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见草堂


1

写得晚了点,距离“又见”已有些时日。

初见,是和朋友在门口打了个卡,现在想想有点对不起她;再见,是带着两颗柚子去的;又见,就是这次跟另一位朋友漫无目的地去找感觉,她毕业创作的灵感。

之于草堂,并非单纯把它当做景点,毕竟,杜甫,我们是读着他的诗长大的。

以前,或许是哪天的早读时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正要挤进最靠近讲台的那扇玻璃窗,晨光延伸处,依稀对接上了脑海中的诗里的画面。想看看杜甫的茅屋和船篷,这样的话,嘴边的诗或许会有感情些吧;有时,来来回回地诵读,就好像是把大螃蟹拿给老奶奶啃一样。

2

终于,有机会用眼睛感受一下了,虽然诗早已经背会了。

那间茅草屋,和初中诗选中发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感慨的茅屋形象很是契合,“南村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场景有如再现。茅檐低小,屋前青青草;茂林修竹相媚好,门前谁家青桥?若不是杜工部他心怀天下,若不是偏逢“安史之乱”,如此,在这曲径通幽处拥有一间小屋,过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也算是怡然自得。可现实已然那般,且杜甫确是杜甫,当时的千千心结以及后来的悲情遭遇貌似是“命”中注定。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幸有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思其人而成其处”。所以,除了诗篇,尚有一方净土慰藉当年的漂泊零丁。

关于诗圣,我就置喙于此。
3

上次到草堂,还是去年的金秋十月,一切都是未知却又似曾相识的样子。俨然是一副游客的模样,走完每条小路,克制地拍下每个角落,亭子、茅屋、木桥、锦鲤、盆景、碑文、万佛楼……被教着构图,坐在廊道两边吃柚子,听着不合时宜的史说,其实又不太似游客般专心看风景。但怎么说呢,第一次总是个记录的理由吧。

又见之时,就显得不同。开头已经提到是去找感觉的,重点自然是落在了一些碑文诗画,我是看不懂的,同行的要比我专业。我们寻得了一处绝对厉害的场所,那是一个文物修缮、碑文印刻和书画装裱的地方,这类凝聚匠心的情境我是第一次见,但也是一下就肃然起敬的那种。


每次,草堂略微不同。

你好!

此物

愿君多采撷

文字 / 昔予

图片 / 昔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步锦官城——杜甫草堂
去成都杜甫草堂一定要看的几个地方
杜甫草堂观感
看图识唐诗(1025)杜甫·示侄佐(佐草堂在东柯谷)
杜甫草堂 少陵野老
成都专栏 | 朗诵 | 故事丨杜甫草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