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让自己讲话有逻辑(结构化思维方式分享)
作者  l  平哥哥

说个小故事,在一战期间,德军在法军阵地上发现了一只猫,大家觉得有一只猫很正常,刚好给枯燥的战场一丝鲜活的景象。但是,德军一个参谋长仔细观察了这只猫,发现这只猫毛发很新,很名贵的波斯猫。
 
于是,在参谋长脑子里做了一系列的推理:1、这里有家猫,说明这里有人居住;2、这只猫经常出现,说明不是偶尔路过这里;3、这只猫很名贵,普通人养不起,在战场上又看不到高大的房屋,有可能是军官养的;4、战场上有军官,这里应该有个指挥部。
 
于是,调集重兵轰炸猫出现的地方,炸掉了法军一个师的指挥部。
 
以上故事具体是否为真实的,有待考证,但是参谋长的推理在这个事情当中是有体现的。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逻辑学上的基础知识,帮助养成有结构的思考方式。



一、概念
 
1、概念的基础含义
 
我们听过很多概念,“新能源”、“辅助驾驶”、“5G”等等,那么,概念本身在逻辑学上是什么呢?
 
概念是一种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本质属性就意味着,这是概念本身有的东西,使得它区别其他概念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也可以倒推理解,概念浓缩了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要“说”出来,要“表达”出来,就需要借助语词。因此,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不管你定什么概念,都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和词语来表现出来。因为概念是思维现象,而语词是语言现象。

 

是不是听不懂?举个例子吧
 
(1)苹果是一种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表达的是苹果具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属性;
(2)平哥哥是一个大帅哥。表达的是平哥哥具有“帅”这个属性;
(3)自行车是一种依靠人力脚踩踏板驱动前行的陆上两轮简易车辆。表达的是自行车的驱动方式。
 
你发现了没有,概念本身要表达出来,回答的是“这是什么”的问题,也是小孩子最喜欢问,但是大人最不容易回答出来的问题。
 
这里就涉及另一个问题,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那些事物。
 
概念内涵:自行车是一种依靠人力脚踩踏板驱动前行的陆上两轮简易车辆。
概念外延: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等。
 


2、概念的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在逻辑学上,有五种关系,我们把两个概念看做A和B,把他们的外延看做a和b。分别如下:
 
(1)全同关系
 
它说的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全部重合,使得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也不妨碍意思的理解。全同关系就是,所有a是b,并且所有b是a。
 
“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两个概念意思相同,可以互换使用;“北京”和“首都”这两个概念在中国境内也可以互换使用,因为首都就是北京,北京就是首都。
 
因此,当你发现别人用一个概念替换另一个概念的时候,就要问自己,这两个概念是否为全同关系。如果不是,那么互换使用就犯了逻辑错误。
 
(2)属种关系
 
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可以叫真包含关系或上属关系。特点是:所有a是b,并且有的b不是a。
 
“蔚来汽车”和“汽车”,按照上面的公式,所有蔚来汽车都是汽车,反过来,有的汽车不是蔚来汽车。
 
(3)种属关系
 
就是第二种关系反过来,特点是:所有b是a,并且有的a不是b。上面两种关系合称为从属关系。既然是从属关系,两个概念有上下之分,就不能并列使用。
 
我们家有很多东西可以吃,有大米,珍珠米,玉米,小麦等等。其中“珍珠米”属于大米的一种,是不能跟大米并列在一起使用的。
 
(4)交叉关系
 
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特点就是:有a是b,有a不是b,并且有b不是a。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有相关性,但是都有各自不同的地方。
 
“有些帅哥是王平”,“有些王平是帅哥”,因为帅哥有很多,叫王平的人也有很多,他们相互之间只有部分是交叉的。
 
(5)全异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没有任何重合的部分的关系。特点就是:所有a不是b。全异关系又可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种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就是矛盾关系。如果小于就是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世界上的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对于“人”这个概念就穷尽了);
反对关系:国产新能源汽车有蔚来、理想、小鹏、高合……
 
不管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他们都属于全异关系,就是彼此都不相同,那么两种概念就不能同时都成立。比如说,不能说一辆车既是蔚来汽车又是理想汽车。





二、判断
1、判断的基础含义
 
“你下个判断吧”,“你判断一下这个事情怎么回事吧”,我们都听过类似的话,但是对于“判断”本身是个啥并没有深究过。
 
判断就是对思想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前面说过了,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那么判断就是“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要分类的话有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我们就以简单判断里面的性质判断来举例子。
 
性质判断1:蔚来汽车是一辆智能化汽车。这是对蔚来的“智能化”有所断定。
性质判断2:张三是一个好人。这是对张三人品有所断定。
 


2、判断的种类
 
我们还是以性质判断本身来进行分类,由于性质判断是对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断定,非常的直接,所以,也叫“直言判断”(这里理解了这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可以互换使用)。
 
判断本身是一句话,就有主语和谓语,比如:所有蔚来汽车都是汽车,这里的主语是“蔚来汽车”,谓语是“汽车”。在逻辑学上,主语称之为主项,谓称之为谓项。另外,我们还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周延。即,判断当中是否包括所有部分,包括了,周延;不包括,不周延。
 
