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文/ 大圣

在长安城,提起韦应物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韦哥本人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官二代而已,主要是人家的出身非同一般。

韦应物是名门望族“京兆韦氏”之后,这个家族老厉害了,从西汉开始,连续三代位列三公,家族中当过公卿、宰辅、尚书、将军之类要职的一抓一大把,仅在唐朝,光宰相就出过17位。史料中说:“自唐已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被称为“百世卿族”

当时,“京兆韦氏”与“京兆杜氏”是社会公认的两大士族门阀,江湖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就快够着天了, 要多牛逼有多牛逼,家族势力根深蒂固,权倾朝野,声名显赫。

韦应物的太爷爷是武周时期的宰相,爷爷官至宗正少卿,父亲是宣州司法参军,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韦应物的青少年时期,怎么说呢,可以说的飞扬跋扈,无恶不作。

多年以后,韦应物曾在回忆录中,用诗歌的形式描述自己年轻时那段无法无天的日子: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翻译成白话就是:年轻时候在皇上身边做事,仗着家族势力和朝廷的恩宠,欺压邻里,打架斗殴,窝藏罪犯,调戏妇女,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涉黑涉恶,五毒俱全,衙门还不敢抓,本人虽然连字都不认识,但道上的朋友见了都要叫一声“韦哥”。

这么说吧,这差不多是我见过最嚣张的官二代。

长安城的百姓敢怒不敢言,隔壁老王在心里暗暗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这种熊孩子,绝不会有好下场。

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熊孩子,后来摇身一变,居然成了著名诗人,其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孟浩然齐名,与柳宗元并称“韦柳”。千古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至今为人传颂。

惊叹之余,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纨绔子弟幡然悔悟走上正途?又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一字都不识”的问题少年成功逆袭,化身为中唐一代诗人?

1

  

韦应物说自己年轻时“一字都不识”,显然有点儿夸张,但学渣是肯定的,因为历届科举录取名单上都没有他的名字,别说进士,连个秀才也不是。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要想走仕途,必须通过科举,吏部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安排录用。

当然,这是对一般人而言,韦应物可不是一般人,名门望族,官宦世家,对于这样的高干子弟,朝廷有一项特殊政策,叫“门荫制度”,简单说就是,可以凭借父祖先辈的官阶爵位入仕,不需要通过科举。

这项制度并非唐代独有,它起源于先秦时期,历史悠久,唐代不过是沿袭旧制,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女均享有此项待遇。

门荫制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让每个官二代都能有个好的归宿,充分体现了朝廷对广大官员的爱护,不仅解除了官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专心工作报效朝廷,更重要的是,门荫制度确保了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说法。

公元750年,15岁的韦应物以门荫补右千牛卫,第二年,便成为唐玄宗贴身侍卫,“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天子侍卫这种工作,怎么说呢,听起来好像很重要很危险,感觉应该是黑西装戴墨镜面无表情,每天精神高度紧张,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随时准备为皇上的安全牺牲自己那种。

但其实,皇上深居简出,几百年也难遇到一回行刺之类的事,开元盛世,所谓贴身侍卫,基本就是个摆设,是个排场。

所以,韦哥平时工作十分清闲,终日无所事事,但工资可不少拿,福利待遇还特别好,公务员就这点儿好处。混到下班,找朋友喝喝小酒泡泡小妞,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那时候,曾经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平静的心拒绝再有浪潮。

然而,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长安沦陷,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杨贵妃等人仓皇逃往成都。

途中马嵬坡之事暂且不表,我们单说韦应物,作为宫中侍卫,本应追随天子左右,但那天他刚好轮休不在宫里,当时情况紧急,宫内外一片慌乱,谁还顾得上通知一个小小侍卫。就这样,韦应物留在了长安。

叛军进驻京师,作为李唐时期的贵族,韦氏家族不免受到冲击,好不容易安史之乱平定,李隆基返回长安,早已是唐肃宗的时代,一朝天子一朝臣,上一任的侍卫一律清退,韦应物自此失去工作。

官二代或者富二代倒霉,历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韦氏风光不再,人民欢欣鼓舞。

隔壁老王幸灾乐祸:“哼哼,我说什么来着,从小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不会有什么出息,靠家里人得到的东西,终究不会长久。”

2

  

那是韦应物人生中的一段低谷。

特别是李隆基死后,韦氏家族在肃宗时期一度颇不得志,就像韦应物后来在诗中所说的:“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注:这里的武皇指唐玄宗,并非武则天)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经过了这一番变故,韦应物仿佛一夜之间成熟许多。

说什么王权富贵,夸什么名门望族,这些都靠不住,皇帝尚且不能自保,何况我韦应物,要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在平淡的生活中有所作为,要想真正被世人比如隔壁老王看得起,只能依靠自己。

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变得强大。韦应物幡然悔悟,下定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谢绝一切娱乐活动,闭门不出,发奋读书。

