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心若明亮,世界便光明”:心理成长之路就在于不断强大自我

曾经自以为是对人说,“就你们那点事儿,不够一个人做的”,言外之意不过觉得自己好似多能干而已。可是,恰恰暴露自我无知。

曾经看不惯人家做事情,动辄嘟囔“那个谁谁谁,怎么对家里事不上心呢”,遇到有人共鸣,忍不住指手画脚吐槽。没有想到,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

曾经有无限期待,一点小事就会焦虑,唯恐做不好出差错,担心事情不顺于心不安,总是患得患失,忍不住随那些心灵鸡汤感慨,做人难啊。

于是感叹,眼不见心不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难得糊涂。

事实上,这都是对于这个世界的极大误解,准确说是对于自我心理的本质毫不清楚。

我们听说过很多话,“内心若明亮,世界便光明”“心里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事情不是难才解决不了的,而是解决不了才难的”。

这里指向的都是自我人格完善的重要性,外界事物刺激不过外因而已,“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有个“人对了世界就对了”的故事。有个牧师要准备一个布道讲座,小儿子来回打扰让他不胜其烦,就找个拼图让孩子拼,结果几分钟搞定了拼图,原来孩子根据拼图背面人物形象来完成。于是,牧师深受启发,就以人对了世界就对了作为布道主题。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故事,的确富含人生哲理,我们看似与世界作对,根本是与自己作对,看似因为事情在烦恼,其实因为就是烦恼特质才遇到事情就如此的。

历代哲人圣贤的忠告,无不是强调要内求内观内圣,“认识你自己”。甚至,心理学家也建构了“本我、超我、自我”人格结构理论,指出心理成长之路就在于不断强大自我,用自我来协调好本我、超我、环境。

这些哲理话语,懂得真懂,不懂就是鸡汤。

还是试着把鸡汤还原到源头,看看心理视野下的感觉与心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感觉的心理学含义,不是指五种感觉器官的感受,而是“创造神经信号模式”让大脑感受外界刺激,这个神经信号模式“在大脑代表某种外界刺激”会导致感觉适应,“启动外界刺激的初步体验”涉及到感觉阈限也就是感受性高低问题。

从感觉的三要素可以看出,感觉是主观创造的,是有感受性的,是会适应麻木的。说到底,这是个体自我的感受,与外界有关但不关键,只有自己才是关键。

从心理的定义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句话到底在说什么呢?

可以简单理解为,前半句是说唯物主义,后半句是说唯心主义。

继续理论,前半句是强调感觉换能、错觉、思维、创造,后半句是强调模仿、人际关系、环境、投射、主观。

当我们历经历练,真正懂得不是因为遇到事情而焦虑,是因为自己原本是高焦虑的人而如此,方可以觉察真实的自己,从而会想点可行方式试着改变。

王阳明生命的最后话语,可谓道破人生天机,“此心光明,亦复何求”,诚如是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出生到死去
职场到底有没有公平职场到底有没有公平
把握好思维和情绪的质量,才能到达一个更好的未来
在“讨好型人格”里别委屈了自己
让浮躁的心静下来,建立强大的心理优势,人生从此不逃避
心理学家:无论面对任何人,都不要说这5句话,否则祸从口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