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市公司高管妈妈:我是怎么从一个爱唠叨的强势妈妈,变成孩子们最爱的妈妈?

诞姐说:
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于我们的一位读者“夏娃姐姐”,她跟我一样,也是两娃妈妈,家有一双调皮捣蛋又可爱的儿女。“夏娃姐姐”坐标魔都,美国名校硕士,曾任职一线财经纸媒,也曾任美国上市公司高管,话说事业型的女人很容易把工作中的强势带到家庭里,但好在,我们也会经常的反思和复盘自己的做法,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沟通模式,从而让交流更加顺畅。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一篇反思-迭代-验证成功的模式,这个模式我也经常在家里使用,当然了,育儿这件事情,永远都要迭代,今天用着特别好的“招数”,明天可能就被娃识别了套路,变的不好用了。但这都无妨,我们分享的是思路和态度,至于大家怎么“本土化”到自己的家庭,全靠大家发挥聪明才智了。

你有哪些游戏化育儿的妙招,也欢迎留言里跟我们分享一下哦!
文 |夏娃姐姐

最近这段时间,孩子在家网课,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各种问题都跑出来了。简而言之,孩子隔离在家,真的很费妈。

一会儿为了饭桌礼仪,一会儿为了作息时间,一会儿为了功课的问题,我和两娃的战火连绵不断。

说累了,吵累了,我总会发出自来灵魂深处的自问:这俩孩子不会是猴子派来逗我的吧,怎么就这么不知道好赖,完全不受教呢。

再反观俩孩子和爸爸的相处,倒是比我轻松多了。他们有时玩玩枕头大战,有时候去小区挖蚯蚓,有时玩捉迷藏的游戏。

对此,我总抱怨孩子爸爸只懂得对孩子投其所好,就和电视剧《小欢喜》里的“英子,开门,爹地”的乔卫东一个德性。

但话又说回来,在宅家的日子里,孩子明显更喜欢和爸爸呆在一块。

为了扳回这局,我做了很多思考,也决心做出一些改变。

这天晚上,到了洗漱的时间,我招呼孩子赶紧来刷牙。通常这个时候又是我和孩子力量对抗的时间了。三岁半的弟弟,特别不爱刷牙, 每到这时总是又逃又躲,和我开始拉锯战。

这天也不例外,弟弟看到我拿着牙刷就立马跑开,边跑边抗议:“不要,不要刷牙。”

这次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老鹰抓小鸡般地一把将他拉过来,而是笑嘻嘻对他说:“真的不要刷牙吗,好可惜啊,你看这可是一把特别有魔力的牙刷。”

弟弟嘟着小嘴说:“才不是,这就是昨天的牙刷。”

我给他一个认真脸:“没错,这还是昨天的牙刷,但是昨天晚上牙仙子来过了。我告诉牙仙子,弟弟最不爱刷牙了,牙仙子可不可以对这个牙刷施点魔力,让弟弟爱上刷牙。牙仙子答应了,她对牙刷施了魔法,所以用这个牙刷好好刷牙的孩子的牙齿就会变得特别干净,特别白,牙虫跑光光。”

弟弟很疑惑得看着牙刷,然后仰着小脸认真地问:“牙仙子真的来过了吗?”

牙仙子的故事弟弟在正在换牙的姐姐那里听过好多遍。

我说:“是啊,要不要给你刷个牙让你感觉一下有没有魔力?”

这时,弟弟乖乖过来,张大小嘴。我用了比平时更为轻缓的方式,耐耐心心得将他的牙齿里里外外的刷了一遍。

刷完以后,我问弟弟:“是不是感觉今天和平时就是不一样呢?”

弟弟眨眨小眼睛看看牙刷,用力地点点头,对着镜子努力展示了一下自己洁白的牙齿后,一蹦一跳的跑向姐姐,边跑边喊:“姐姐,你知道吗,牙仙子也来找过我了。。。”

我在后面忍不住捂嘴笑,计谋得逞。在这之后,弟弟对刷牙这件事没有之前的那样大的抵触情绪了,合作度有效提高,省心也省力了。

一招制胜后,我这个原本爱唠叨的妈妈在和孩子玩游戏的路上越走越远。一发不可收拾。因为我发现,在游戏面前,孩子的对抗力会神奇般地消失,情绪也大有改观。

有一次,弟弟和姐姐在饭桌上吵起来,大人规劝半天没什么作用,姐弟俩开始你一拳,我一脚,最后俩人的饭撒了一地。

我和爸爸最终没忍住,生气地数落了姐俩一顿。结果姐姐梨花带雨,弟弟瀑布流水,哭地稀里哗啦,最后都被我带回房间安抚情绪。

但是无论我怎么和他们俩讲道理,两人的情绪还是很激烈,完全听不进我的任何话。

这时我蹲下来压低声音,对俩孩子做神秘状:“宝贝你知道吗,其实除了你现在看到这个妈妈外,你们还有一个神奇的siri妈妈,她比妈妈更温柔更懂你们。”

弟弟的哭声小了下来,一边抽泣一边问:“那我的siri妈妈在哪里?”

