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道”級横

〈四)天地始于“无”、“有”、“精神”“物质”……

 

  道家言:天地生于有,而有生于无,

  道教言:天地始于三淸上帝,元始天尊

宗教言:天地为上帝的趙造,故始于精神

科学言:天堆始于元素分解,故始于物质。

  种种说法,令人无所适从

  那么,这四种说法,是否都有根据呢?有的。一般来说, 能使相当的后人信奉的学说,即或容有不足,它也必然具备一定的、或相对的真理,再不然便是神秘难稽,而使人难能否定的。道教的上帝,便是这种学说。

  道家言“有始于无”系从后天而证先天。后天之境,万物莫不是生于有”,可最先的又是里来的呢如同人生一样,当未生你之前,当然没有你一切存在,无不如此。那么天地万有,必然生于天地这个大有,而天地这个大有,又必是始于未有天地之先——无。以是义故道家之论,诚无可反驳。

  执天地生于有的观点,可因形神而肇分两途。宗教认为,或追求精神不灭,故必尚精神,自然是信奉天地万物起于精神之有。但他们的观点也不无道理,正如唐·僧宗密所论述的那样

 

        人禀无知之气,安得起而有知乎?

    

    天地所生之生物,不论动、椬,皆有一定程度的“知”,怎能说生养它们的天地,以及天地之先,便是毫无“知”的因素,而为纯无知之物呢?由这一论点推,自然可得出天地之先,便即蕴蓄有精神性的因素——“知”的存在,并由此而推导出万有之神, 或万有之“心”的存在。看来,宗教之说,亦非无理取闹。不过, 上帝那里居然坯有皇帝”、“王母、群臣百官,俨然一封建朝廷的照搬,这就叫人不能接受了,

  科学为人类智慧在物质文明方面的运用成果其认识、解祈、再造、发明,实验、创造其针对领域,无不以物质境界为从事,其执重之于物质,是可以理解。且人生物质塊界之中,衣食住行,学作娱交,乃至修养修真,何一而能离于物质故人类之重物质,洵为第一执著。而天地万有,由于人类阴识六根的应接,故无一不可以物质而作分析,天虽无象然有气地则有形,复有质,现实如是,天地万有皆不离物质其起源,自亦必是物质近世科学日益昌明微观、遥望、透视、化检,一不是物质内涵之展现。因而说天地万有之始于质,证据历历,诚无可辨驳

  若是则天地万有之起源,究是无呢?还是有?究是形呢?还是神?这可令人难以为情耶

  别忙,其实,这个问题,尽管古人无人论而作结,先哲们也无法逆料到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居然如此发达,能说明如许多的问题。可是,先哲们却为我们在理论上提供了“道”“气”这两个极其伟大极有远见极其宏傅极其玄微的大哲。我们只要真正继承了这一门学理,解决这类矛盾,便自会驾轻就熟,执简御繁,中规应矩了

  天地万有之始,矛盾固在有无,关键却是形神。只要解决了形与神的矛盾,有无亦便迎刃而解了。

形神,今言物质精神,而古来,即以“阴阳” 二宇统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谓:

 

    阳化气,阴成形。

 

    “气”为神气,为形体,亦今之物质精神之表。古哲阴阳之道,应乎天地万有,故同篇又谓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故阳为天,积阴为地……

 

    万物应于天地,天地应于阴阳,是即《周易系辞上传》之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万有以阴阳为表以玥阳为道统括形神亦即后天之对待至其先天,则为“太极”,则为“道”。老子之所谓“道生一,一生 ”今但细味古哲之旨,便不难发,明阳虽为对待之二然却生于非对之一——“太极”生于“道”之“一”。

  何为“太极”?杨万里《诚斋易传》谓

 

        元气浑沦,阴闲未分,是谓太极。

        太极者,一气之太初也。

 

    太极太初”“一气”,“阴阳未分”。惟其“浑沦”未分,故分之则“是生两仪”而别为阴阳,是太极动则生阳,静而生阴虽为两用实是一气”。·张载《横渠易说·系辞下》有论是义者谓

 

        太虚之气,阴阳一物也,然而是两体,健烦而已

 

其《正蒙·乾称》亦论谓

 

        太虚者,气之体。气有阴阳,屈伸相感之无穷,故神之应亦无

穷;其散无数,故神之应亦无数。虽无穷,其实湛然虽无数

实一而已阴阳之气,散则万殊,人莫知其一也;合则然,人不

见其殊也,

 

    细味张氏之论,洵称精到人生精神指导下之物质境中,内则身心如一,外察则天地万有故见其分则,多忘其合见其一者,则忘其多,皆见解之识烺也且人之应世,多易见物而不易悟道,头顶其天,足蹈其地,识天识地,可却不识阴阳!更不悟阴阳交变之为道!此即宋·苏轼《苏氏易传》之所谓:

        阴阳交,然后生物,物生,然后有

 

    可“有象”有物之后,象立而阴阳,故人们但其见“象”见“物”,而再不见于阴阳。

  苏氏这种说法,虽是解决了人类见物而不见阴阳,不悟阴阳之道的理,但却误把名相表义之阴阳二象,当成实物来看!其实,阴阳也好,太极也好,形神也好,无有也好,楮神物质也好,统统不过是表于事理事物之名相,真正的客观存在,它们并无名谓,是人们为了区别理解事物而强名之的1

    引论至此,精神物质之对立之争,就像人之形神一体一般, 可以统一了。《内经》坟典,亦早已认识到血之与气异名同类”,“阴之与阳,异名同类'三千余年后的今天,人们尚还执此形神分抗之争,可谓失之远矣!

