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享故事之九:强迫性重复

最后要说明的是,如同这个强迫性重复的故事,看到重复行为背后的需要,所表达的情绪意图,才是关键。如果没有能力处理,也不必刻意焦虑,相信时间是最好的心理咨询大师。

强迫性重复是个专业术语,严重者会影响到社会功能,导致工作和生活效率严重降低。实际生活中也不乏这种现象,如果视作洪水猛兽效果未必良好。

很多小孩子小时候会有不少不正常行为,比如多动,坐不住,爱眨眼,尿床,精力不集中等,家长会心急如焚,着急孩子是否有问题,盲目寻医求药,其实很多时候倒是过虑了。

这些行为看起来可以归属为强迫性重复,正因为屡禁不止才引起家长焦虑,担心孩子总是如此,长大会有不良影响。

事实上很多时候,这些都属于孩子成长中的暂时现象,也是正常表现。毕竟个体存在差异,发展会有不同,表现出来问题并不奇怪。

比如有些孩子爱眨眼,可能家长偶然发现了,会着急呵斥阻止,但是这样一定会让孩子继续下去,而不是马上改变。所谓强化就是反话,家长越是阻止眨眼睛,孩子会越是努力眨眼睛,就如同告诉孩子不要看电视,孩子会忍不住看电视,告诉孩子不要想大象,孩子会忍住不想大象。

回想起来,他在高中时候经历过一次这样行动,现在看起来就是典型的强迫性重复。

那是高三时候,住在学校里,每天都有早晚自习,学习时间抓的很紧。宿舍就在教学楼前面,来回很方便,教学楼前两侧有报纸栏,经常更换报纸,都是常见的参考消息、中国教育报、中国体育报等报纸。

不知道啥时开始,他习惯午饭后不午休,而是直接去教室学习。又不知道啥时开始,习惯先去报纸栏看会报纸。问题是看就看吧,一旦看起来就没完没了,即便报纸没更新,即便看过一遍了,只要上课预备铃没有响起,就会继续看下去,直到上课才离开。

如果就此也没啥,问题还在于,因为看报纸既耽误了午休,又没能利用这个时间学习,因此总是后悔不已。后悔过后,暗暗自我警醒,明天坚决不这样。可是到了第二天中午,又开始了重复行为。

后来也不知道有何外因,这事情也就解决掉了。

这个事情实在值得好好分析,需要细细体会。首先可以说,强迫性重复行为并不少见,除了小孩子身上的常见,青少年乃至成人也是如此,有些可能无伤大雅或者微不足道忽略,或者不足为外人知道罢了。

其次,从这个事件看来,知道要学习却做不到导致重复行为发生,因此认知是偏颇的,或者学习行为是不够的。这也是很多知道做不到,知行合一很难的表现。

第三,从精神分析解释很有趣,学习和看报纸是可选择的两种行为,为何意识中的好好学习被无意识的看报纸吸引代替,而且屡教不改,屡次再犯,只能解释潜意识喜欢看报纸。可是真的上课铃响起,又会如释重负离开报纸栏,说明看报纸不是真的热爱,而是借机躲避。再进一步说,这个行为其实在回避学习,不喜欢学习、讨厌学习才是这个行为的真实目的。事实上可能正是借此宣泄学习压力,一种自我调节防御机制而已。

最后要说明的是,如同这个强迫性重复的故事,看到重复行为背后的需要,所表达的情绪意图,才是关键。如果没有能力处理,也不必刻意焦虑,相信时间是最好的心理咨询大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长大后的一些行为是在模仿他自己小时候。
你每日的生活模式,就是你命运的一个横切面
深度:为什么说“改写过去”的愿望会把你困在原地?
强迫性重复行为,可能是在为你找寻快乐和治愈!
谁不是一边想改变,一边不断回到过去 | 如何让彼此的关系“重新开始”?
心理学中的强迫性重复到底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