我们把主项称之为S(英文单词subject主语的首字母),把谓项称之为P(英文单词predicate谓语的首字母)。那么,性质判断就可以分为四种:
 
(1)A型判断:所有S是P
 
主项说的是“所有”,所以,主项周延;谓项没有说“所有”,所以,谓项不周延。这个判断当中,是不能推出:所有P都是S这个结论的。
 
可以成立:所有蔚来汽车都是汽车
无法成立:所有汽车都是蔚来汽车
 
(2)E型判断:所有S不是P
 
断定所有S不是P,这样就把S的全部外延排除在了P的全部外延之外了,那么主项和谓项都是周延的。
 
可以成立:所有苹果不是橘子
反向成立:所有橘子不是苹果
 
生活中,我们在说一句话的时候,需要看主项和谓项是否周延,如果不周延就不能反过来说;有时候原本的那句话是否周延也难以成立。
 
举个例子:所有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从逻辑上看,它是一个E型判断,主项是“所有男人”,看起来是周延的;但是,这句话要成立,就需要筛选出所有男人,逐个考察他们的品质,这是非常困难的;反过来讲,也是无法成立的,就是:所有好东西都不是男人。
 
(3)I型判断:有些S是P
 
主项说的是“有些”,主项不周延;谓项也是不周延的。因为主项和谓项都是不周延的,所以只能断定一部分事实,还不能反推。
 
举个例子:有些汽车是电驱动的;但不能反过来说,电驱动的就是汽车。
 
(4)O型判断:有些S不是P
 
有S不是P。也就把一部分S的外延排除在了全部P的外延之外了,那么主项就是不周延的,但是谓项是周延的。
 
举个例子:有些人不是蔚来中心的工作人员,这就把“有些人”排除在了“所有蔚来工作人员”当中了。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有没有被绕晕呢?逻辑上的判断与事实上的判断如何对应,那是另一个问题了,我来说个故事吧。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报纸上说:所有议员都是婊子养的(这是一个A型判断),这个观点发表之后,有些议员认为是在侮辱他们,要马克·吐温道歉。于是,马克·吐温认真听取了建议,在报纸上说:有些议员不是婊子养的(这是一个O型判断)。
 
A型判断和O型判断是矛盾关系,不可能同时为真的,也不可能同时为假。即,必有一个是成立的。但不管哪一个成立,马克·吐温本质上都在骂人,并没有道歉。



三、推理
 
1、推理的基础含义
 
我们学习知识有三种途径:(1)亲身感知,就是你自己去实践中获取的;(2)他人告知,别人告诉你,你通过上课、看书等方式学习的;(3)逻辑推知,通过逻辑本身推理出来的知识。
 
推理就是从已有的判断中推出新的判断,以实现认识或论证真理的目的的思维形式。
 
推理需要包括两个部分:前提和结论。前提和结论都正确的,有时候也看起来很奇怪,那就是推理的形式也需要遵守逻辑规则。
 
举个例子:有一个人(锤哥)坐公交车,好奇用了公交车上的安全锤,然后锤了一下玻璃,把车窗玻璃给敲坏了。公交车师傅要求他赔偿,但是他拒绝赔偿,双方的对话如下:
 
锤哥:这车玻璃是人民群众的财产不?
师傅:公交车公司是国有企业,国有的当然就是人民群众的
锤哥:那我算人民群众不?
师傅:你算
锤哥:那我那一份不要了(也就不用赔了)
 
锤哥拒绝赔偿的理由很荒诞,但是你从他的话语中反驳又好像找不到漏洞,从逻辑上,锤哥犯的毛病是把作为集体概念的“人民群众”和作为个体概念的“锤哥自己”,混为一谈了,两个概念不能混同使用,推理过程违反了规则。
 


2、三段论的基础含义
 
我们前面学习了直言判断,三段论是由三个直言判断(性质判断)组成的演绎推理,具体一点说呢就是它是借助一个共同的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中的另外两个概念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直言判断的推理。正由于它是三个直言判断组成,故人们称之为三段论。
 
大前提:所有蔚来汽车都是电动汽车
小前提:ES6是蔚来汽车
结  论:ES6是电动汽车
 
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三段论其实就是,当我们说一个群体全部包括某些特征的时候,其中部分一定具有某些特征。我们可以看下图,再说另外几个注意事项:
 

包含大项的是大前提,上面那个例子中就是“电动汽车”是大项;包含小项的就是小前提,上面那个例子就是“ES6”;链接大前提和小前提,但是在结论中不出现的是中项,上面那个例子就是“蔚来汽车”。
 


3、三段论的规则
 
(1)只能有三个概念
 
上面提到的那个锤哥砸玻璃不赔的例子,就是出现了四个概念。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有周延一次
 
上文中的例子:所有蔚来汽车都是电动汽车(所有S是P,A型判断),这个前提里面,“蔚来汽车”是周延的,这句话要成立,就应该是把所有蔚来汽车都筛查了一遍。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则,结论是无法成立的。
 
