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来源:《世界农业》2011年第6期    发布时间: 2011-11-29

    摘要:英国、丹麦都是欧盟成员国,是典型现代农业的代表,在农业政策支持、环境保护、机械化生产等方面体现了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基本特点,对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中国农业和军队农副业生产发展都具借鉴意义。

    关键词:欧洲;现代农业;启示

    2010年9月,笔者参加了国家外专局组织的赴英国、丹麦农业考察团。先后到达伦敦、约克、卡地夫和哥本哈根等城市,访问了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英国国家农业中央评价委员会,丹麦农业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参观了英国的安全食品认证公司、Rhug有机农场,丹麦的Danbred育种公司等企业和农场。重点从农业政策、农业机械化、食品安全生产和动植物防疫等方面,对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支持、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内容进行深入考察。
   
    一、两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经验

    英国和丹麦所处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不同,农业结构和模式存在一定差别,经济发达,农业是典型的高效集约模式,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体现了当今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1.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大 

    两国农业产值占GDP比重非常小,英国占1%,丹麦占3%,农业地位下降,但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两国政府均非常重视。在农业政策上有以下特点:

    (1)法规保障力度大。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均以法行事,特别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对农业生产以及贸易等行为的政府干预提出更高要求,虽然政策执行自由度较小,但为农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如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次颁布鼓励农业发展的法令,用法律手段保护和支持农业,推进了英国农业的恢复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

    (2)货币补贴力度大。两国均执行欧盟的农业补贴政策,各农场按照耕地10%比例强制休耕,对休耕地进行补贴;对生产者进行直接补贴,每公顷补贴120~250欧元;实施粮食价格干预,对小麦、大麦、燕麦等粮食作物实行保护价收购,对进口粮食征收一定关税。保证了稳定规模、保护环境和提高收入等政策目标的实现。

    (3)对农业辅助行业支持力度大。两国在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以及农民培训上加大投入。特别是近年来加大农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在转基因动植物育种、生物新技术产品、食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增强了农业发展潜力。

    2.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由于两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少,人工成本高,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来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目前,英国已进入了新一轮的农机装备更新时期,即由原来小型、轻便、系列化逐步向大功率、精准化和信息化转变。2008年,全英注册购买农机数量达1.7万台。参观的West Hall和Hall两个农场,耕地超过1 500hm2, 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甜菜,仅有固定工5~6名,收获季节只需雇佣少量人员即可完成全部作业,人均管理土地300~400hm2。如此高的劳动生产率,根本原因在于:500马力(1英马力=745.7W)以上智能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推出,不仅提高了机械性能,同时也带动了翻地、耙地、播种、喷药等农机具的一体化作业。

    3.积极应用现代科技 

    考察两国农业,充分体现了科技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在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两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学技术,把农业研究与开发看做是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均建立了完整的教育、科研、试验与咨询和推广服务体系。英国采取资金密集型的发展形式,目前农业机械化、化学化、良种化以及农业科技、教育、推广服务等,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着重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重视土地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据英国中央农业鉴定委员会介绍,近年来英国加大农业基础研究投入,在转基因种植物育种、生物新技术产品开发、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丹麦的种猪繁育、猪肉生产和贸易居世界领先地位, 国家养猪委员会与丹麦肉食品委员会共同实施的丹麦育种计划(Danbred),承担着猪肉产品质量的遗传育种,Danbred联合33个农场主的50个种猪场进行联合育种,每年测定种猪超过98 000头,10个人工授精站拥有2 900头特优级种公猪,采取无菌环境培养,改良的长白、大白和杜洛克为世界养猪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丹麦养猪业发展也带动了生产和屠宰设备的现代化,参观养猪场和屠宰加工厂时了解和看到,在生猪生长期定时、定量饲喂,单体生猪体重、身高、瘦肉率基本相同;屠宰加工全程自动化,活猪输入,末端即可生产出餐桌上的食品,前期工序如煺毛、开膛、切头腿尾、身体大块切割等都是电脑控制自动完成,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4.注重农业环境保护和发展有机农业 

    两国虽然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但对环境问题仍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框架内,努力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更加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鼓励农场实施休耕,减少粮食作物面积,增强林地的生态功能建设,通过推行有机食品生产减少化肥、农药等污染。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英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延伸食品链。据了解,目前英国农业环境保护补贴有100多项,农场主自愿申请参加,经评估符合要求即可获得补贴。如Upton农场,在农田边界种植高秆子实类植物,供鸟类取食越冬,每年每公顷可获得450英镑(1英镑约合10.727元人民币,2011)补贴;种植花草类植物,供昆虫、蜜蜂等取食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每年每公顷可获得485英镑补贴。在英国农场每退耕还草lhm2 , 政府就补贴75英镑。这样,农场主就可从自身效益出发,根据土地质量情况选择种植农作物或退耕还草,最终结果还是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参观的Rhug农场,是威尔士最大的有机农场,面积1 050hm2,1998年就开始按照有机方式生产,农场主秉承好食品来自精心生产、高品质肉类来自高质量饲草,饲养的肉牛、奶牛、肉羊、火鸡、肉鸡饲料来自自产优质黑小麦、燕麦和牧草,其产品直接供农场有机商店出售,在过去的3年农场因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生产方式16次获得奖励。

