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胆道排石汤——山栀

栀子


中药名。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C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心烦,湿热黄疸,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

中文名称:栀子

拉丁名称:Gardeniae Fructus

别名:木丹、鲜支、越桃、支子、山栀子、枝子

用药部位:果实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

药材分类:植物

医保类型:医保(栀子、炒栀子、焦栀子)

功能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

1、热病心烦:本品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

2、湿热黄疸:本品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

3、血淋涩痛:本品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

4、血热吐衄:本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

5、目赤肿痛:本品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

6、火毒疮疡:本品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

7、西医诊为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等引起的黄疸属于湿热内蕴者,尿路结石、泌尿系感染、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属于下焦湿热者,急性胃炎、胃溃疡、胃穿孔、胃癌、肝硬化等所致吐血属上焦热盛者,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沙眼等属于火热上炎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

黄柏、黄芩与栀子一起煎煮可以发生沉淀反应,制备注射液的时候不宜同用。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镇静药、麻醉药配伍应用。

(2)不宜与β受体阻滞药配伍应用。

(3)阿托品可以消除栀子的降压作用,不宜同用。

(4)普萘洛尔可以明显抑制栀子的降压作用,不宜同用。

化学成分

本品含异栀子苷、去羟栀子苷、栀子酮苷、山栀子苷、京尼平苷及黄酮类栀子素、三萜类化合物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熊果酸等。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栀子能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减轻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害栀子及所含环烯醚萜苷等成分均有利胆、退黄作用。栀子及其几种提取物有明显的利胰、利胆及降胰酶效应。栀子有提高胰腺炎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肝脏和胃肠系统的功能以及减轻胰腺炎等药理作用。栀子水提取物及京尼平苷口服给药或十二指肠给药,对动物均有显著的泻下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栀子提取物具有降低心肌收缩力、降血压作用,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栀子水浸液在体外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具有杀死钩端螺旋体及血吸虫成虫的作用。

4、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栀子醇提取物具有镇静作用,无镇痛作用。

5、此外,栀子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疮齄鼻,白癞赤癞疮疡。”

2、《本草正》:“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黄疸,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皮可除呕秽,同元胡破热滞瘀血腹痛。

临床应用

1、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可与淡豆豉同用,如栀子豉汤(《伤寒论》);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配黄芩、黄连、黄柏等,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2、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常配茵陈、大黄等,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或配黄柏,如栀子柏皮汤(《金匿要略》)。

3、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4、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如十灰散(《十药神书》);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配黄芩、黄连、黄柏,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5、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如栀子汤(《圣济总录》)。

6、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或配白芷以助消肿,如缩毒散(《普济方》)。

相关配伍

1、栀子配茵陈:栀子善泻火除烦、泄热利湿;茵陈长于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二药配用,以茵陈为主,栀子为辅,茵陈得栀子之佐,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作用倍增,从而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为治疗湿热黄疸必不可少之药对,适用于湿热黄疸。

2、栀子配黄芩:栀子善清三焦火热、祛湿解毒;黄芩偏清泻上、中二焦之火热,尤善清肺中伏火,且能燥湿。二药配用,黄芩得栀子之助清肺中伏火之力增强,合而用之,能清三焦、泻肺热。适用于肺热所致的发热烦渴、咳嗽痰黄等,湿热黄疸,肝经郁热所致的月经过多、经期提前、胎动不安等。

3、栀子配连翘:栀子苦寒清降,性缓下行,能清心肺三焦之火而利小便,还能凉血止血;连翘轻清而浮,长于清心泻火,解散上焦之热,且能宣畅气血,以散血积气聚。二药相须为用,共奏清心除烦、凉血解毒之功。适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之高热神昏等,心经有热之口舌生疮、尿赤短涩,湿热黄疸而见发热者。

4、栀子配牡丹皮:栀子为气中之血药,善清气分之郁火;牡丹皮为血中之气药,善泻血中之伏火。二药配用,一走气分,一走血分,能气血同治,具有较好的清泻肝经之热的作用。适用于肝郁火旺之发热、头痛目赤,及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也可用于肝经有热、肝郁不舒之月经不调等。

鉴别用药

1、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与栀子炭:栀子入药有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和栀子炭的不同。生栀子苦寒较甚,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证,疮疡肿毒,扭伤跌损。生栀子苦寒之性较甚,易伤中气,且对胃有刺激性,脾胃较弱者,服后易吐,但炒后可除此弊。炒栀子与焦栀子功用相似,而前者比后者苦寒之性略强,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效,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栀子,脾胃较虚弱者则用焦栀子。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

2、栀子皮与栀子仁:两者为同一来源的不同药用部位,栀子皮是栀子的果皮,栀子仁是栀子的种子,古人认为其功效亦有所不同,栀子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偏于走里而清内热。现代研究表明,栀子仁中含栀子苷较高,栀子皮含量较低,这与传统理论“内热用仁,表热用皮”是相一致的。但现代临床并非如此严格区分,而往往将两者混同在一起应用。

3、栀子与天花粉:两者均苦寒而能清热泻火,消肿解毒,同治热病烦闷、热淋尿赤及痈肿疮毒等。然天花粉苦微甘性寒,清热生津力强,多用于热病口渴及消渴多饮;又能清肺润燥,主治肺热燥咳、痰热咳嗽带血。栀子苦寒清降,清心除烦力胜,多用于温热病心烦、躁扰不宁;又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肝胆湿热郁结所致黄疸、发热尿赤,以及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相关药品

栀子金花丸、导赤丸、龙胆泻肝丸(水丸、颗粒、大蜜丸、口服液)。

相关方剂

栀子豉汤(《伤寒论》)、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茵陈蒿汤(《伤寒论》)、八正散(《和剂局方》)。

药膳食疗

栀子粥:

1、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2、原材料: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

3、做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用粳米煮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4、用法:每日服食2次,2-3天为一疗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药栀子的功效应用
《本草精荟》:清热泻火:栀子
山栀
鎏金热药栀子
栀子《神农本草经》师承笔记
清火栀麦片可以治牙痛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