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病生于堵,中医对各种淤堵的十大经方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吃了一顿大餐后,感觉胃里像塞了一块石头,不管怎么喝水都消化不了;或者生气了一场后,感觉胸口像被什么东西卡住,呼吸都不畅快;或者长期压力大,感觉身体越来越沉重,四肢无力,头晕目眩?

如果你有过这些症状,那你已经堵了。


什么是淤堵?


淤堵就是人体内部的垃圾堆积,阻碍了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导致各种疾病。淤堵可以分为气滞、水湿、水饮、痰饮、痈脓、淤血等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和治法。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堵,因为淤堵会影响人体的能量平衡。人体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和抵御外邪。能量就像汽车的油,油箱里油量多少决定了汽车能跑多远。如果油路被垃圾堵住了,或者油箱太脏了,那么汽车就会出现各种故障。

同样的道理,人体如果被淤堵了,那么能量就会被消耗或者积聚在某个地方,造成能量不足或者过剩的状态。能量不足就会导致虚证,比如虚弱、乏力、抵抗力下降等;能量过剩就会导致实证,比如发热、发炎、肿胀等。这就是八纲辨证中的虚实问题。

除了虚实之外,八纲辨证还包括阴阳、寒热、表里四个方面。阴阳是指人体内部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决定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状态;寒热是指人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温度差异,决定了人体对外邪的反应和排除方式;表里是指人体表面和内脏器官的区别,决定了人体受邪的层次和位置。

根据八纲辨证的原则,我们可以对淤堵进行分类和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各种淤堵的典型证型和经方吧。


气滞


气滞是指气机运行不畅,造成气道阻塞或者气压不平衡的状态。气滞常见于情志不畅或者饮食不节的人群。

气滞的典型证:胸闷气窜(感觉胸口闷得慌,气体在胸腹间上下冲动),打嗝(气体从胃部逆行到喉咙,发出声音),屁少(肠道内气体不能正常排出),爱生闷气(情绪不稳定,容易生气或者郁闷),胸肩内抠(感觉胸肩部有东西卡住,想用手去挖掉)。

气滞的主方:四逆散,疏通表里气机;以及枳实、厚朴、陈皮、香附、木香等开气行滞的药物,用来合方做加减。

四逆散是张仲景的名方,用于治疗表里气机不通的证型。四逆散的组成是:炙甘草、干姜、附子、芍药。炙甘草甘温补中,调和诸药;干姜辛温散寒,回阳救逆;附子辛热解表,温通经脉;芍药酸平缓肝,和血止痛。四味合用,能够调和阴阳,疏通表里,恢复气机的正常运行。

枳实、厚朴、陈皮、香附、木香等药物都有开气行滞的作用,可以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加减。比如胸闷气窜者,可加枳实、厚朴;打嗝者,可加陈皮、木香;屁少者,可加香附、木香等。


水湿


水湿是指水液代谢失常,造成水液停留或者分泌过多的状态。水湿常见于脾胃虚弱或者寒湿侵袭的人群。

水湿的典型证:渴不欲饮(感觉口干但不想喝水),饮不解渴(喝了水也不觉得舒服),小便不利(尿量少或者尿频),心下满(感觉胃部有东西堵住),眩晕或头昏蒙(感觉头重脚轻或者头晕眼花),身肿或身重(全身或局部出现浮肿或沉重感),黄疸(皮肤或眼睛呈现黄色),心胃腹区域的悸动反应(感觉心跳加快或者胃部有东西在跳动)等。

水湿的代表方: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猪苓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越婢汤,真武汤,茵陈蒿汤、防己黄芪汤等。

茯苓甘草汤是张仲景治疗水湿的基本方剂。茯苓甘草汤的组成是:茯苓、炙甘草。茯苓甘苦利水,健脾渗湿;炙甘草甘温补中,调和诸药。二味合用,能够健脾化湿,利水渗湿。

苓桂术甘汤是中焦水饮证最常用的方剂。苓桂术甘汤的组成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茯苓利水渗湿,桂枝散寒通阳,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补中和胃。四味合用,能够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五苓散是偏热证一些的方剂,适用于水饮过热已经升级为痰或者痈脓的情况。五苓散的组成是: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泽泻甘寒利水,猪苓甘淡利水,茯苓甘苦利水,白术甘温健脾,桂枝辛温散寒。五味合用,能够清热化饮,利水渗湿。

