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领域,可能已有超过ChatGPT的产品
userphoto

2023.03.25 北京

关注

AI能让人失业,也能带来新的创业机会。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这周二,比尔·盖茨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在我的一生中,看到过两次让我震惊的革命性的技术演示。

第一次是1980年,他接触到了图形用户界面——这是包括Windows在内的所有现代操作系统的先驱。

第二次发生在去年。OpenAI的团队用了几个月完成了比尔·盖茨给出的命题:训练一个人工智能通过一门生物预修课程考试,最终GPT得到了相当于A或者A+的成绩。

人工智能的发展比想象中更快。

从GPT的迭代,文心一言的落地,到大语言模型与各行各业的结合,创业团队的涌现,都在加速进行中。

如果说虚拟数字人和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是2022年的AI创业热点,如今最大的创业热点,莫过于ChatGPT和文心一言落地后带来的更多想象空间。

近日,中兴通讯宣布全面支持百度“文心一言”,为AI产品应用提供更加强劲的算力支撑,促进AI普及;金融领域也对AI产品的应用看好,国内多家银行相继宣布接入“文心一言”。GPT-4推出了插件功能,使得GPT-4能与5000多个包括餐厅推荐、购物、电商等插件进行交互;在医学领域,微软子公司接入了GPT-4,推出了全自动临床文档应用程序DAX Express。

AI的发展,正呈现出一种“时来天地皆同力”的势头。

同样激增的,还有创业者和资本市场对AI创业的信心。

早在今年2月中旬,王慧文就表示设立公司,招兵买马,踏进人工智能赛道。

阿里巴巴技术副总裁贾扬清3月21日在朋友圈宣布离开阿里,计划瞄准AI架构方向进行创业,要打造一个人工智能平台。

即刻创始人叶锡东(网名瓦恁)近期举办了AI HACK创业竞赛,招募在AI方向有创业想法和热情的人,录取团队将获得30万美元早期投资以及其他资源。

……

各路神仙入局AI赛道的背后,是AI商业化的巨大空间。

艾瑞咨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V)》显示,全球企业应用AI产品的平均数量,从2018年的1.9个,到2022年已经翻倍增长为3.8个。

埃森哲商业研究院的调研显示,2018—2021年,企业营收中“由AI推动的份额”平均增加一倍,预计到2024年将进一步增加至36%。

创作者们的热情也持续高涨,在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目前每天都会涌现出上百个新的AI工具软件。

AI创业潮真的来到了吗?创业的机会在哪里?这是“神仙打架”还是普通人也能追赶的风口?我们请教了一些大头,来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

我们为了最近的AI创业潮举办了一次“GPT-4落地应用场景交流会”,与会者来自创业公司、大厂一线、头部高校、下沉市场,我们关心参与者是否有与GPT紧扣的心得体会,无论是从GPT使用体验出发的产品思考,还是特定领域的深度研究。

我们认为AI将是面向未来的创业立足点。

GPT带来的最显性的体验,首先是展示了人机交互的范式革新,让大家迅速接受了与AI对话的产品形态;其次,将AI的自然对话和智能服务能力提升到新层次,未来还会兼容其他模态。

来源:网络(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目前许多创业公司主要在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提高效率、提高模型可控性和准确率、改造工作流等方向上,聚焦于内容、营销等容易被标准化、模板化的工作场景。

商业模式方面,OpenAI为大模型公司展示了基础设施层“赢家通吃”的诱惑,但这需要长时间的蛰伏蓄锐,是适合少部分人的金字塔尖的游戏;如果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基于特定场景,做出和用户直接链接、把用户服务好的产品,也是很好的商业模式。应用的场景相对更细分,团队除了技术还要有商业的洞察,只要抓好一个做深做强就能变成很大的公司。

以GPT为代表的生成式模型刚刚揭露了AI能力的冰山一角,可能没人想到GPT能以如此快的速度进化到可用的状态;我们同样也不能低估AI的想象力,各种变化会自下而上、不可预知地涌现出来。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越过奇点,任何行业都有被AI再做一遍的潜力,AI能力不断落地将成为新常态,建议每个创业者都应该尝试AI、了解AI。

