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71章:大道至简,道即自知,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userphoto

2023.08.04 山东

关注

《道德经》第71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尚”通“上”,指最高境界,引申为自知之明。毛病缺点,引申为无知,无自知之明。“病病”把毛病当做毛病,不知为不知,承认无知。
本章大意是:知道自己不知道,是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却认为无所不知,是无知愚蠢。得道者有自知之明,因为承认自己无知,也正因为承认和接受自己无知,才不会愚蠢无知。
这章有点绕口令,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什么是自知之明呢?就是承认自己无知,表现为谦卑低调示弱。
注意,这里承认无知不是故作谦虚,而是真的接受自己无知,用庄子话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知道的越多,对应不知道的也越多,认知好似一个圆的圆周,里边和外边长度必然相等。
由此,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这不是装作谦虚,是达到一个认知高度后的谦卑。
老子这里说的“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就是承认自己有毛病,才会克服毛病,或者虽然不能克服但有了自知之明,心理层面也就类似克服了毛病。
这在孔子的说法,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见,接受自己无知不是容易事情,是心理高度健康表现。
稍微归纳下,上面这些哲人包括老子、孔子、庄子、苏格拉底子,都特别强调自知之明重要性。
这也符合我们日常体验,一个人能够恰当认识自我太重要了,清净无为谦虚示弱正是老子不厌其烦给出的忠告。
心理学家也给出了一个心理成长公式,用其提出者两位老外姓氏命名为达克效应,对应成长四个阶段,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上面四个阶段简化表达,即无知——自知——觉察——习惯。我们心理成长都遵循这个认知曲线,始于自知,经过觉察,终于习惯,习惯成自然。
一个人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阶段,也就是无知时候,最为愚蠢可怜又可怕,“无知者无畏”就是这个意思,老百姓说法是傻大胆,达尔文说法更为深刻,他说无知比博学让人更容易自信
无知不可怕,可怕是无知者无畏,这时候处于愚昧自信阶段,很多人一辈子钻牛角尖拔不出来,就是无知导致的,改变人的成见比搬走大山更难。
自知不是自己啥知道,而是坦然接受自己无知,接受无知就是自知,这个生活辩证法做多么伟大!
自知之明会让人沮丧,痛苦,抑郁,焦虑,恐惧,但只要继续心理成长下去,会达到觉察阶段,如会刹车会开车、会摔倒会走路、会放弃会得到等,继续修炼达到习惯水平。
思考一个人如何学会走路、说话、开车的,就知道心理成长曲折性,而承认自己无知则是成长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71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是以圣人不病也,是以不病。
道德经启示录159:怎样才是真有病
道德经:看不清别人没事,不了解自己才是真无知,做事要把握尺度
致命人生的坏毛病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知 悟 明 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