄嬛传》的,都说,甄嬛的黑化,是多么的合情合理。你看,如果不黑化,那么,甄嬛能活到第几集?不黑化,怎么跟坏人斗?不黑化得更胜一筹,怎么斗得过坏人?

你越善良,坏人就越来欺负你,因为你善良啊。

难道,善良,真的就是要这样任人宰割?

不是,只有那些没有原则,没有度的善良,才会被坏人盯上。

03

坏人引导我们前进。有“度”的善良,才能保护善良,才能反击邪恶。

无可否认,人类历史的发展,其实就是正义与邪恶的混战史。

我们后人,一直标榜在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的是与非,因此,不评判谁是善,谁是恶。

你看,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那么,到底谁是善,谁是恶呢?专家说,要看当时的时代背景、利益集团、派系争夺。

然后,就有了一个结论:成者王侯,败者寇。与善恶,还是无关。

其实,这个问题不能参与到政治里面。善恶,只能基于人性的场景而言。

比如,那个很委屈、很怨愤、被辞退的孩子,她毫无拒绝能力,也没有反击能力,任由同事压榨她的劳动,出了错,又拿她顶锅,然后,她也不去跟老板分辨,以为自己不屑,或者不想伤人。但事实是,老板觉得你这个人做错事,还不来解释,真是扶不起的粪土,难不成还清高到这种程度?

然后,其他同事,看你顶锅不回击,不辩白,不争论,就觉得下次也可以拿你顶锅,反正你就是任人拿捏的,在你身上做点坏事,没有风险系数。

你看,姑娘善良吧,但是,问题来了,她的没有度的善良,招来了更多的坏人。是不是也可以说,没有度的善良,也催生了邪恶。

这就是人性,与那个每天给馒头的人遭遇,是不是如出一辙?

对于乞丐,偶尔施舍即可,每天给,便惯坏了人家,觉得你每天给的,本来就是他自己的馒头,哪天不给了,你就罪大恶极了。

04

善,永远是人性大道。

但要保护好善,需要给它一些不一样的色彩。

一、给自己的善良,一定设一个“度”。

这个“度”,就是你拒绝的能力。

拒绝,是一种起码的安全意识。拒绝,是告诉别人,这个事,这个地方,你们不可以逾越。拒绝,也是告诉别人,你的原则和底线。

你看,有人对朋友的求助从不忍心拒绝,最后,朋友反目成仇。你到最后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朋友会这么坏。但实际上,是朋友的内心觉得你真的太好了,好到真的可以随意对待,因为,你没有对自己的好,设一个度。

善良,一定要有度,有节制,要不然,你就永远成为那个被辞退的孩子。

二、适当给自己一点恶,可以增加反击的能力,可以吓到坏人。

善恶,很多时候,真的没有明显的界限,它要看场景。而且,除了法律的审判,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善,到底是不是善。或者,它仅是对别人是善,对自己却是恶。

那个被辞退的孩子,但凡有一次去拒绝,去辩白,去争论,去反击,那么,或许,她会活得很好。那些拿她当炮灰的人,一定会看到欺负她的风险系数。

给自己增加一点恶,比如别人帮你的时候,可以写张委托办理字条。等到真有错了,你完全可以跟老板说,这真的与自己无关,下次,有这种事,一定先跟老板汇报,不会直接帮别人忙。

有时候,善恶真的只是一念之间。但我们没有必要为别人的一念恶,去买单。

三、学会看人做事,多看看,懂点人性,弯路会少走点。

人性贪婪,人性多变。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人性。但可以为我们自己的人性加一把防护伞。

对人,不轻信,不讨好,不委曲求全。有的人伪善,看他做事的目的。有的人真恶,看他的品行。凡遇人遇事,都留三分。

这不是中庸,而是知道人情易变,人心总有不古。

到最后,善于恶,需要一点界限

05

愿你一生明辨是非,守善之本心,与世间人心井水不犯河水,但该出手时就出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你接受所有的突然改变,并放弃所有的峰回路转,那才是属于你的黄金时代。
金小贝:如何与恶者相处,是当前教育的最大缺失
坚守底线 人性良善
世间少有的至真哲理《善恶与美丑》
鸢尾花 | 人性
《老话儿》卷三十:关于道德善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