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歌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之朝歌古村落(四十八):郝 街——五调腔之乡

郝   街

【概  况】

郝街村隶属淇县西岗镇,位于镇政府驻地北1.3公里,距离县城5公里。聚落呈向左倒的凸字形,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60米,占地面积250亩。东距淇河1.2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土质肥沃,树木成林。思德河流经村西,渠道纵横,灌溉方便,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村西北有公路通县城,村内有1条南北主街,3条东西横路,交通便利。

由于近年来村中规划建设力度较大,有年头的古建筑拆除殆尽。只剩下村中路边散落着的清代、民国时期墓碑,和久已废弃的石磙、石碾等旧时农具,证明着它曾经的古老。

郝街村明代时归属留店社,清代时归属留店里。本名北岗村,后因郝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而得名郝街,现在村中郝姓仅十余户。郝街村第一大姓为孙姓,也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时间晚于郝姓,但如今在村中人口占比已达到80%。新中国建立前村庄合并时,曾有人主张把村名改为孙街,但因村东北1.3公里已有孙街村,为避免重复,只有继续沿用“郝街村”。村中其他姓氏还有常、许、周、张、王等。2014年底,村中户籍人口为1214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调腔】

郝街村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调腔。五调腔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部分地区的民间戏曲,起源于山东荷泽(曹州)一带,因包括五种腔调而得名,又名“四股弦”“五强调”“五调胶”。原系“乐腔戏”,后陆续吸收了二夹弦、冀州的“乱弹”、京剧、河北梆子的支脉“京梆”和河南的秧歌。

光绪三十年(1906) ,五调腔由邢台传入河南安阳一带,内黄艺人来新、安阳艺人王福学、淇县艺人索起连搭班,在林县、内黄、清丰、南乐等地乡间演出。索起连(1893~1963),淇县原本庙二分庄人,淇县最早的五调腔艺人。1947年,索起连带五调腔剧团到淇县西岗郝街演出,留下女儿索喜凤与郝街演员常计新喜结连理,一时传为佳话。

后来,五调腔分成了南北两大支派,豫北地区称为“五调腔”,冀南地区称为“四根弦”“五强调”。南派以安阳(彰德府)为中心,以王福学为代表,称做“南府派”,注重吸收豫剧、曲剧的长处,五调腔逐渐趋于成熟。五调腔传统剧目有250多部,初演家庭生活小戏,后逐渐发展演朝代戏、历史戏。五调腔曲调质朴明快,唱腔悠长,委婉流畅,高亢抒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日军侵华期间,各地五调腔剧团纷纷解散,艺人四处漂泊。1949年,来新的儿子来承恩到淇县西岗郝街村落户,与赵燕来一起,在郝街村原乐腔戏班基础上创办郝街五调腔剧团。

五十年代,郝街五调腔剧团发展到40多人,经常在淇县、浚县、安阳、卫辉、新乡、鹤壁等地演出,曾多次与其它剧团对台演出。六十年代以后,剧团对剧目进行了多次的改进和创新,增强剧种的适应性,以戏剧为时代服务,以演出“样板戏”“现代戏”为主的新型剧目,深受群众欢迎。

八十年代,郝街五调腔蓬勃发展,郝街村家家有演员、人人会唱戏,人称“戏窝子”。1981年,安阳地区和县文化局派专家到郝街五调腔剧团指导排演县文化局柳永恒、王笑君创作的剧目《兄妹俩的婚事》,参加省文艺汇演;同年,县文化局选派剧团演员周在楼、郝金梅等到地区进行导演培训。

九十年代以后,各类文化娱乐迅速发展,传统戏剧受到严重冲击。郝街五调腔剧团在困境中坚持创作、排练和演出。团长张平安创作戏剧《接公婆》演出成功,周在楼创作《鬼谷子出世》。

五调腔乐器有主弦四股弦、板胡、二胡、京胡、琐呐、笙、横笛,还有扁鼓、战鼓、大锣、二锣、手拔和击节用的梆子。道具主要有潘耙木、地趟刷、彩铡、枪械等,多为自己制作。

五调腔曲牌、板式名目繁多,表演艺术欢快流畅,唱腔悠长委婉。曲牌有“笛场大升帐”“王子上朝大登殿”“家院打扫门庭”“布置寿诞”“吊硷英灵”。主要调门有二板(慢)、三板、流水、安板、倒板、甩板、懈板、呱嗒咀、扑灯娥。在表现大场面时,文武场面乐器演员配合出动,位置错落而有致,曲牌繁多而有序,演唱顺序有定式,场面宏大不紊乱。

五调腔在内容上再现历史、反映生活、鼓舞人民、痛斥邪恶,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娱乐形式。2011年12月,郝街村五调腔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承恩的戏剧人生】

来承恩(1919~1997),是郝街村五调腔剧团的创始人,原籍内黄县楚旺乡来宋村,原名来福田。他出生于戏曲世家,其父来新是早期戏曲艺人,最擅拉琴。他在戏曲环境中耳濡目染,从小就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8年,来新让9岁的儿子子承父业,拜豫北著名五调腔艺人张平欣为师,开始学唱五调腔和河北梆子。为表达尊师报恩之意,来新为儿子改名来承恩。

来承恩初唱小生,后改小旦、包头(昆角),青年时期唱红脸,后来改唱花脸。他与五调腔南派代表人物王福学是要好戏友,与北派代表人物马凤仙是同门师兄妹。由于他天赋出众,加之勤学苦练,博采众长,技艺日有所进,18岁即成为戏班掌班,在豫北一带声名鹊起。

