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说“觉醒了觉醒了,人放开花开放;常感恩幸福生,总抱怨癌病变”
userphoto

2023.05.13 山东

关注


人放开花开放,表现为言语积极非消极,行为面对非回避,表情自然非拘谨,身体打开非封闭。
从互动角度说,也就是从关系视角说,人放开,好似花儿从容开放,离不开积极人际关系,含人生观、人性观、人际观。
这里的人际观,用教育三字经说,就是“常感恩幸福生,总抱怨癌病变”。
有人打趣说,每个人都是百万富翁,因为谁也不会用自己生命换取百元万,可见个人价值实实在在。
人的欲望无穷,表现为心理就是情绪状态,由此我们说情绪本质,就是内心欲望没有被外界满足的结果,我们希望万事如意,但这只是奢望,谁相信谁心理年龄幼稚。
外部环境不能满足我们需要,别人言行无法满足我们需要,这是常态,时刻出现,因此不要试图避免出现不如意,而是不顺利不满足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人生观告诉我们先苦后甜,人生苦难重重,要我们承认欲望不能必然被外部所满足,自然时常体验消极情绪。
于是,人际观告诉我们,当需要不被满足时,不仅不能抱怨,还有保持感恩之心,因为人生本来如此,欲壑总是难填。
当需要不被别人满足,还能保持对别人感恩心情,会让我们内心积极起来,降低需要感,从而保持心态平衡关系。
这好比跷跷板,一头是内心欲望,另一头是别人言行,当别人言行达到我们需要时候,保持平衡;当别人言行达不到我们欲望时候,主动降低内心欲望期望,还可以保持平衡。
这就是人际观的跷跷板效应,要做到这点不能靠道理,得有感恩心。
怀有一颗感恩心,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使得外界言行能和我们心理需要保持动态平衡,心理健康就是心态平衡,心理非健康首先是心态失衡。
我们作为跷跷板的一头,对于别人来说,就是别人的外部环境另一头,扪心自问我们能经常满足别人需要吗?当然不能。
举个例子,别人开口借钱,我们没能借给人家,在别人就是消极体验,但是人家有感恩心的话,会依然表示感谢,不借钱不代表这个人就不好,只不过各人条件不同罢了。
反过来,借不到钱,办不成事,体验这种不如意之后,满心只有恼怒抱怨,总觉得别人不对,不应该,根源是无法降低欲望实现平衡。跷跷板另一头已经下来了,自己这头欲望还高高在上,聪明做法就是降低欲望,保持感恩,动态平衡。
小结,人际观就是常感恩少抱怨,把内部欲望和外部环境视作跷跷板两头,保持跷跷板平衡需要两边力量均等,失衡时就有两个因素可调整,那么当外部环境不能改变时,还可以改变我们内部欲望,这就是跷跷板效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的跷跷板哲学
人生的跷跷板哲学!
《人生感悟荟萃:人情关系就像跷跷板,需要平衡》
跷跷板
人的一生,就像在跷跷板上寻找平衡
励志的跷跷板,是否戳中你的内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