公元759年,韦应物进入大唐最高学府太学读书。根据相关规定,太学的入学年龄应在20岁以下,韦应物早已超龄,所谓“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但学校照顾干部子弟,破例允许其入学。

在校期间,韦同学深知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道理,每天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萤囊映雪韦编三绝焚膏继晷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孜孜不倦,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

公元763年,28岁的韦应物被朝廷任命为洛阳县丞,再次进入体制,走上仕途。

经过安史之乱,曾经繁华热闹的洛阳城变得面目全非,战争留下的创伤随处可见,韦应物赴任之际,面对满目疮痍,感慨万千,提笔写下《广德中洛阳作》一首:

生长太平日,不知太平欢。

今还洛阳中,感此方苦酸。

饮药本攻病,毒肠翻自残。

王师涉河洛,玉石俱不完。

时节屡迁斥,山河长郁盘。

萧条孤烟绝,日入空城寒。

蹇劣乏高步,缉遗守微官。

西怀咸阳道,踯躅心不安。

你看,当年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已经会写诗了,而且写得还挺好,特别是这句“萧条孤烟绝,日入空城寒。”在业内颇受好评,《洛阳诗刊》发文称:《浪子回头金不换,大唐诗坛又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隔壁老王看了长叹一声:“哎,世事难料,人生无常,老子看走眼了。”

转身教训儿子王建国:“你看看人家,你韦哥当年在学校成绩还不如你呢,人家现在都当副县长了,都会写诗了,你再看看你。”

王建国不服气,一边喂猪一边嘟囔:“人家爹是干啥的,你是干啥的,就知道说我。”

3

  

知识改变命运,韦应物的人生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在仕途上,从洛阳到长安,从滁州到苏州,韦应物历任洛阳县丞、河南兵曹、京兆府功曹、鄠县县令、栎阳县令、尚书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朝散大夫、江州刺史、扶风县男兼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从八品升到了正四品;

在创作上,韦应物的小宇宙大爆发,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佳作,且风格自成一派,上追先秦风雅之源,下承盛唐王孟之绪,气韵悠长,清韵秀朗,特别是山水田园诗,清冷疏淡、幽寂意远,被视做王维、孟浩然之后,唐代最杰出的山水诗人。

比如这首《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而真正确立韦应物诗坛地位的,当属这首《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韦应物流传最广的一首诗,连续多年入选中学课本,堪称唐诗经典,许多人正是通过这首诗认识韦应物的。

公元791年,韦应物病逝于苏州,享年56岁。

韦应物一生创作颇丰,流传至今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和10卷本《韦苏州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多达584首,在唐代诗人中排名前十。

后人常把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相提并论,合称“王孟韦柳”。白居易曾给予韦应物极高评价:“近世韦苏州歌行,清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说起来好像很厉害,但平心而论,除了那首《滁州西涧》脍炙人口之外,韦应物其它诗作的传播力,与他本人的知名度一样,相比别的诗词大家,还是要稍逊一筹。

别人我不知道,反正王建国从小到大,韦应物的诗就会背这两句: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

  

前两年,网络上有一句话颇为流行,叫做: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寥寥数语,莫名戳中了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一时之间,许多人跟着续接,出现了好多版本,比如:

公益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豪情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三杯倾日月,半盏洗昆仑。

江湖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风雪围炉夜,天涯羁旅人。

三国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兵戈九州乱,江山三鼎分。

水浒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青山聚忠义,水泊藏乾坤。

......

诗词接龙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民参与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各行各业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其中,比如:

婚介版:

我有一杯酒,足以慰风尘。

单身数十载,不见梦中人。

饭店版: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可我不敢喝,因为要开车。

外卖版:

我有一杯酒,足以慰风尘。

客官你等着,这就送上门。

会所版:

我有一杯酒,足以慰风尘。

客官请自重,卖艺不卖身。

......

到后来,连隔壁老王都忍不住诗兴大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斜着眼睛对儿子说:“你看看人家,建国啊,你也整两句呗。”

王建国有些不情愿地放下手里的筷子,搜肠刮肚,吭哧半天,憋得脸都红了,终于冒出一句: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外加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正说唐代诗人韦应物呢,为啥突然聊这个,是不是跑题了?

并没有,因为“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个网络金句,正是从韦应物一首叫《简卢陟》的诗里演化而来的,只是改动了其中两个字而已,原文如下: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杜牧李商隐,我就问一句,你们谁的诗这么火过?

别的咱不说,单凭这两句诗,我韦哥就足以雄霸诗坛,含笑九泉。

这正是: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诗句成热点,韦哥第一人。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从吃喝嫖赌到心怀仁爱:改变,从来都不晚
难倒诗词大会82位高手的题目: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哪个字错了
原创┃再续: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刚哥版)
韦大人,你变了!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韦应物《简卢陟 》五言诗仿写集锦!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