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为什么不需要“创新”?
当今凡是有志气的书家,无不面临一个困境,那就是所谓的创新问题。因为如果没有创新,等于没有创造力,等于吃老祖宗的剩饭,更谈不上开山立派,成为一代宗师。也许成为宗师这个目标显得过于狂妄,不好意思说出来,那起码作为一个艺术家,创造力总该有吧?如果写来写去都摆脱不了古人藩篱,岂不就是一个书匠而已?
在这样的思维逻辑下,书家们陷入一直集体焦虑状态,谁要是不玩出一点新花样,那简直没法在江湖上混,因为没有“自家面目”,没有“鲜明个性”,没有这些,又怎么混得“有头有脸”呢?——为了创新,书法家们穷尽折腾,各种奇奇怪怪的花样层出不穷,虽然能博一时关注,甚至满堂喝彩,但本质上还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已。
有人说,不然吧,你看井上有一,就通过创新成功了,在西方影响很大。我只能说,在书法这个领域里,西方人懂个毛线。他们看待书法跟看抽象画差不多,会经常用“有趣,有意思”这样的词儿来评价。而“有趣”,在中国艺术的评价系统里,仅仅是非常表面,非常初级的标准,比如我们也讲笔墨趣味,但一个书家,画家作品里面只有笔墨趣味,那一定是非常肤浅和轻佻的。
那么,这个书法审美的评判系统到底是什么?说起来当然非常复杂,现在,姑且用一个词——古意,来聊聊。什么是古意?似乎谁也说不清楚,似乎就是那种感觉,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没有一把恒定的尺子去丈量。我们换个词,古意,就是一种文化基因。如果用基因这个词去阐释古意,那么就好理解了。世界万物的产生繁衍,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的稳定性,决定了一个事物,一个物种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面貌。如果基因发生大的改变,那么产生什么呢?——怪胎。
书法也是。如果没有“古意”这个基因为约束,那么必然是各种怪胎层出不穷,最后,书法这个概念必然分崩离析,作为一个文化艺术领域,被彻底瓦解,变成一个四不像,谁也说不清道不明,也无法让人接受的东西,最后必然被淘汰掉。
但书法屹立于中国文化土壤几千年,虽然有起伏兴衰但从来没有被质疑,被否认,就是因为她有强大的文化基因,保持了她足够坚韧的稳定性。而这个稳定性,也是与文字的稳定性密不可分,假设汉字走向拼音化,字母化,那么书法必然随之消亡。
所以,书法人毫无必要去搞什么“创新”,任何玩弄花样的创新,等于挑战汉字和书法基因的稳定性,蚍蜉撼树,自讨苦吃。
那么,一般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个人面目”就没有必要追求了吗?——应该这么理解:所谓个性,个人面目这些东西,它本来就存在。你无论功底多么深厚,临摹功夫如何强大,临得惟妙惟肖,最终等你自由书写的时候,绝对没有一个字与你学的帖子一模一样。等人,这么说,显得钻牛角尖,因为既然学过前人,那么笔端肯定不由自主地带出前人的东西,从而似乎淹没了“自家面目”。这是因为,这个阶段学的不过是皮毛,根本没有理解书法的精要,等于硬生生借了一件别人的衣服穿在身上,哪怕很合身,气质不搭,总会显得尴尬别扭。更何况有“取法诸家,转益多师”的人,把各种衣服都穿身上,更是不伦不类,贻笑大方。
所谓的“创新”,它不能向外索求,而是向内寻找。什么意思呢?凡是在形式上各种折腾的,就一定背离书法的基本法则和思想原理,也就是违背“自然”这个基本法则。凡是以酷似古人,酷似某帖为目标的,一定没有对书法的精神内核有所认知,有所领悟,名为“遵循传统”,实为盲人摸象,画地为牢。
只有掌握了书法的精神内核,连通了书法的内在基因,那么,所谓的“创新”,不过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自由挥洒,天机自出,根本不需要任何刻意的“创”,自然就是一派生机盎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书协副主席鲍贤伦:写隶书,只有入古,才能有自家面目!
看古人写“元旦”,浓浓的古意!
学书法为什么不得古意?你的临帖方法要改一改了
他的字风神骏爽、畅达自在、从容典雅、让人回味!
白谦慎|尺牍书疏 千里面目|你看他们的信里,藏着多少秘密?
苦心孤诣存汉统——赵孟頫倡导的“古意”与汉文化在蒙元异族统治下的沿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