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存海:以“五化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

谢存海:以“五化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基本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向全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低层次结构调整向高层次优化升级转变、由分散型小农户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由粗放型经营管理向集约化经营管理转变、由就农业抓农业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城乡二元体制下农业发展向城乡一体化农业发展转变、由传统农业向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转变阶段。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笔者认为,坚持“五化统筹”(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生态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以信息化引领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没有完备的信息手段、畅通的信息来源、系统的信息资料,就不可能做出科学决策、实施有效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因而,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增强农业经营着的信息观念和信息意识。一是要健全信息手段。加强信息基础工作,联通相关信息网络,掌握信息搜集处理能力;二是要系统掌握信息。全面了解与发展现代农业相关的政策、市场、同业竞争对手、自身内部管理,以及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农机设施、融资服务、土地流转、产品竞争等方面的信息情况;三是要分析运用信息。结合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实际,对各方面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归类、系统分析、细化管理,为制定经营目标、优化经营结构、应用先进技术、改进管理措施、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市场空间、提高经营效益等提供可靠依据。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立足于实现资源、产品优势向产业、经济优势的转变,以整合农业资源、拉长产业链条、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着眼点,以贸工农科教服一体化为基本特征,以多种形式的龙头带基地连农户为组织形式,把企业效益与农户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必然选择。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总体上要切实把握“农民职业化、产品市场化、生产专业化、组织一体化、管理企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集约化、效益最优化等基本发展趋势。具体工作上,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培育以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着“谁能当头谁当头、谁能当头扶持谁”的原则,采取财政、金融、税收、土地流转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等各种类型龙头企业或龙头项目加快发展,重点扶持成长性项目的发展。二是搞好农业生产基地的规划布局。与龙头企业项目的发展相适应,合理规划专业村、专业户、专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优化土地资源流转配置,形成项目化、合作化、企业化、特色化专业种养基地。三是合理处理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关系。可以采取相互参股紧密型合作方式,也可以采取合同订单半松散半紧密型合作方式,还可以采取随行就市松散型合作方式,建立龙头企业、项目与基地农户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互利双赢的发展格局,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以工业化支持农业现代化。传统体制下我国农业是靠自身积累发展的,并且要支持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农业发展由原来的内源动力为主,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工业化支持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促进整体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主要措施:一是要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大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构建种养加销一体化、贸工农科“一条龙”经营的格局,实现以市场促加工、以加工促生产,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二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农业生产存有季节性特点,可容纳不同层次的农村劳动力,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依托。与发展二三产业相比,传统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并且承受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一方面可以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民增加的收入用于投入现代农业经营,从而增强农业综合产出能力和产出效益。三是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提升。通过吸引工商资本兴办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参股发展农业项目等,以混合所有制形式,为现代农业注入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发展要素,增强开拓创新、竞争发展能力。

以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们国家逐步加大了城乡统筹力度,以城带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一方面,国家通过二次分配形式,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尤其是多种形式的农业补贴,使种地农民诸多受益;另一方面,国家用于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明显增加,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再一方面,新型城镇化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镇提供了便利,在拓宽农民增收途径的同时,为务农人员的职业化、农业项目的规模化、农业发展的集约化创造了条件。同时,以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还体现在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以后,为城乡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理流动创造了条件。城市不仅可以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急需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发展要素的有力支持,而且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当前,围绕以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应突出抓好两点:一是抓好城市企业下乡。要结合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有优势、有实力的城市企业到乡村兴办现代农业企业,鼓励相关企业的服务链条向农村延伸;二是抓好农产品进城。采取龙头在城市、基地在农村,销售在城市、生产在农村,以及农企对接、农超对接等形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建立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机制。

以生态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发展生态农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业自身来看,生态化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保障,又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以生态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必然选择。在这方面,要努力做到四点:一是要牢固树立生态农业理念。发展生态农业不是一个应景的口号,它是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客观要求,是维护人类优良生存环境的客观要求,是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无论是农业发展的着眼点还是落脚点、立足点、着力点,都必须充分体现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二是要积极打造生态农业品牌。发展生态农业的成果集中体现在生态农产品的质量特性上,因而要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名特优农产品地理标志)生态农产品品牌,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广泛宣传推介,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是要切实优化农业生态环境。采取城乡统筹、产业统筹结合的方式,搞好经济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严防工业、城市污染殃及农村。抓好农田林网建设和排灌体系建设,健全空气及水资源质量监控体系,搞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优化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条件。四是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在总结运用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引进推广组装配套、行之有效的精准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节约农业、设施农业等先进适用生态农业生产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打造生态农业新优势。五是要健全有效的管控机制。重点是健全和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管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市场准入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通过规范化、法制化、常态化有效管控,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前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东北全面振兴 | 主席关切“现代化大农业”,为何如此重视?
韩长赋在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上讲话
对发展都市农业的探讨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年不可不看的四大农村改革重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