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卷有益:如何与情绪糟糕的人打交道


最近在看《认知行为疗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这是美国人莱德利、马克斯、汉姆伯格三位博士著作,北师大王建平教授组织他的硕博学生进行翻译,是新手治疗师实操必读之书,一本非常经典的认知行为疗法专业书籍。
在第九章“处理治疗中的不合作”之“我的来访者总是生气和易激惹”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很多有效思路与建议,其中有这么两句话:
“不要陷入愤怒,相反,将其视为观察来访者生活的另一扇窗”;
“指出挫折会比指出愤怒的威胁性更小”。
为此应对激烈情绪的方式,可以简单归纳为两个词,“观察”与“表达”,再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先沉默观察而后开口表达”。
这个处理负面情绪的思路,当然不仅仅是针对特殊的来访者,事实上也是应对日常生活人际关系所需,比如如何与一个情绪糟糕的人打交道。
人人都有自尊需要,而且对于自己的价值观保护是深入骨髓的,核心信念价值观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有忠告:“不要试图改变任何人,这是上天才能做的事情”。
为此提醒我们,遇到情绪激动、愤怒爆发的人,或者观点对立激动异常的人,导致我们被无视,被粗暴对待,甚至被羞辱,被攻击,提醒我们该如何应对才好。
首先我们会感受到异常不舒服,愤怒,身体剧烈反应,乃至对等反击的冲动想法,这都是本能感受与想法,也是要接受的自然反应。
其次要冷静三秒钟,想一想,自己当下的身份与角色适合这样直接反应吗?与人交流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维护半路杀出来的这个被攻击后自尊呢?还有更重要的是,对方是针对我特有的反应,还是这个人一贯的思维行为模式呢?
这样思考是事后诸葛亮,太繁琐,我们需要平时简洁归纳思路,强化遭遇此种特殊情景时的应对,也就是所谓的“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认知行为疗法》提出的“观察与表达”方法很好,理解起来就是上面文章的原话,首先把对方激烈反应作为观察对方人格的窗口,冷眼旁观其表演,而后开口我们的提问,“看到你这样受挫,能够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
这类似美国人马歇尔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简化版使用,描述自己观察是基于事实,表达对方“挫折”感受基于共情,说出自己“疑问”需要是把感性反应引导为理性反应,同时也是寻求合理化解释的诉求,这正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只不过,这个对于对方情绪处理的方式,是从对方角度出发的表达,而不是首先自我的情绪处理,虽然隐含的也是处理自己情绪问题。
想要说出我们诉求,当然首先要观察,所以需要让对方竭力释放情绪言行,这中间最困难的是我们自尊受挫的处理。
相信当年韩信的胯下之辱绝非易事,真正理解也非容易。
还可以从“观察与思考”的常识来理解这个应对情绪法,如同“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旅游忠告,我们的观察与思考也不要同步,观察就要投入注意力不要胡思乱想,而后思考时候再回顾解释自己看法,其实这就是保持心静、训练平和的常识,所谓“专注当下”。
面对别人糟糕情绪,只是静静观察好了,如同观察花草树木,观察动物世界,观察大好河山,而后再发出自己的思考,“你这样到底是为什么”“你需要我做什么”“你的诉求是什么”。
类似,处理自己糟糕情绪也是类似,当我们爆发脾气时,想一下观察与思考逻辑关系,想一下我的诉求是什么,我可否换个方式表达需要,毕竟生活不是为了自寻烦恼,而是解决问题,有益身心健康。
这样想来,也许就是读书后的“开卷有益”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支持性心理咨询
运用系统脱敏及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案例
当代认知学习论与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治疗串讲笔记
40、《认知行为疗法,新手治疗师实操必读》读书笔记(参喜马拉雅宣讲摘录)
心理咨询你了解吗?不是心理有病才做心理咨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