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司马光与王安石的终极之战

文/ 大圣

书接上回(《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

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年仅9岁的哲宗继位。

因皇帝年幼,由太皇太后,也就是新皇帝的奶奶高氏垂帘听政。

高奶奶是司马光的忠实粉丝,坚定的保守派,一直反对变法,主政后,立刻重新起用司马光,授予他门下侍郎(副宰相)之职,不久又加封尚书左仆射(位同宰相)。

就这样,66岁的司马光时隔15年后,重返大宋权力中心。

据《宋史》记载,司马光回京时,受到当地百姓的夹道欢迎,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您可千万别再走了,留下来辅佐新皇帝,给我们老百姓一条活路吧。

司马光说你们放心吧,老夫这次再也不走了。

他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连上百余道奏折,称王安石的新法是“病民伤国,有害无益”,要求全面废除。同时,建议把因反对新法而被贬出京的苏轼、苏辙、吕公著、文彦博等人招回朝中任职。 

元祐年间,一场轰轰烈烈的“拨乱反正”运动开始了,王安石推行的新法相继被废,旧制全面恢复,史称“元祐更化”。

此时,变法的主要发起人王安石在干什么?司马光远离京城的那15年里,王安石又做了什么?变法明明是为了办好事,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王安石的最终命运又是怎样的?1  

当年,王安石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大力推行新法,司马光反对无效,负气出走,隐居洛阳编纂《资治通鉴》,不问政事,一晃就是15年。

然而,在这15年里,王安石的日子并没有因为政敌的离开变得好过一些,新法推行阻力重重,不断有大臣弹劾王安石。

公元1071年,也就是变法的第三年,豫东河北一带出现罕见飓风,紧接着,开封出现了百姓为逃避保甲法,截指断腕自残事件。

天怨人怒,神宗大惊,问王安石怎么办?老王淡然道:“此固未可知,就令有之,亦不足怪。今士大夫睹新政,尚或纷然惊异,况于二十万户百姓。固有蠢愚为人所惑动者,岂应为此遂不敢一有所为邪?"

大概意思是,这些很可能是谣言,就算是真的也不足为怪,大臣们对新法尚且不能完全接受,何况20万户百姓。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被这些言行蛊惑,我们怎么能因此动摇变法的决心呢?

神宗说好吧,咬紧牙关,顶住压力,继续支持王安石变法。

公元1074年,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群臣纷纷上书诉说新法之害,有人绘制了触目惊心的《流民旱灾困苦图》献给宋神宗,直言:"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要求废止新法,罢免王安石。

神宗有些动摇,王安石仍不以为然:"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洪灾旱灾是自然现象,就算尧舜时代也无法避免,不值得圣上您忧虑。

但紧接着,神宗的母亲,也就是后来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氏也来哭诉“王安石乱天下”,宋神宗终于顶不住了,对变法也产生了怀疑,最终决定听妈妈的话,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改任地方官。

这是王安石的第一次罢相,罢相三天后,天降大雨。2  

王安石离京后,他的继任者根本无力收拾残局,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还网罗罪名构陷王安石,被神宗皇帝察觉,几个月后,宋神宗把王安石重调回来再次拜相,加封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王安石复相后,依然无法改变混乱的局面,公元1076年,身心俱疲的王安石迫于压力,称病辞职, 二次罢相,外调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

没有了王安石的强力推行,新法实施更加步履维艰,难以为继,就连变法派内部也开始出现意见分歧,宋神宗束手无策,三年后,又把王安石调回京城,任命为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封荆国公。

几起几落,虽然重回宰相之位,但此时,倾注了王安石毕生心血的变法已基本宣告失败,许多法令名存实亡,一向倔强不服输的“拗相公”已无力回天。

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神宗驾崩,哲宗即位,改元元祐,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重新起用司马光为相,王安石则因健康原因退居二线。

司马光一上任,便意图废止新法,为此,他递上《乞开言路状》,要求开放言论。当年为了推行新法,压制不同意见,导致民意无法上达,是时候听听群众的呼声了。

这一放开言论不要紧,“四方吏民言新法不便者数千人”,你看,全面废止新法是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并非我司马光的个人恩怨。

起初,高太后还有些顾虑:新皇帝刚登基就改变父亲的治国方略,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司马光说现在是您主政,属于“以母改子”,没啥不合适的。

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司马光发扬砸缸精神,大刀阔斧,将王安石苦心经营的新法逐一废除。

曾经极力反对新法的范纯仁、苏轼等人一看,司马光多少有点儿意气用事,明显用力过猛,纷纷劝谏:“新法不可尽废”,“法无新陈,便民者良”,好的可以保留,不好的取消。

司马光根本听不进去,以摧枯拉朽之势,三下五除二,把新法尽数废除。

病榻上的王安石听说新法被司马光不分好坏,全盘否定,禁不住老泪纵横,仰天长叹。

公元1086年5月21日,王安石病逝于南京钟山,享年65岁。

据说,司马光听闻王安石死讯后,一下就呆住了,没想到斗了十几年的老朋友这么快就走了,不禁怅然若失,一个人闷坐在房间里,许久没有出来。

王安石死后五个月,司马光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10月11日,司马光病逝,享年67岁。