猪苓汤常用于膀胱结石、肾结石、尿道结石,尿道炎等等,属于下焦水饮,深层阴虚而干结的问题。猪苓汤的组成是:猪苓、滑石、茯苓、阿胶。猪苓利水通淋,滑石清热利水,茯苓健脾利水,阿胶滋阴养血。四味合用,能够清热化饮,滋阴润燥。

小青龙汤是治疗风寒外感引起的水饮证的方剂。小青龙汤的组成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细辛、五味子、白术。麻黄辛温解表,桂枝辛温通阳,杏仁辛温止咳,甘草甘温补中,生姜辛温发汗,细辛辛温通窍,五味子酸温收涩,白术甘温健脾。八味合用,能够发散风寒,化解水饮。

大青龙汤是治疗风寒外感引起的表里俱实的重证方剂。大青龙汤的组成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细辛、五味子、白术、知母、芍药。前八味与小青龙汤相同,知母甘寒清热泻火,芍药酸平和血止痛。十味合用,能够发散风寒,清除内火。

越婢汤是治疗外感引起的表虚里实的证型。越婢汤的组成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前五味与小青龙汤相同,大枣甘温补中益气。六味合用,能够发散风寒,扶助正气。

真武汤作为阴证方剂,在中焦水饮证中也有应用。真武汤的组成是:附子、茯苓、白术、芍药、生姜。附子辛热回阳救逆,茯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芍药和血止痛,生姜辛温发汗。五味合用,能够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茵陈蒿汤是治疗湿热引起的黄疸的方剂。茵陈蒿汤的组成是:茵陈、蒿花、大黄、甘草。茵陈苦寒清热利湿,蒿花辛温散寒行气,大黄苦寒泻火通便,甘草甘温补中和胃。四味合用,能够清热利湿,化解黄疸。

防己黄芪汤是治疗水饮引起的心悸的方剂。防己黄芪汤的组成是:防己、黄芪、白术、茯苓、生姜。防己辛温利水通淋,黄芪甘温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生姜辛温发汗。五味合用,能够利水安心,补气固表。


水饮


水饮是指水液代谢更加失常,造成水液凝结为粘稠的液体的状态。水饮常见于寒邪内盛或者湿邪化热的人群。

水饮的典型证:咳吐浊涎(咳嗽时吐出白色或者黄色的粘稠液体),喘息气促(呼吸困难或者喘息声音),心下悸动(感觉心跳加快或者不规律),胸满胀痛(感觉胸部有东西堵住或者胀痛不适),面目浮肿(面部或者眼睛出现浮肿现象),小便不利(尿量少或者尿频),身重困倦(感觉身体沉重或者无精打采)等。

水饮的代表方:千金苇茎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小半夏汤,大半夏汤,二陈汤等。

千金苇茎汤是治疗肺痈引起的水饮证的方剂。千金苇茎汤的组成是:苇茎、知母、桔梗、杏仁、甘草。苇茎甘寒利水泻肺,知母清热泻火,桔梗辛温宣肺止咳,杏仁辛温止咳化痰,甘草甘温补中和胃。五味合用,能够清热化饮,宣肺止咳。

葶苈大枣泻肺汤是治疗风寒外感引起的水饮证的方剂。葶苈大枣泻肺汤的组成是:葶苈子、大枣、杏仁、甘草。葶苈子辛温散寒行气,大枣甘温补中益气,杏仁辛温止咳化痰,甘草甘温补中和胃。四味合用,能够散寒化饮,泻肺止咳。

小半夏汤是治疗水饮引起的喘息气促的方剂。小半夏汤的组成是:半夏、茯苓、生姜、大枣。半夏辛温止咳化痰,茯苓利水渗湿,生姜辛温发汗,大枣甘温补中益气。四味合用,能够化饮宽胸,止喘平喘。

大半夏汤是治疗水饮引起的心下悸动的方剂。大半夏汤的组成是:半夏、茯苓、生姜、大枣、甘草。前四味与小半夏汤相同,甘草甘温补中和胃。五味合用,能够化饮安心,补气和中。

二陈汤是治疗水饮引起的面目浮肿的方剂。二陈汤的组成是:陈皮、茯苓、半夏、甘草。陈皮辛温行气理脾,茯苓利水渗湿,半夏止咳化痰,甘草补中和胃。四味合用,能够行气利水,消肿利尿。

End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恒札记】心悸辨证(三)
千金方剂——大半夏汤——阴阳解析
中医馆必备方剂,各种慢性病、常见病,看这一篇就够用!
伤寒杂病论方(古本)
内科方剂
经方心裁(61)茯苓泽泻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