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创新的方法,这五位大书法家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任何的学习,都是为了创新,用最大的力气深入,是为了以最大的力气创新,否则就永远只停留在知识的学习上,历史也不会有进步。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我们整天临摹各种碑帖,最终也是为了从中吸取营养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就是创新,否则你临得再像,也只是在重复前人的经验而已。

那么,书法如何创新?方法和路径多种多样,今天嘉强就和你分享一下中国书法史上的五位创新大咖,看看他们是如何创新的,以便从中得到启发,助益自己的书法学习。

01东汉张芝:变断为连,创出今草

中国书法有五种书体,最初是篆书,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甲骨文是归为大篆类别里的,篆书作为书法艺术欣赏还是可以的,但作为日常书写交流就显得太繁琐了。

到了汉代,就变篆书为隶书,但隶书也是好看不好用,于是民间就“趋急就变”,把隶书写快了就变成了我们现在草书里的一个类别:章草。

庾肩吾有云:“草书起源于汉,解散隶法,用以应急,本因草创之意,故曰草书。”按庾肩吾的说法章草也可以叫草隶。

但章草虽然写起来比隶书快了很多,但学是不快,于是张芝便把章草的断笔连起来,上下牵丝引带,于是,草书便出现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今草。

相传《冠军帖》为张芝所作,作品的连绵不断使书家的个性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因此张芝也被后人称为草圣!

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大胆创新,当然注定要名流千古了。

02三国钟繇:变挑为正,创出楷书

草书虽好,却不便于辨认,作为艺术门类是非常好的,可是实用上就没那么方便了。

当时民间就流行着简笔分书,钟繇看到后便灵机一动,去头掐尾,进行了整合和创造,创立了平直方正的楷书,一直沿用到现在。

梁武帝给钟繇的楷书以高度的评价: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03东晋王献之:变父为己,创出破体

王羲之是东晋人,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几个儿子书法也是非常了得,最厉害的当然就是七子王献之了。

王献之之所以能与父同名,被后人同称“二王”,就是因为他的创新,他学习父亲的技法,但又不囿于父亲,敢于突破,创立了一种非草非行的“破体”,又叫“一笔书”。

当时人称“右军行法,小令破体,皆一时之妙”,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甚至把其书法喻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 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

04初唐欧阳询:变碑为帖,创出欧体

欧阳询被后人誉为初唐四大家之一、楷书四大家之一,可见其书法成就之伟大。他的楷书被誉为“翰墨之冠”,又被人称誉道:“欧阳询书若草里蛇惊,云间电发,又如金刚嗔目,力士挥拳。”

欧阳询由隋入唐,继承的是二王一脉的书风,后又纳众碑之长融入其书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欧体”。

学过魏碑《苏慈墓志》的朋友就会发现,欧阳询的书法与《苏慈墓志》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管从行笔还是结体,都可以看出相似之处。

所以说欧阳询变碑为帖,碑帖融合,创新出了自己的瘦硬的书法风格,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05中唐颜真卿,变瘦为圆,创出颜体

历史是大浪淘沙的,最后留下的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颜真卿就是这样一位杰出人物。

中国书法的两座高峰,一座是魏晋,代表人物是二王,一座是唐代,代表人物就是颜真卿。颜真卿也如二王一样精通楷书和行草,而且别出一格,形成行书的一条独特路径。

颜真卿的楷书变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圆,雄秀端庄,用笔浑厚宽博,极具向心力,尽显大唐气象。

米芾在《海岳书评》说:

“颇真卿如项羽挂甲,樊啥排突,硬弩欲张,铁往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苏东坡则云:

“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毁于唐楷,“费曼学习法”之外方法,找出学习路线图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唐宋书法欣赏
中国书法简史,书法流派,中国书法简史和流派
书法知识介绍[zhuan]
《中国书法通解讲义》今日开讲之八(行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