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存海:做好“三农”工作必须坚持“五化”并进

谢存海:做好“三农”工作必须坚持“五化”并进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因而,我们认为,在推进“三农”工作中必须坚持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信息化、生态化“五化并进”的发展方向。

从农业发展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进程。在这个转变中,发端于山东潍坊的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创举。所谓农业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托资源优势,促进农产品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使之发展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过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基本组织形式是贸工农科教服一体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基本途径是“横抓产业上规模,纵抓龙头带基地”。所谓“横抓产业上规模”,实际上是发展多种经营的规模扩张阶段,是指农业的广度开发,是低层次的产业化。其特点是:产品市场化,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服务社会化。所谓“纵抓龙头带基地”,实际上是通过贸工农科教服一体化,龙头企业带基地联农户,实现农产品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这种形式的产业化,是高层次的产业化。其主要特点是: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组织一体化,管理企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贸工农科教服一体化、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城乡农产品消费一体化、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的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开放型大农业。

从经济发展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就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到三二一,产业结构层次越来越高,经济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农业型社会的经济结构,三次产业所占比重是一二三的格局。这个阶段,农业收入不仅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承担着支持工业、支援城市的责任。工业型社会的经济结构,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为二一三或二三一格局。这个阶段,随着工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实力的增强,为了缩小工农差别、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应逐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现代型经济结构,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为三二一格局。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均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可以说,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在产业特色上表现为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三次产业主导转变的过程。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仍是面临的艰巨任务。但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些较发达地区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而那些欠发达地区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这就需要各地从各自实际出发,理出发展思路,确立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落实发展措施,加快乡村工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决不能搞一个模式、一刀切。

    从社会结构看,由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的过程就是城市化进程。城乡关系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乡助城阶段,以城带乡阶段,城乡一体阶段。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是由城乡结构的“二元化”向“一体化”转变的过程。回顾建国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末,尽管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我国社会结构基本处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状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党和国家逐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相继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加大对“三农”投入扶持力度、改革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状态,步入了向城乡一体化迈进的发展轨道。随着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逐步缩小乃至消除,社会结构将呈现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发展局面。

从社会发展看,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信息化就谈不上现代化。所以,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还是乡村城镇化,都需要信息化的引领。以信息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就是要建立健全包括以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管理信息在内的全方位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化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以信息化引领农村工业化,就是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乡村工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村居民非农产业收入。所谓以信息化引领乡村城镇化,就是要尽快在广大农村建立起与城市同样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信息的传递,实现城乡之间、内外之间信息流的畅通,缩小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间的差距,进而促进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

从文明进程看,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已经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生态化的要求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都必须坚持把生态化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唯有如此,我们的农业才能健康安全,我们的工业才能无害环保,我们的乡村才能美丽宜居,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变为现实。

总起来说,“五化并进”是协同发展、相促共进的关系现代农业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支撑,城市化、工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外源动力,而信息化、生态化又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五化”并进,农业就一定强、农村就一定美、农民就一定富、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丰宁“三化”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工业化与农业生态化:强国之路
湖南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http://www.hnfgw.gov.cn/site/QYGH1/22137.html
珠海-担当时代使命 建设美丽乡村(1)
现代农业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