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专栏-李克富|痴,就是缺乏自知之明!

编者按:李克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咨询行业领军人物,新阳光研究所创办人,出版《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行走中的思想》《自由的联想》等近十本专著。李老师“后现代思维”可谓拍案叫绝,不由你不被敲打的“痛并快乐着”,现承蒙李老师同意,编发其生活心理随笔,以飨读者,相信朋友们受益无穷!


痴,就是缺乏自知之明!

文 | 李克富

看了我前天的涂鸦,有朋友留言说:“别告诉我们什么是愚痴!您应该告诉我们怎样走出愚痴,不再做愚人或不被愚所弄!”

从这话语中我能读出抱怨、指责,当然更多的是期待。

尽管可以直接说“走出愚痴的第一步是知道自己愚痴”,但按照我已习惯了的思路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要满足这份期待,得先知道什么是愚痴、人为什么会愚痴。

佛把贪、嗔、痴、慢、疑称为“五毒”。其中最“毒”的就是痴。痴就是愚痴,就是“无明”,转变成心理学的术语表达出来,似乎应该叫缺乏自我意识或者缺乏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动力)心理学名词,它的英文是insight,更多人将其翻译为“领悟”。许又新教授让人敬佩之处在于,既将这一术语做了通俗话的意译并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自知之明是有关自我的知识的增长”,而且还将自知之明最明显的体现罗列了出来:

1. 知道自己在生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长处以及短处。

2. 知道自己习以为常的处理困难的方式及其得失。

3. 知道自己所压抑的是些什么情欲。

4. 知道自己行为的动机,从行为的方式和后果能看出隐蔽的动机。

5. 知道目前的情感和心情(尤其是不愉快的)跟已经过去了的事件(以及当时应付的得失)之间的联系。

6. 能在别人的言语行动中看到自己的反映,或者,能把自我客观化,即站在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

7. 能用历史学家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过去,没有无益的后悔和内疚,也能做到“好汉不谈当年勇”。


与这七条逐一对比后,估计多数人会知道自己的愚痴或不自知。而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对比后仍不知道,就应该知道心理助人的必要。像我这样的心理医生,每日所做的也无非就是用更加具体的方式方法先让求助者知道(其不自知)。

专业人士基本公认,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之所以起作用,其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求助者有了“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简而言之即自知之明。

有人可能会问:心理医生都是些有自知之明的人吗?背后的语言是:如果心理医生本身不自知,又怎么让求助者自知?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已经不知给多少人回答过多少遍。

一个“作为人的心理医生”也像所有人一样会处于不自知之中,但一个“作为心理医生的人”必须知道自己不自知才算跨进了专业的门槛。心理咨询追求的是咨询效果的有效,因此将那些听起来正确却不利于实现咨询目标的大道理视为鸡汤或废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着扎实心理学基础的心理医生们都是些“操作主义”者,不但能够让求助者在咨询室里“能懂”,而且咨询结束后在生活中“会做”——至于求助者能不能按与咨询师达成的一致“去做”是另外一回事儿。

(我的专业圈子内有句话:“一切没有教会求助者操作的心理咨询都是耍流氓!”话糙理不糙。至少也算是个骗子,除了有人因品德问题而有意为之。这也要求每个咨询师对自己可能的流氓或欺骗行为保持自知。)

人为什么会不自知或愚痴?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基于不同的理论。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是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使然。比如那些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误以为自己比实际上更有能力。这种不自知被称为“达克效应”(D-K effect),各位对心理学感兴趣的看官一定非常熟悉,如果我再啰唆下去就是炫耀,就是愚痴,就是缺乏自知之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人是否需要定期做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最重要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心理咨询费那么贵?
作为咨询师,我能不能给自己最重要的人做心理咨询?
在偶然做了一次心理咨询师之后,了解到……
【闲话心理】11 句学心理学的人最讨厌听到的话
心理学必看《扪心问诊》免费送你(附张海音深度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