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升边界感三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
userphoto

2022.08.24 山东

关注

朋友说,看到报道有人乘坐高铁,遇到小孩子吵闹不行,希望孩子母亲管教下,被回怼管不了。
自己反思说,孩子小时候带着坐班车,孩子也是吵闹,当时没有约束,现在感觉当初做法不妥。
也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就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希望被尊重,希望被肯定,那就不要对别人不尊重,正面说法就是积极引导,不花钱就能获得良好关系,秘诀就是赞美肯定,何乐而不为?
这也是积极心理学意义所在,积极首先是心态,同时是言行,也就是说自己不想消极,那就别消极对待这个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推崇中国孔子思想,曾经在“伦理法则”中引用孔子这句话,但是本着正面表达的意思,形式作了修改,改为“己所欲施于人”。
不过这个修改并不高明,自己喜欢的就要力争让别人接受,这其实是自我中心主义。
为何有这个修改,也反映了西方人的“人类自我中心主义”,把自己喜欢认可的推广给人,所谓普世价值就是如此。
这个问题会导致边界感不清晰,出现很多人际关系矛盾。我们最熟悉的那句话,就是“我妈觉得冷”,还有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为此,我们继续修改这句话,为“己所欲,勿施于人”,这才是最恰当的说法。
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人;自己喜欢的,也不要强加人;无论自己喜欢与否,都不要强加人,这才是真正境界。
举几个例子。
为何喜欢与人争论?看似是希望把自己看法强加给别人,其实是认为自己喜欢的想法和人事物,别人也应该喜欢。
夫妻常见吵架情景,几乎都是鸡毛蒜皮小事,本质就是个输赢,这个输赢背后是希望对方认可自己看法,或者是认为对方看法不对,自己负有责任“加强教育”,心里还会认为换成一般人自己才懒得教导呢。
自己不喜欢的人事物,一般不会强求别人去做,或者也是抱歉心态,比如找人家帮忙做事,因为自己做不好,或者不喜欢做,或者能力不够,才要求人帮助。
如果自己不喜欢,却积极怂恿别人去做,这就不是认知问题,而是故意为之了,是那些非常有心机之人专利。
小结,提升人际关系边界感,可以认为有这三个层次,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次是己所欲施于人,最后是己所欲勿施于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论语笔记《公冶长篇》12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人的表现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以仁为本体表现在具体的行为...
“己所欲”就可以“必施于人”吗?
说出自己想法且不讨人嫌的秘密
《妈妈不唠叨,教出棒男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