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提高认知水平:目的思维与灾难化



前面文章说过了“绝对化”的不合理理念,操作性定义解读为“因果关系”,特指单一线性因果思维,表现为执着固执刻板。

苏格拉底提出因果律是人类命运铁律,前因后果人人逃不掉,但是休谟尖锐的指出,所谓因果论不过人们头脑的心理现象,是把时间先后顺序下的事情误认为必然因果关系。

自然科学当然要追求因果律下的规律,人文世界也逃不掉这个寻找,倒不是因果逻辑多么正确,而是心理安全需要,是生存发展需要,是人性特点决定的。

因此,心理世界中我们无法抹杀因果关系存在,只是要警惕绝对化扩大化这个因果论,更加平和理性的接受相关性。

人文世界里,相关性要远比因果性重要的多。

想起大学时候曾有过一次宿舍争论,我去其他同学宿舍玩,不知为何产生辩论,我坚持世界是相对性的,其他同学坚持绝对性,最后还引发苏格拉底式辩论,细节还是很鲜明,颇似冷战时候美苏领导人的“厨房争论”。可惜的是,之后没有重复类似活动,也没有及时找本哲学史读读。

罗嗦这么多因果关系下呈现的“绝对化”思维,继续谈谈目的关系下呈现的“糟糕至极”思维。

有个初中孩子,学习很刻苦,成绩也不错,就是喜欢上网玩游戏,还会双十一双十二优惠时候网购东西,当然钱是自己的压岁钱,这些无疑是家长焦虑烦恼的。

按照家长的想法,虽然学习还不错,可是游戏购物不是好现象,如何让孩子改正使人头疼。其实这个问题分析起来很有意思,也有代表性。

比如孩子应该如何度过自己青春期,能否有自主权利,还要看到孩子心理发展是个过程,孩子心理特性各有不同,站在发展与群体角度看这个特定孩子,对孩子来说才更加公平。

更重要的是分析家长心态,这种焦虑心情下,如果说孩子学习不好还上网购物乃至厌学,又会如何应对呢。

希望孩子全面发展,事事如意当然最好,但是看到孩子不如心意的问题,就严重焦虑,这就是“目的思维”作怪。

因果思维是从现在出发向过去找原因,绝对化理念容易陷入抑郁状态,而目的思维是从现在向未来找结果,糟糕至极理念容易陷入焦虑状态。

继续说上面例子,糟糕至极就是把孩子现在问题延伸到未来去想象,得出不甚如意结论,同时家长其实早对孩子有了更高目标,这样导致想象目标与推演目标差距过大,自然焦虑严重,以至于糟糕至极感受。

这种糟糕之际理念就是“灾难化”,是过高目标前提下的目的思维导致的。

用行为主义术语说,灾难化就是“小刺激大反应”,中间起作用的则是目的思维作怪。因为这时候的目的思维其实就是因果思维。

因为因果思维是过去到今天,而目的思维是今天到未来,本质还是今天的“因”决定明天的“果”,目的不过是未来的结果而已。

如果固执于单一因果思维,追求不可改变的那个既定目标,当然就是不合理理念。

关于高中孩子考学目标,有个段子这样说,高一时要上北大清华,高二时考上山大就不错,到了高三觉得能读个本科就很满足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目的思维关键在于实现目标过程要心态平稳,为此要考虑为何出现糟糕至极的灾难化感受,是否把今天的单一事情定义为明天结果的唯一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多难?
逆因果(Backward causation)
原因与结果
一年40万字的康德三大批判读书笔记背后,会得到怎样的感悟
信息、规律、方法
十六、因果关系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