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对3000亿美金发问:武汉会诞生马斯克吗?

收看更多精彩观点:

在科教领域及相关产业,武汉的实力其实是超越她的整体经济地位的。
在商业航天领域,武汉有很多项“国内第一”,是真正的一线
作者:蔡非(抱朴财经中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谈起商业航天,很多人想到的是马斯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即SpaceX。

成立不到20年的SpaceX,在2020年成功进行了26次火箭发射,占据了美国全部发射数的七成。

SpaceX作为一家公司的火箭发射次数,居然和俄罗斯+欧洲+日本的总和一样多。

 
不仅如此,SpaceX掌握的技术还相当有含金量。在引入火箭回收技术等一系列的效率整合后,马斯克的猎鹰系列火箭,现在是世界上最廉价、最有性价比的运载火箭。

在SpaceX的背后,是一个全球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商业航天产业。据2019年发布的《航天报告》统计,过去十年来,世界太空市场中的政府和商业收入共增长了73%,而商业航天收入占全球太空经济80%,高达3368.9亿美元。

也许有人问“登月和我有什么关系?”但至少在商业航天这一块,它是和普通人的生活紧密结合的。

在今天,你看的视频越来越多地使用卫星转播,导航需要卫星,通信需要卫星,你享受的现代化生活和商业航天紧紧联系在一起。

SpaceX成功的秘诀:卫星赚钱,但火箭是基础

虽然马斯克的猎鹰火箭表现非常抢眼,但是从商业航天角度来看,其实火箭发射业务只占到行业产值的很小一部分。大约是2019年全球航天产业产值的1.3%。

商业航天领域真正赚钱的部分,其实是在卫星制造、地面设备制造,以及卫星服务业(卫星电视转播,广播以及通信等)。

▲2019年全球航天产业及卫星产业收入情况

所以SpaceX目前最有“钱景”的项目,其实不是最抢眼的火箭业务。而是“星链”。即卫星互联网业务,目的是为了给全球提供上网和通信为主的数据服务。

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手机网络普及的社会里,所以会常常忘记,全球其实仍然有四成左右的人口尚未连上互联网。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从地面上进行网络覆盖的成本过高。马斯克个人估计2024年星链计划完成后,会带来每年30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有人要问了,那为何马斯克不丢下火箭制造和发射业务,专门去做卫星互联网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火箭的制造发射在哪个国家都是高端技术,只掌握在少数高端玩家手中。如果马斯克如果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火箭,那么他赚钱的卫星业务就得受制于其他竞争对手。
 

 
01
中国的商业航天:实力玩家屈指可数
 
美国的民间企业进入航天领域,其实已经有近40年历史,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通过了相关法律。在90年代以后更是积极鼓励,迎来了商业航天的大发展。

经过40年的积累,美国的民间资本掌握了高端的火箭制造和发射技术,除了最成功的SpaceX以外,还有美国波音公司、美国洛克希德 · 马丁公司、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美国蓝色起源公司等等。

我们看看国内,2015年,民营资本开始大举进入国内卫星产业,诞生了一大批初创企业。一时间欣欣向荣。也有很多企业提出过要自己造火箭。但细究起来,还处于发展初期。

▲点击查看大图

 
能实质上进入发射火箭环节的民企,其实目前(截止2021年7月)只有四家:
 

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

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光发射其实还不够,还要进入地球同步轨道,而完成这一壮举的企业就更少了,目前只有两家:

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
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

除了技术基础薄弱以外,民营航天其实还面临很多政策及客观条件限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中国目前有四大发射中心。目前其实完成国家任务就很紧张了,在这种情况下, 民营航天企业想要争取发射机会,肯定面临诸多困难。

至少在现在,中国商业航天真正可以和SpaceX同台竞技的主力,仍然是“国家队”。

中国国企掌握的火箭技术基础深厚,目前主要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长征”系列火箭,以及“快舟”系列火箭。
 

▲快舟火箭

跟传统的火箭发射相比,快舟火箭的定位是“应急快速发射”,使用发射准备时间短,发射速度快的固定火箭,能做到短周期内快速发射,这一点上来说,快舟系列火箭非常适合商业航天。

2016年4月24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国企)得到了第一笔商业发射合同,合同签订后,中国航天科工快速研发了新火箭“快舟一号甲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仅仅8个半月之后,就成功将“一箭四星”发射成功。履约速度甚至超越美国商业航天企业SpaceX公司。


之所以这么高效,是因为是把已经相当成熟的军用技术“军转民”。例如“快舟一号”对发射场要求非常低,几乎就只需要一块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平地,发射场开上去,对准位置,就可以开始发射流程!