就在来承恩的演艺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日军侵华的阴云逐渐笼罩豫北。日本人也听说了来承恩的名声,便邀请他到日军驻地演“堂戏”。来承恩虽然年轻,但深明大义,他下定决心不给日本人唱戏,于是拿各种理由回绝邀请。日本人再三再四吃了闭门羹之后,直接派人找到来承恩,强押他去唱戏。在保持气节尊严和延续艺术生命的两难选择面前,来承恩毅然选择了前者。他喝下了早已备好的耳聋水,毁掉了自己原本清亮高昂的嗓子,让一群气势汹汹的日本人只好悻悻而归。来承恩心中的爱与痛,展示了一位民间艺人的伟大人格,即使他的艺术生涯就此终结,也配得上德艺双馨。


所幸阴霾总会散去。在经历了几年的艰难困顿之后,1949年,来承恩结束江湖流浪生涯,经戏友高清祥介绍,在淇县西岗郝街村落户。1950年,来承恩与浚县琴师赵燕来合作,将郝街原乐腔戏班改为五调腔四股弦剧团,他也由此回到了他久违的舞台。郝街村五调腔剧团成立后,来承恩潜心钻研,拓宽戏路,剧团红红火火。他在演出之余,凭自己的记忆,整理保存传统剧目一百多个,并亲自收徒传戏,对郝街村五调腔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六十年代,来承恩在淇县庙口仙谈岗、汲县(今卫辉市)马营、浚县李桥范店办团传授技艺,促进了五调腔在豫北地区的传播。七十年代,郝街五调腔剧团经常外出与外地剧团以擂台赛的形式切磋技艺,逢年过节还有为本村村民义务演出。五调腔剧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在全村形成了积极向上的风气,郝街村因此多次获得县上的精神文明建设奖。

1993年5月,来承恩携家人在郝街村街口立下《仁义碑》,回顾了自己的演艺生涯,叙述了郝街村五调腔剧团的发展历程,并对郝街村民对自己的接纳和照顾表示感谢。

1997年春天,来承恩走完了自己的戏剧人生。他钟爱一生的五调腔在他的弟子们的努力下得以传承发展,2010年,郝街村五调腔剧团重组,五调腔在国家弘扬文化的大背景下迈进蓬勃的春天。在他离去之后的十多年里,他的弟子和郝街村民始终没有忘记他。他的仁义碑在儿子家门前的大梨树下得到妥善保护,村里有了大事小情,大家就会聚到树下碑前,唠嗑拉家常,仿佛一字一句都是特意讲给他听的。也许这也算是对来承恩的一种告慰吧。

【郝街村五调腔传承人】

张平安(1945~   ),郝街村人,初中文化,来承恩亲传弟子。13岁开始学戏,唱红脸、老生。所演角色有:《刘金定下南唐》中的赵匡胤、《秦玉征西》中的秦义龙。曾任村电工、生产队长、郝街村村长、五调腔剧团团长,负责组织剧团排练演出和创作剧本。2012年参与郝街村五调腔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被公布为五调腔传承人之一。

周在楼(1946~    ),郝街村人,中共党员,多年从事文化、旅游、戏剧编导及演出等工作,鹤壁市作家协会会员。

初中毕业后参加郝街村剧团,拜来承恩为师学戏,主演过传统戏、现代戏数十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编导新戏《兄妹俩的婚事》。1982年参加安阳地区文化馆组织的戏剧导演学习班并担任班长,聆听多位戏剧专家授课。1982年创作的小说《解疙瘩》发表在《河南农民报》文艺副刊,首开淇县文艺作品登上省级报刊的先河。1982年被安阳地区评为先进文艺工作者,参加安阳地区文艺工作双先大会,被淇县县委评为文艺创作特等奖。


1984年至2007年,在淇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为开发云梦山、古灵山、摘星台公园,弘扬古朝歌历史文化作出重要贡献。期间创作《鬼谷子出世》(剧本)、《三条水缸》(小剧目)、《太阳和月亮》(小剧目)等,散文《力的较量》被鹤壁市电视台改编成电视散文《万年枣》,获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7年退休后出版文学作品集《摇篮》,被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2010年,和孙巨智、张平安、孙桂花等人重组郝街村五调腔剧团,创作编导的戏剧《鬼谷子出世》在本县演出多场,并应邀赴河北省临漳县演出。2012年参与郝街村五调腔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被公布为五调腔传承人之一。从2012年起,历时两年创作了现代剧本《戏魂》,艺术再现了郝街村五调腔剧团创始人来承恩和他的弟子们苦难艰辛的戏剧生涯。

孙桂花(1950~   ),郝街村人,初中文化,来承恩的大儿媳妇、亲传弟子,13岁开始学戏,唱青衣,所演角色主要有:《贺后骂殿》中的贺后、《沙家浜》中的阿庆嫂;任剧团导演、主演,负责唱腔、设计工作。2012年参与郝街村五调腔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被公布为五调腔传承人之一。 
(撰文:王之珩   摄影:王之珩、纪翔、杜培良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淇县“仁义碑”
浙江/缙云古村落(4)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板桥村
探秘河南这8处原生态古村落,藏着绝美景色,马上就出发
安阳最值得一去的古村落:千年底蕴,风景秀丽!无任何乱收费项目
中国古村落【109】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凤城镇南安阳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