原人与生物之生,形神兼备,而神寓形中,形合神中,本身便已雄辨地证明:筆生之初,神之因素,形之因素,已浑沦无间地合为气而生生虽然,每一种生物之形神因子是那么的参差不齐,可基本要素却何等相似    

人物之生如是,天地之生,理应如是今观于天地之象直观则实之与虚——地与空,象人之形与气宏观则体之与用——质与知,象人之形与神。于是可知人物之生,亦情同天之生。天地始生之初,亦必是知质兼备,地空兼具而胎于太极”,殆“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之后,“十月满足而是生两仪”。

那么“地”实而虚,又如何混一呢

原来,地者,土也土之者,谓之尘尘之再微者則轻而浮扬,散之为气气而稀者,自谓之空空之于极,則谓之太虚。太虚者,殆先天之象示。太虚含空,空而含气,气而含尘,尘而聚土,土而凝地地而成球是所谓轻清者上升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天地清浊之象,即此分 

此理古哲剖之甚明,盖深明地——————————虚之化演,茫茫环宇,无边无际,空中微尘之多,时散时聚,故凝结则成球而为星,化散则成气而为空,是空气之与尘土,原其阴阳一体欤

人之有血气,天地亦有云水云水之象,亦同地空

故水之凝象水也化而为水之撖珠气也气上而聚云也而稀空也空而至极,太虚也————云————虚之演变道,亦賅于天地始生之阴阳两仪之中,所以合成天地也。

天地之质,其要素在乎知与质。然质有象而知无形,故欲窥其分合之道,殆不可能然但会其万物之有”,是可推知其生养万物之天地是必有

复可逆推其化生天地之太极亦必含于“”。既形神对待之知与质为“混”“一气”而生养万物,则肇化天地之“太、亦必是知质“混沦”,犹地空、水空之“混沦”一般。今天地除地水之外,已别无形质之可言,故乃可推定地水之质,即为合之质,而即寓于此地水之质中者。地水合空而可混沦,則亦必混沦其中,而俱归“太极”。是之所谓“一气”,一气并含质万有,是所以能肇生天地而天地又可化生万物,万物之所以能俱含“知”质

然质之含”,则天地一切土水之质是应俱皆含”,今何以但见生命物之有”,而土水泥石之物,却不见其有之表呢?这便是生命体之和合不同,看其和合之体为主导之用还是组合之用。亦即上文之所举例,人体通身之细胞,本皆有命有知,然其既为组合之用,故各各不再显于自之用。若人体每一细胞皆各自为政,各以其而别作“知”行,岂不乱套,还成其什么人体人体如是天地之组合亦如是故古乃言“人身为一小天地”矣

    古今中外,天地起源之争,不外形神两堆,就其学术而言, 其争论均不无价值。然笔者以为,与其执其一墙而偏頗,不若放下二者,立身于形之上而观之

  譬犹一盆水,物质为泥,清水为神。搅之使浑,犹如混沌,澄之而淸,则水泥分而犹太极之分两仪。然泥中犹尚有水,水中仍是有泥,阴阳大分而不可截分,形神对立而复中蕴!若必欲截然分之,之对待世界中,殆可断言:不可能!

科学尚物质论者,宗教尚梢神论者,其通儒硕学,以为然否?

物质精神,本相对待,又复中含,此即先天之所以能“混沦”之证据既形神阴阳于先后天均如是浑而无间人类何苦是而逆天行事

自然之能尚且随其自然,作为自然之产物的人类便能超越自然而夺天地进化么?噫,亦不智甚矣

 

便向宗教界人士提醒一句:笔者虽亦道门传人,好事修真,可于此事却不糊涂。道门所崇尚之纯阳则仙”,佛门所崇尚之去掉臭皮囊”成佛,均属纯精神性之企望这可是违反大自然之本来的,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样唯其如是在这个世界里是办不到的,因为东方西方,都还在这个四方之中! 

 

物质梢神之争,化解归一,則之争,自亦迎刃而解。

  太极之含有,亦即生于有,太极之先,无所含而太虚是乃为无,此即有生于无。以故言“有”者,太极而两仪”;言“无”者,无极而太极”,义旨本一,所指阶段不同而已

论析至此,是可知天地生化之道,于先天,则无而生有,一而化二,是为奇生,于后天,則二而生一,阴闲合一,是为偶生。理参下一章中三哲部分”。

近世学界,尝有一元论”、“二元论之争,时人困之,莫知所以其实,矛盾之症结亦徉乎混淆先后天之始元规。先天尚奇生,即一元”;后天尚偁生,即二元”。一即一气”,二即二气”,―至与二,究实为名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字的阴阳形气
万物一太极,人人一太极,练太极不传之秘:无为而自为
《易经》与气功
变易之道49:天地人三才与天人感应的关系
老子中和之气
乐育堂语录(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