这一优势恐怕是民营航天企业无法企及的。
 
02
快舟火箭和武汉关系密切
 
就在2016年的9月12日,第二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宣布:

“航天科工计划主要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为依托,实施五大商业航天项目”。

现在知道为什么我说武汉商业航天很有机会了吧?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航天科工为何要和武汉合作呢?

主要是因为在科教领域及相关产业,武汉的实力其实是超越她的整体经济地位的。

武汉这几年的经济总量方面,一般来说只能排在全国的7-8名,在2020年被疫情重创后,短时间赶上前五名的机会几乎不存在。

但是,武汉的科教以及产业实力却并未因为疫情而受损!

科研:武汉在导航和定位、地理空间技术两大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部级重点试验室。

产业:武汉初步形成了东湖高新区、东西湖区等航天产业集聚区,集聚了航天科工四院、光谷北斗、武大吉奥、立得空间、中地数码等一批骨干企业,2015年实现收入约267亿元。

人才武汉是我国地球空间信息领域知识密集程度最高的地区,拥有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界院士19名,其中,武汉地区10名。总部位于武汉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则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00余人。

目前中国有三大航天产业基地。即:

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武汉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第一个区别就是,西安和上海虽然也有商业航天项目,但至少目前定位仍然是“民用航天”,而武汉则是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基地”
 
“民用航天”和“商业航天”区别是什么?

区别就在于民用航天是国家开展的民用航天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商业航天”则是市场驱动,企业集团投资,以盈利为目的航天活动

2016年8月5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实施方案》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于是正式成为全国第一家获批的”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第二个区别,是在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上

上海的定位是:航天技术向新能源、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型材料、特种装备等民用产品生产领域;

西安的定位是:重点发展以卫星通信广播、 卫星导航、 卫星遥感等为主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带动航天信息技术、新型材料、先进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发展;

武汉的定位是:优先发展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等主导产业,以快舟运载火箭为基础,面向微小卫星提供廉价快速、响应灵活的商业航天发展服务。
 
再说一遍,根据国外商业航天的经验来看,卫星是赚钱的,但火箭是基础。

火箭方面,全国首个火箭产业园在武汉,园区一期工程2020年建成,快舟火箭总装总调项目已经投产,具备年产20发火箭能力。

而在卫星方面,2019年4月,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正式开工,2021年5月13日,国内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生产的第一颗卫星下线。

可以说,在商业航天领域,武汉有很多项“国内第一”,是真正的一线。
 
03
中国的马斯克将诞生在哪?
 
最近我在读《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我注意到一点:

虽然美国民营商业航天目前发展鼎盛,但我们回到20年前SpaceX 初创的那个时期,可以看到,马斯克成功的关键,是他与国家航天力量的紧密联系。

马斯克在2001年转向太空领域,是因为他在洛杉矶,感受到“太空的召唤”。

 
几十年来,洛杉矶及其周围地区,都集中了美国空军、美国航空航天局大量的生产制造活动和尖端试验。

洛杉矶当时有一个航天爱好者组成的民间组织“火星协会”,互联网大亨马斯克在这里彻底下决心进入太空领域。

SpaceX没有诞生在纽约这样的金融中心,而是在2002年诞生在洛杉矶郊区的一间旧仓库中。

所以,武汉准备好了吗?武汉会诞生中国马斯克吗?

征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根:太空探索,已进入经济新阶段
并不新鲜的卫星互联网,为何此时卷土重来?
“万亿市场”有多远,投资人如何看待商业航天?
SpaceX使用回收火箭成功发送商业卫星
马斯克的SpaceX商业计划书!
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业火箭首飞成功!中国的马斯克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