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趋利避害说目的---视角训练之65

按:参加李老师魔鬼训练营即文章点评活动,为期三个月,读文章、得点拨、转视角、写点评,不亦乐乎!

李克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咨询行业领军人物,新阳光研究所创办人,出版多本专著。


我们爱说凡事要“观察和思考”,记得有本杂志就是这个名字。那么到底如何理解观察和思考的区别呢?

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审视对象,可以是人事物等等,当然把自己作为观察对象才是深刻的。观察最大意义在于直接看到事物,用作对照思考下的猜测。

而思考则是利用大脑逻辑思维能力,对人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直白些说其实就是“猜测”。

作为原因和目的的思考,其实就是“猜测”的过程,进一步说还是“对立统一”的。原因目的看起来是对立的,一个回顾过去,一个指向未来,其实又是统一在“解释”这个统一体中。

无论是猜测原因,还是猜测目的,都是我们心理活动。从时间线性思维角度看,因果论是从现状出发回到过去起点,把起点的事情作为现状的解释,而目的论是从过去事情起点出发,把现状作为过去事情的目的,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关于对事物原因的分析,亚里士多德有过“四因说”经典描述,他把原因分作四种,分别为:

1)质料因。事物就是由质料因构成的。亚里士多德用雕塑家计划塑造其雕像所使用的青铜来阐明质料因。我们可以盖房子为例,木头和砖头也是质料因,或者说是物质因。

2)形式因。是指事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模式或结构;形式因是事物本质上的所是。一个雕像的形式因就是雕塑家所想象的关于这座雕像的一般计划或概念。盖房子的图纸或者看到别人家的房子也是如此。

3)效力因或动力因。是积极的作用者,将产生的事物作为其结果。正是通过动力因,事物得以产生。雕像的动力因包括雕塑家在工作中使用的凿子或其他工具。盖房子的动力因可以说是因为有人有钱有力量。

4)目的因。是引导过程的目标或目的;目的因是制作事物的目的。在雕塑中,目的因是实现雕塑家目的的完整雕像。盖房子目的就是御寒、住处,甚至显摆,投资,改善生活,享受人生等等。

关于对行为目的的分析,可以参照杨凤池教授的说法,也归纳了四种目的,分别是: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提供逃避的方式、发泄怒气、赎罪。

可以简单复述如下:

一是趋利目的。人性趋利避害,行为首先一定是有利于自己的,比如发生某些不好事情,这个好处可能无意识,但是很有趣,也很有味道。比如,生病了得到关心,好吃好玩,还有嘘寒问暖。再比如每天辛苦码字,可能是存在感获得,表达观点,获得关注。脾气暴躁的后面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

二是避害目的。行为的逃避是常见的目的,这个就是“趋利避害”的对立统一,所谓“趋避”看似对立,不过是“利益”统一体的一体两面罢了。

例子很多,孩子打针苦恼喊叫是躲避痛苦,谨慎人遇到危险闻风而逃,还有生活中一句话“眼不见心不烦”,形象说明逃避好处。那些拒绝做事情的人,逃学厌学工作出错的人,都是为了获得特定好处而在逃避。只是逃避属于即时满足,没有消除问题所在,解决问题是无效的。

多说一句,所谓趋利避害的行为目的,正是心理学上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绝佳例子,趋利是“正强化”,避害是“负强化”,这样理解概念就是心理学术语“精细复述”的涵义。

三是发泄目的。这个比较直观,生活中行如同情绪一般,一定是表达自己意愿的,哪怕强迫性的。所谓发泄就是观点的特殊表达方式,比如“叫你打狗你撵鸡”“叫你上东你上西”,这种发泄本质也是趋利避害而已。

四是救赎目的。行为不端引人厌恶,可能目的是赎罪,这个反转太大,但可以理解怪异行为。比如醉汉是为了自我惩罚无能为力,破罐子破摔也是自我放弃的表达,既然大家对我期望大失望大伤心多,如果一无是处也就自我安心,避免耽搁大家好心与不安。强迫性症状患者,也许是为了冲洗心灵的不安,根源可能在于自己认为的“罪责”,行为也就好解释。

因此可以归纳这四个目的的渐进性,首先是本性“本我”的趋利避害,而后处理情绪困惑,用行为表达观点,以便实现“自我”安心,最后在于道德“超我”的隐喻。

啰嗦之久,还是不能言简意赅,又臭又长了,就此打住。昨天群里有朋友对我文字点评,认为过长、道理多、不接地气、不吸引人,这也是我意识到的,虽然思维根深蒂固难以避免,可是通过有意识行为减缓也是好的。

向李老师学习,说是千字文,就要控制在千字左右,而不能学懒婆娘裹脚布又臭又长。

作业:(1)谈谈您对原因即是目的的理解;(2)深分析一下酒鬼通过喝酒而救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因说
梯利:亚里士多德的四因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四因是事物形成的基本要素 |
如果历史总在重演,你吸取点教训怎么就这么难呢?
教育视角下研学旅行的5条法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