我说:“只要你按一下我脑门,我就会变成siri妈妈。”

弟弟有点懵,他平时就喜欢和我的手机的siri对话。于是他试探性地在我脑门上按了一下,我立马就转换了模式,用siri的音调一板一眼机械式地和他说:“你好,小朋友,我是你的siri妈妈,快告诉我你为什么哭了。”

小朋友一听,开始兴奋,然后开始向“siri妈妈”告状:“姐姐欺负我了。。。妈妈爸爸凶我了。。。我好难过啊。。。”

我听着心里已经直发笑,但努力憋住,继续模仿siri的声调和他说:“原来是这样啊,妈妈听了好难过啊,宝宝一定更难过吧。。。我回头一定好好批评批评你的爸爸妈妈。”

一边与他共情,一边安抚他的情绪,等他的情绪稳定了,我才开始掰开了揉碎了和他分析下之前他和姐姐的“不法”行为:“小朋友吃饭的时候打架好像也不是很好哦,下次你如果想要发脾气前来找siri妈妈聊聊先。。。。。。”

弟弟听得很认真,不时嘟嘟囔囔地向我告姐姐的状,爸爸妈妈的状。他还真的已经把我看成了一个神秘的妈妈,一个可以承接他的所有情绪和“坏行为”的妈妈。

一边的姐姐也被吸引,尽管快八岁的她已经清楚这是妈妈玩的一种“假扮”游戏,却也觉得特别有趣,不时的加入进来和“siri妈妈”聊天。

在这之后,只要发生一些状况,比如小朋友看到妈妈被他们气得快要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的时候,小朋友总会立马按一下按钮,要求妈妈立马转换成”siri妈妈”模式。

“siri妈妈”成为孩子倾诉的对象,玩耍的伙伴。虽然每次强行被切换成“siri妈妈”模式时有些无奈,但这场戏是我先开场的,怎么也要哭着演完。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我以为时间一长,孩子会厌倦这个游戏,而我自己可能也没有办法长期配合演出,但是实际上孩子和我都玩得有点乐此不疲。

因为孩子找到了妈妈身上的好玩的点,而通过这样的假扮游戏,用不同的角色与孩子对话后,我听到了孩子内心的声音。我也从原本的角色中跳脱出来,从新的视角来看到了孩子的情绪,以及自己的焦虑。

游戏原来可以这样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情感链接,这是我这段时间和孩子玩各种游戏后感受到的。自从我和小朋友的游戏互动的时间多起来之后,从前挂在小朋友嘴上的“我找爸爸和我玩”变成了“我就要妈妈陪我”,于是成功扳回一局。

不要以为和孩子玩游戏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是父母闲暇时打发孩子的一种方式。实际上,和孩子玩各种互动游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养育方式,是存储亲子情感账户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撰写的《游戏力》一书中,将这种养育方式称为“玩耍式养育”。

《游戏力》中提到,游戏能促进前额叶皮层的大脑联结发展,前额叶皮层负责做出良好判断,遵守规则和与社交。当游戏的快乐和自由,创造力,想象力,身体活动以及人际交往相结合时候,大脑都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可见游戏对孩子身心健康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游戏力》强调,游戏可以很好地帮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在和孩子的互动游戏中,孩子通过情感的链接,更确认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得到安全感。

这一点,在我和孩子的互动中体会深刻。做为新一代的父母,我从不吝啬用言语向孩子直接表达对他们的爱。我常常说:你们知道妈妈有多爱你们。可是并没有收到很多积极的反馈。

但是在我和他们玩游戏玩得特别尽兴时,姐姐或者弟弟总会抢着上来扑到我,一边嘴里嚷嚷着妈妈我最爱你了,一边将他们的哈喇子涂满了我的脸来积极地示爱。

所以游戏的力量是神奇的,不但让对抗消失,还让爱的能量流动。

不仅仅如此,多和孩子玩互动游戏,更有助于孩子提高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从哪里来,从孩子在玩游戏过程中产生的决策力中来。

打个比方,我常会和孩子玩一些“角色置换”的游戏。有时我当病人,孩子当医生。有时我当学生,孩子当老师。与现实生活中孩子总是处于“被指导”的角色不同,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能充分感受自己在游戏中的掌控力和能量场。

前段时间,疫情爆发的时候弟弟特别害怕做核酸。每次无论大人好说歹说,他就是紧闭嘴巴,咬紧牙关,坚决不让测试棒入口,一副宁折不屈的小模样,搞得医护人员哭笑不得。

我为了让以后频繁的核酸检测能顺利些,就和孩子玩起了做核酸的游戏。我把他扮成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而我当那个不敢做核酸的小朋友。

我模仿者他做核酸时的各种不配合,加上夸张的痛苦的表情,逗得他咯咯笑。而弟弟则学着大人的话暖心地安慰我说:“没事的,张开小嘴巴,一会儿就好,一点也不痛,要乖啊。”

然而我就假装无奈地,小心翼翼地张开嘴配合他,最后还模仿孩子的口吻说:“谢谢叔叔,真的一点也不痛呢。”

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一游戏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再然后,游戏的现实效果来了,终于有一天,小朋友勇敢张开了嘴,非常自信地配合了医护阿姨。

弟弟的自信心就是这样在游戏中得来的。当角色互换,客场变主场后,孩子从“被指导”的角色中置换到“带领”的角色中去,他拥有了决策力,压力感减少,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勇气。

游戏是孩子的母语,是天性,是建立亲子关系的最佳方式。有了亲密的亲子关系,安全感随即而来。而在游戏中孩子掌握的决策力也能更好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和情商。

这就是游戏力养育所能赋予孩子的能量。

妈妈们都学起来吧,与其苦口婆心,吃力不讨好地给孩子讲大道理,倒不如学学爸爸们,投其所好,多玩玩互动游戏,在游戏中加强感情的联结,在游戏中寓教于乐,这样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快速了解帝呱呱星球,可以点击下方专辑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预2年,重度自闭症孩子成极轻度,抑郁症妈妈做了什么?
一只猫的自我修养|你一定没想到《皮特猫》还能这样玩!
孩子喜欢大喊大叫?1个小方法帮他切换到「小声」模式
暑假8月份与家人的那些日常...(1)
让宝宝喜欢刷牙并不难
小朋友你确定只是大四班的 不是大四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