人类的基本需求还是吃喝玩乐衣食住行,GPT在各个领域的渗透还远未开始,各种互联网产品、工业、服务业也一定有和GPT结合的应用机会。比如,GPT能否进一步提升消费电子产品的智能度?我们可以进一步打开想象力。

在GPT降低人力资源边际成本的趋势下,哪些场景会发生颠覆性的商业变化?哪些场景的制约项会从供给变成需求,如何利用GPT在运营端做出商业优势、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这都是我们想向当下的创业者抛出的问题。

我觉得AI创业团队还是先等等,不着急。AI创业缺一个载体,目前落不了地,也就做个辅助工具,大平台可以做,创业团队没啥希望。

风口年年有,最近两年能落地的概念却不多。ChatGPT比去年的NFT、元宇宙、Web3还是务实很多,落地方式也初见端倪。

ChatGPT、文心一言等通用型的AI训练模型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垂直领域的AI落地却有着更高的可能性和更快的普及速度。

ChatGPT的火爆让人觉得背后有一些公关操作,比如通过了职业医师资格考试,比如最短时间内拥有1亿用户。就在几天前,微软子公司Nuance Communications推出了全自动临床文档应用程序DAX Express,这是第一款由GPT-4提供支持的医疗保健解决方案,它能在几秒钟内就自动草拟临床笔记,提高医生效率,减少倦怠感。

实际在我的认知之内,去年讯飞的人工智能早就在医疗领域达到这种水平了。讯飞在1024开发者节上发布了一个信息,讯飞的智医助理产品是唯一通过了国家职业医生资格考试的机器人,在一年辅助诊断中,修正了60万次错误诊断。

这就能看出,大而全的通用AI训练和垂直领域的AI训练到底谁能先形成绝对优势,还并没有肯定的答案。

来源:网络(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我们国家AI的发展并不落后,只不过在通用大模型方面有些差距,一个是因为成本高,一个是因为看不到商业化前景,所以愿意大笔投入的企业就没有那么多。ChatGPT概念的火爆对行业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所以也吸引了创业团队和投资者关注。

现在不只是AI技术层面的创业团队在关注新风口,自媒体也在讲怎么用ChatGPT赚钱,这个东西就好像微商也会教你微信、抖音怎么做,逻辑是相通的,很多人赶风口,把它作为工具去拆解,去赚钱。

这并不代表打信息差的变现方式本身有什么商业价值。

目前大语言模型提升效率的结果就好像那个笑话里讲到的,一个人说自己速算能力很强,一串数字的运算一下就能给出回答,回答问题比较快,但对不对是另外一回事。用GPT生成文字,或者用文字变成视频来获利,反而会把内容生态搞得一团糟,生产的内容的质量不会太高,甚至会制造大量垃圾。

整体来说,目前的AI是平台之战,不适合创业,只适合创新,即有强大算法根基或相当技术资源、资金支持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创业潮的幸存者大多是自带资源(主要是技术资源)的从业者中的极少数幸运儿。

尽管这一次创业潮依然是在追赶风口,但风口已经积蓄了多年力量,不是零基础创业者可以追赶的。

整体来说,这一轮GPT盛宴,其实是一次泛大众的人工智能科普,仅仅因为此前的人工智能可望而不可即,如在新闻中看到AlphaGo打败李世石,而现在可以亲身体验,从而引发狂热。但这种体验由于过于狂热,很容易降温。

AI创业技术门槛太高,可参与创业的角度太少,让创业或蹭热点的人,也只能是浅尝即止。

GPT创业场景主要集中在聊天机器人这种通用泛大众化的产品上,可以呈现为文字、语音、绘画、图形设计、语音合成、视频生成等泛内容领域,当然也有许多蹭热点的创业者会选择通过抢注商标、域名、仿制App、购买专利或协助用户体验部分付费或国外资源,作为“中间商”赚差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hatGPT创业潮来了,我既兴奋又焦虑
杀手级应用不只有ChatGPT,生成式技术的浪潮即将到来|洞见
GPT危!llama2搅局大模型 #玩儿个很新的东西 #人工智能#有ai就有无限可能 #chatgpt应用领域 #llama2
一名“佛系”大模型创业者:行业很卷,但我不考虑融资
独家丨王小川投身大模型,思路是什么?他会怎么做?
是什么卡住了大模型创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