    5.专业化生产水平高 

    两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出率之所以高,与其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是密不可分的。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区域专业化,如英国农业主要分为4个区,土壤肥沃的东南部是以谷物生产为主;地势较高、土壤条件较差的英格兰南部、威尔士大部和苏格兰北部以畜牧业为主;英格兰中部、北部和苏格兰南部平原谷物和畜牧业并重;北爱尔兰则以养牛、猪和种植马铃薯为主。其次是农场或企业专业化。在英国即使200hm2以上的规模农场,也不过2~3人。丹麦2万名全职农民生产出了足够1 500万人口消费的食品。之所以如此,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采用高度集成化的生产方式,把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承担了,包括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耕地、播种、施肥、灭虫、除草、收割等,产后的筛选、包装、运输、加工等,还有全程需要的技术、信息等。与政府官员、专家交流和现场参观了解到,两国均以专业化农场为主,兼业农场很少,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依托行业协会和公司进行,充分体现了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的特点。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是两国市场经济发达,经过长期建设,已形成分工合理的产业链条和风险共担的合作体系。二是强有力的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体系和行业协会为农场主提供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和管理服务。三是高素质的农民,两国均要求农场经营者具备生产资格,如在丹麦要成为一个农场主,必须要经过5年的农业院校学习和农场实践,高素质生产者加快了科技应用,也提升了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二、对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

    当前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英国、丹麦的国情和农业发展所处阶段虽然与中国存在很大不同,但其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许多农业现代化成功做法仍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1.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中国农业人口8亿,农业产值占GDP约12%,农业在中国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健康发展更需政策支持。当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为农业扶持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逐步确立,WTO相关规则对国内农业政策制定约束越来越严,在政策目标确定、工具选择等方面, 英国、丹麦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提供参考。在政策目标确定上,学习其以农业多功能性为政策基石的策略,突出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等经济目标,强化环境保护、农民增收和乡村就业等生态、社会目标。在政策工具选择上,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研和推广、农民培训投入等绿箱政策为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减少以价格补贴为主的市场干预,避免走英国等发达经济体过分依赖价格补贴政策导致生产扭曲、财政负担过重的不利局面。在具体政策上,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农产品调控体系,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优化农产品进出口调节机制;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和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

    2.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目前,中国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技术设施和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气候环境影响加剧;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比较低。中国在财力上难以像英国那样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但在农业科技投入逐年加大的情况下仍大有作为。要理顺科技研发管理体系,进行制度创新,创造一个富有活力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环境,提高研发能力。要坚持农业科技创新与引进并举的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自身优势选好创新的突破点,立足需求和国际前沿做好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利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技人员和农民素质,特别是加大农民技术、技能等知识的培训,提高运用先进技术、组织生产经营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技术引进和应用上,学习国外现代育种技术,选育高产、高效、优质种养品种,突破恶劣环境制约,扩大生产范围和规模;引进和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和现代农机装备,发展精准农业、设施农业和机械化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引进和应用生物技术,推广有机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3.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食品安全生产水平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中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与英国、丹麦两国农业标准化相比,中国在标准体系建设、技术指标以及标准配套、操作性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首先要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尽快建立产地环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级、物流设施、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体系。要进一步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努力使生产经营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提高中国农业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其次,要加大标准实施力度。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用标准指导生产、加工、管理、营销。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实施,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推进农产品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

    4.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专业化生产水平 

    专业化生产是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发达国家农业专业化过程往往以规模化经营、产业分工细化以及标准化管理为条件,后面两个条件依靠市场的力量可以达到,而规模化经营则受土地制度、生产组织方式等影响,成为制约专业化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中国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农业以农户经营为主,要实现与市场有效对接,必须把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生产。关键是增强农业合作组织建设发展,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包括农业技术、信息、物资供应等部门在内的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农业合作组织产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并为农民提供系列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以农户和农业企业为对象,实行公司+协会+农户、服务组织+农户、农业经济技术专业协会+农户等形式,形成农户家庭经营和中小农业企业进入大市场的一体化经营服体系,关联行业和产业逐步向农业合作组织靠拢,减少中间环节。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破解当前制约生产发展的难题。

    5.加强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是人口大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面临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同时人均占有资源少,环境脆弱,农业发展要确保实现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及农民增收等目标的实现,与英国、丹麦等国家相比,面临更多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发展农业生产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按照资源优化组合和生态平衡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注意保护培育。切实保护耕地,狠抓耕地质量建设;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保护珍稀物种和种质资源,推广农业节约技术,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大力推广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生活节能,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磅文稿:英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六大经验启示
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道路的启示
吉林省农业补贴政策有哪些,2016年吉林省农业项目补贴新政策
法兰西如何告别小农经济--高中政治学园
家庭农场:政策需求与政策供给
国外家庭农场模式比较与我国发展路径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