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这样的过山车人生,你坐稳扶手了么?

《资治通鉴》第19卷汉纪十一

汉武帝 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年120

【原文】

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

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

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译文】

汉武帝延揽士子文人,常常像怕人才不够用;但性情严厉刻薄,尽管是平日所宠信地群臣,或者犯点小错,或者发现有欺瞒行为,立即根据法律将其处死,从不宽恕。

汲黯劝说道:“陛下求贤十分辛苦,但还未发挥他的才干,就已把他杀了。以有限的士子文人,供应陛下的无限诛杀,我恐怕天下的贤才将要丧尽,陛下和谁一同治理国家呢!”

汲黯说这番话时非常愤怒,汉武帝笑着解释说:“什么时候也不会没有人才,只怕人不能发现罢了,如果善于发现,何必怕无人!所谓'人才’,就如同有用的器物,有才干而不肯充分施展,与没有才干一样,不杀他还等什么!”

【解析】

之前的文章,我写过,汉武帝时期的官员,命运就像是过山车,主打一个刺激。

一个到处受排挤、不得志的主父偃,因为一封上书,受到武帝的召见,从此一步登天,但这还没完,主父偃最终的下场是身死族灭。

这一切都和武帝的性格、用人理念有关。

“性情严厉刻薄”这是《资治通鉴》原文对于武帝性格的记载,常因为一点小错,处死大臣,可以说,武帝杀个大臣跟杀只鸡没区别。

一、赏罚分明的权力规则

1.重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这意味着武帝朝,只要臣子能为做出贡献,他们就能获得丰厚的奖赏,甚至一飞冲天

这能够激励下属全力以赴,尽职尽责,甚至不惜拼命工作。

这是武帝基于对人性的理解,人们在面临足够大的诱惑时,会更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利益。

2.严惩

汉武帝采用严厉手段打击犯错者,以示威慑,让其他官员对犯错欺瞒行为感到恐惧,从而提高整体的执行力纪律性。

3.定期清理

汉武帝很清楚,一个人拥有权力的时间长了,会因为个人的权益关系、既得利益而变得保守,执行上级的命令就会打折扣

因此,他采取了定期“清理”官员的策略,保证自己的权力畅通。

4.权力的循环

这种不断的提拔与淘汰,使得官员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他们知道自己的位置并不稳固,这迫使他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努力,维护自己的地位。

5.组织活力

正是因为不断地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整个组织才会有活力。

二、武帝为什么会提拔寒门

1.寒门会拼命努力

像主父偃这样的寒门,在社会上受尽了屈辱,一旦有了机会,他们会拼了命的工作,保住自己的地位,主父偃说过“生不能享五鼎食,死就受五鼎烹刑”。

2.寒门没有派系

寒门出身的这些官员,没有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关系,上位后智能是依附于武帝,他们会把武帝的命令贯彻到底,所以武帝朝才会出现像那么多像张汤那样的酷吏。

世家大族就不一样了,他们在接受武帝命令的同时,考虑家族的利益,考虑怎么不得罪人。

3.寒门的需求低

世家大族从小吃的、喝的、玩的,都已经是顶级的了,他们的阈值都很高。但寒门不一样,武帝可以用较少的成本,来让这群人,疯狂的给他干活。

三、用人如器

武帝的观念里,大臣就是自己的工具,作为工具,如果没了用,就没必要存在了,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用人策略。

武帝用人不拘一格,不看出身,而是注重能力,这也是他为什么有源源不断人才的重要原因。

敢用人,敢杀人,这就是武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豪杰聊大汉(7):推恩有方主父偃 一个自毁前程的人
公孙弘是不是心机险诈的小人?!
千古阳谋推恩令:削你,不需要你的同意
主父偃相齐
​主父偃:足智多谋,献出“推恩令”的西汉名臣,为何最后被汉武帝灭族
公孙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