半年之内,北宋政坛两大巨星陨落。

3  

众所周知,司马光与王安石曾是惺惺相惜的好朋友,最后却变成了政治上的死敌,不免令人嘘唏,但值得称道的是,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两人始终保持着君子之风。

司马光曾说过:“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一样的,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当保守派有人对王安石实施人身攻击的时候,司马光说:“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说王安石奸邪的人太过分了,人家人品没有问题,就是有点儿不明事理,性格过于执拗,固执己见。

变法失败,王安石病故,功过是非该如何评价成了难题,此时,司马光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站出来主持公道:“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今方矫其失,革其弊,不幸介甫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光意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

不但对王安石的文章和人品给予高度评价,还建议朝廷“优加厚礼”,正是司马光的建议,王安石才被追赠为太傅。

反过来,王安石又是怎么评价司马光的呢?

王安石说:“司马君实,君子人也。”称赞司马光为“国之栋梁”,说自己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工作上合不来只是因为大家的工作方法不一样。

王安石不但盛赞司马光的人品和才能,对其他政敌也处以公心。当年保守派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变法派一片喊杀之声,宋神宗问王安石意见,老王说:“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才免于一死。王安石胸怀之博大,之坦荡,由此可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不论政治分歧有多大,大家都是为国为民,咱们就事论事,不落井下石,不搞小动作,不搞人身攻击,一切放在明处。所以,司马光与王安石的政治斗争,被后世誉为“君子之争”。

正如宋人冯澥所说:“王安石、司马光,皆天下之大贤。其优劣等差,自有公论。”4  

巴拉巴拉说了半天,把俩人都夸了一通,那司马光和王安石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你站哪一边儿?变法究竟好不好?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

平心而论,王安石变法还是有成效的,新法实施后,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第一年就增加了20%,国库充裕,钱粟甚至“可以支二十年之用”。

但是,新法是把双刃剑,它不仅在许多方面不切合实际,难以施行,而且加重了农民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所以才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满和抵制,最终失败。

因为变法和反变法,历史上对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个人评价也褒贬不一。别的不讲,仅从两人死后,历朝历代的功过评判变化,就能感受到意见分歧的巨大。

司马光死后,获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年幼的宋哲宗在太皇太后的授意下,赐碑名“忠清粹德”,尽享荣耀。

可短短八年后,宋哲宗亲政,早对司马光专权不满的哲宗立刻下诏削除了司马光的赠谥,并毁坏所赐碑,甚至打算挖掘司马光的坟墓,开棺曝尸;宋徽宗时期,司马光、苏轼等309人被列为“元祐奸党”,把名字刻在元祐党籍碑上,让其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

但到了宋理宗时期,情况再次反转,朝廷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阁,司马光位列其中;咸淳年间,从祀于孔庙;明嘉靖年间,从祀时称“先儒司马子”;清康熙年间,司马光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后世将其与孔子、孟子并称“儒家三圣”,又把司马光捧到了天上。

再看王安石死后的境况。

先是被追赠为太傅,赠谥号“文”,配享神宗庙庭;宋徽宗时,又追封为舒王,配享孔庙。

可到了靖康年间,王安石又被视作“奸佞之臣”,追夺王爵,毁去配享的画像;南宋时修《神宗实录》,将王安石列为“万世之罪人”,“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元代编修的《宋史》中对王安石评价也极为负面。

进入20世纪,为王安石及其变法翻案的呼声渐起,认为王安石是改革的先驱,梁启超甚至称赞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又把王安石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5  

总之,对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历史评价,从古至今都是毁誉参半,众说纷纭。

王夫之认为“北宋灭亡,始于司马光。”杨慎认为“王安石变法葬送了奄奄一息的北宋王朝。”

而近代学者吕思勉则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旧史痛加诋毁,近来的史家,又有曲为辩护的,其实都未免有偏。”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两大巨星虽早已盖棺,史学界却一直没有定论。

如果你问我对此事有什么看法?那我不得不说,超纲了,这都不是我一个蓝翔技校挖掘机专业毕业生能回答的问题,太复杂,太深奥了。

历史从来就是这样,没有简单的是与非,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也没有纯粹的好人和坏人,同样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标准,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如何判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不必纠结宏大叙事,也不管什么历史背景,我觉得,标准只有一个,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谁就是好人。

- End -

│编      辑:小   丽

│图      片:画黎子LILIZI

│封      面:画画的青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尚钞:​跨越千年的回望——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悲剧人生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下):新法遇冷,王安石与新法一同退场
北宋名相司马光原本可以名留青史,却因这三件事名声大减
17年后,司马光终于杀了那个女孩阿云
【历史上的明天】北宋皇帝宋神宗赵顼出生
司马光死后,被宋哲宗夺谥、砸碑、追贬,为何还能配享哲宗庙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