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际关系“不反驳、不争论、不建议”目标:边界清晰,关系适当
userphoto

2022.07.12 山东

关注

我们对别人的看法,表现出来就是人际关系,遵循原则就是“不求不帮”,不要想当然去改变别人看法,否则关系搞糟,自己难受,“赔了夫人又折兵”。
为此,我们说人际关系处理有个“三不主义”原则,不反驳别人看法,不与人争论,不主动建议,这不是为人冷漠,而是遵循人性,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改变,所有人都希望被认可。
用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话说,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很实用思想,也契合“三不主义”。
这个人际互动模式想达到的目的,或者说暗含的路线,或者说动机,就是保持合适人际边界感,关系和谐。
东西方文化差异,很大程度表现在人际边界感中,我们中国人熟悉之后往往“熟不讲理”,要么“我这么信任你,你就该帮助我”,要么“我就这么样,你能咋地”,家庭中表现尤为突出,如父母对孩子不尊重或者溺爱,家人之间凡事“都是应该的”或者“客气生分”。
边界感是人际关系的“试金石”“晴雨表”,互为依托。
比如为何说夫妻关系是一个人一生的核心关系?就在于夫妻之间边界感最为亲密,也意味着边界最弱,互相知根知底难设防
农村人过去爱说,“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这句话是讽刺,但其实孩子成家就意味着离开父母,夫妻关系就要比与父母关系更为亲密,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同样要远过夫妻关系,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不过好多人稀里糊涂认知错位。
作为上述解释,就看互相之间边界感好了,一目了然。
记得有个故事,有老人丧偶打算再婚,子女强烈反对,认为孝顺很到位,要对得住先走的老人,结果被怼“子女再好也不能24小时陪着”。不是说这样做的老人就对,而是揭示人性之真实,千万别讲大道理,要实实在在看问题。
边界感体现着关系亲疏细微差别,每个人都有深刻体会。
比如我每周去看望老人家,会给老娘按摩胳膊,揉揉腿,这种边界感就觉得很合适,甚至老娘的手指甲长长了,她不让保姆修剪,非要等我去给修剪。不过换成老爹就不是这个样子,不会让我帮助。
记得好多年前父母还在农村老家住,有次周末回去住下,我非要体验一下,第一次给老娘洗脚,洗完后半开玩笑对老爹说也给他洗洗脚,吓得他赶紧说不用不用他自己会洗。
有些事情做或者不做,是因为关系有些细微差异,表现为边界感不同,做了或者不做感受不同。
这也说明,希望促进关系和谐,就要适当调整边界感,当下的未必是合适的,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
心理学家给出一个“自我暴露”关系法则,可以对照看看或者试着去做,主动的疏远或者增进人际互动关系,我们是自己言行的主人。
自我暴露有四个层次,代表着彼此心理关系距离,由远及近为:暴露兴趣和爱好,暴露对别人态度(尤其不好态度),暴露对自己的态度(自我评价等),暴露隐私。
成熟的人际关系,就要体悟“不反驳、不争论、不建议”,目标是边界清晰,关系适当,彼此舒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上最近的关系是父母还是夫妻?
侯瑞鹤丨家庭三角关系: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模板
【夜读】“最好的交往,是保持距离”
家庭教育(8):父母爱孩子的边界和界限
生起恭敬心
我在年华似锦的岁月里苟且偷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