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多人说妞妞聪明所以数学好,只有我知道,她的“聪明”是这样来的

就像是这样的。


妞妞特别喜欢玩这个桶子。

她会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比如说水枪、水壶,还有矿泉水瓶子等等,从上面的进口把水灌进桶里,然后再把下面的活塞打开,看水是怎么流出来的。

一般来说,只要没有特别着急的事情,我都不会阻止她去做这个实验。

有一天,她在玩的时候,我就想起来问了她一个问题。

我说:

“如果说有这么一个桶子,我从上面往里面灌水,每分钟可以灌进去两升水,也就是两个大可乐瓶子的水。(*为了让她理解一升水是什么概念,我特地找了一个一升的可乐瓶子,告诉她一升水就相当于这么大的一可乐瓶子的水。)

打开下面这个活塞,每分钟会流走一个大可乐瓶子的水。

那么如果说这个桶子里面一共可以装十升水,我需要花几分钟才能够把这个桶装满呢?”

大家应该看出来了,这就是经常会被吐槽的“水池进出水”的题目。

这个听起来有点复杂的题目,妞妞很快就算出来了,跟我说“十分钟”

我问她为什么呢?她说:

“你看我从上面倒两可乐瓶子的水,下面流走了一个可乐瓶子的水,那么水桶里还剩下一可乐瓶子的水。桶子一共可以装10瓶水,那么就是10分钟。”


很多人可能会说,妞妞数学这么好,是因为妞妞聪明。


那我就再讲一个“反面”例子,这个是妞妞爷爷给妞妞出的题目。

这道题目是这样的:

“爷爷和妞妞一块走路。爷爷走的快,一秒钟可以走6米。妞妞走的慢,一秒钟走3米。妞妞先走,走了三分钟,爷爷才开始追妞妞,那么几分钟爷爷可以追上妞妞呢?”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一道题目和上面那道水桶进出水的题目,它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完全完全一样的。
但这道题妞妞没解出来。
为什么呢?

因为她在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经验,所以没有办法理解这道题目里面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自然就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计算了。
我的女儿我很了解,她不是一个天才型的选手。她所有的“聪明”,其实都来源于两个字:
理解。

在进入小学以后,不管是语文也好、数学也好,对于孩子来说,最最重要的,也是这两个字。

比如说,有很多孩子虽然会计算,但是不会做应用题,该用加法的时候用减法,该用乘法的时候用除法。这是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粗心,而是因为他并没有真的理解应用题当中的数量逻辑关系。

而前面那一道水桶进出水的题目,虽然对一个五岁多的小孩来说看着很复杂,但是妞妞在玩的过程当中,理解了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它其实就变得很简单了,是一道10以内的计算题。

这就是“理解”这两个字能爆发的巨大的力量。

那些看着很聪明,能够去做复杂题目,甚至将来能去做奥数题的孩子,并不是因为智商有多么的高,或者刷了多少道相同的题目,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理解,所以能够灵活的运用。

所以对我们家长来说,在早期的启蒙当中,最需要去做的最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帮助孩子记住一个公式,而是要帮助他们真正的理解。
这个理解分两部分

首先是对十进制、数的构成这些基础概念能做到彻底的理解;
然后就是理解一件事情、或者一道题目之中的逻辑关系。

彻底的想明白一件事,比你糊里糊涂、混里混沌的做十件事,要有用和有效的多。


那么,怎么去帮助孩子“理解”呢?

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经验。

所以不要去阻止孩子的傻玩瞎玩。这些看似盲目的探索,将来都有可能成为学习当中需要用到的经验。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东西,会成为有用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玩耍、生活经验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第二个重要的工具就是可视化。

这也是我在以前的数学启蒙系列文章当中不断不断强调的——所有你给孩子讲解的东西,都应该是能够看得见的东西。

因为其实不管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我们对于图像化的、能够看得见的东西的理解能力,要远远强过于对自己听到的、语言的理解能力。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在做报告的时候,需要去做图表来表示复杂的数据?

这就是可视化的力量,我们成人也不知不觉的在这么运用,那么在孩子的学习当中,更加需要去运用这个方法。


好,现在我们回到之前妞妞爷爷给妞妞出的那一道题目。这是数学里一大类的题,叫追及问题。

怎么运用上面说到的这两种方法,来帮助妞妞去理解这道题目呢?

我想出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让妞妞在实际的生活经验当中去感知速度。

其实速度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什么叫6米/秒,什么叫3米/秒?为什么6米/秒走得更快走的更远呢?远多少?

这些都是从字面上很难去理解的,需要实际经验的帮助。

所以我们做的就是真的把妞妞带到院子里面走了一走,让她直观地去感受速度的快与慢,以及这当中的逻辑关系。

我想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可视化。

我在纸上画了这样一个格子图,然后用乐高小人来给妞妞做演示。


下面这个视频,是妞妞自己想出来的解题过程。她用的是最“笨”的方法,一分钟一分钟的走,看看到第几分钟的时候,两个小人能走到同一个位置。

我没有告诉她其它的方法。我相信在这个过程里,她会慢慢琢磨明白里面的逻辑关系,推理出更便捷的计算方法。

理解——推理——迁移,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是不应该被省略的过程,也是一个孩子如何变得“聪明”的过程。

*快速了解帝呱呱星球,可以点击下方专辑哦~




后记

今天文章中,我说到要让孩子从生活经验中学习,会更容易理解,这个原则在培养孩子编程思维的时候,同样适用。


所以,我们准备把曾经在文章中介绍过的几个重要的编程思维都一个一个地用跟生活有关的场景给大家演示出来,不但大人一看就明白,孩子自己能看懂。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第一个重要的编程思维:分解。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看一下就知道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四升五系列学习篇】“聪明”就是你最大的短板
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之间学习的差别
怎么判断一个孩子 有没有数学天赋
数学应用题不会做的原因
粗心就像感冒,可防可控不可怕
玩阅读||推荐给4-6岁孩子的20本数学绘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