大前提:有些国产汽车是电动汽车
小前提:比亚迪汽车是其中部分国产汽车
结  论:比亚迪汽车是电动汽车
 
这个结论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作为中项的“国产汽车(结论中不出现的)”,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都没有周延。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也不得周延
 
如果在前提中只是说部分情况怎么样,但是在结论中变成了全部情况,这就违反了逻辑规则,很容易出错。
 
大前提:天鹅是会飞的
小前提:天鹅是会游泳的
结  论:会飞的就是会游泳的
 
大前提和小前提都只是说了天鹅的部分特征,但是在结论中却把“所有会飞的”都当做了全部,推理出的结论就是错误的。正确的结论应该是:有些会飞的是会游泳的。
 
(4)否定的前提推不出肯定的结论
 
如果前提都是否定某种情况,并没有肯定啥,那么结论自然也无法肯定什么。
 
举个例子:班里遇到小偷了,有同学的钱被偷走了,班主任老师怀疑张三、李四和王五偷了同学的钱,要他们招供。
 
班主任:说,钱是不是你偷得(疑问句)
张三:老师,不是我(否定判断)
李四:老师,也不是我(否定判断)
班主任:不是张三偷的,也不是李四偷的,那肯定是你王五偷的
王五:老师,冤枉呀
班主任:不是你还有谁
 
班主任推理出来王五是小偷的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就不可能推理出肯定的结论,所以,无法判断王五就是小偷。
 
事实上,班主任限定了小偷的外延,认为只有张三、李四、王五三个人,就构成了小偷全部外延,那么基于前面说的矛盾关系,一共就三个人,有两个人否认,自然就是第三个人了。但是,小偷的外延并不是这三个人,还有其他人。




四、逻辑谬误
 
学习了上面看起来有一些烧脑的知识后,我相信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了。接下来,分享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逻辑谬误。
 
1、偷换概念
 
任何有效的讨论都需要基于相同概念下进行,但是有人中途就偷换了概念,看起来是在继续发言,其实换了一个概念去论证。
 
举个例子:互联网大厂之前开始爆出员工工作模式的“996”,大家都在讨论“996”到底是不是一种压榨,是否本身需要被纠正过来。阿里作为大厂之一,马爸爸也参与了讨论,马爸爸论证了“996是一种福报”,他的论证过程是这样的:
 
大前提:年轻人都需要努力奋斗
小前提:996是一种努力奋斗的形式
结  论:年轻人需要996
 
他从论证“996到底是不是一种压榨”,切换为“年轻人要不要奋斗”上了,偷换了概念。不仅如此,我们前面说过了,否定的前提是推不出肯定结论的。上面小前提显然是不成立的,996并不是一种努力奋斗的形式,它只是一种工作制度。
 


2、诉诸权威
 
在辩论有些问题的时候,会有人因为自己说不过,就搬出某个权威出来,以此证明自己的前提是正确的,进而结论也是正确的。
 
举个例子:你跟朋友正在讨论保健品是否有益于身体健康,张三认为吃某某保健品是肯定对身体有好处的,但是你认为应该多吃蔬菜多锻炼身体才是。张三搬出来权威:这可是专家说的,还有论文呢,你不信我可以,专家你也不信?
 
大前提:凡是专家说的都是对的
小前提:保健品对身体好是专家说的
结  论:保健品对身体好
 
在这个推理中,小前提是正确的,即保健品对身体好可能真的就是专家说的,但是大前提是不成立的。并非专家说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他有些正确有些不正确,正确的观点也有适用前提。
 


3、对人不对事
 
论证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作出论证的人。但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就是,人们并不关心论证本身是否正确,只要作出论证的人有负面问题,就直接否定他的论证本身。
 
举个例子:张三是一个知识分子,他在所在学科领域发表了一些很不错的研究,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和论证过程。但是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张三居然是个渣男,他婚内出轨女学生。于是,人们就认为,张三的学术研究也值得怀疑了。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逻辑谬误了,因为否定了一个人,就否定他的一切言论。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张三针对某个社会问题发表的观点本身是不是有逻辑漏洞,能不能成立。
 


4、以偏概全
 
因为看到了一部分情况,进而认为所有情况都是如此,以偏概全的逻辑问题在于,在大前提当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它只能说明一部分情况。
 
前提1:张三三十岁结婚了
前提2:李四三十岁结婚了
前提3:王五三十岁结婚了
前提4:我三十岁了
结  论:我该结婚了
 
结论错误的原因在于,上面三个前提都是不周延的,它只能说明个体情况,而不是普遍情况。
 


5、虚假假设
 
虚假假设也叫稻草人谬误,它通过设立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耙子作为批评对象,从而达到看起来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目的。
 
举个例子:你买了特斯拉汽车,特斯拉汽车是美国车,你不买中国车居然买了美国车,你是喜欢美国,你不喜欢中国,你不爱国。你爱国的话怎么不买国产汽车呢?为什么要买特斯拉?
 
是否购买国产车与是否爱国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甚至没有相关性,但是说这话的人有意制造这种联系(而且是必然联系),而且制造了“凡是不买国产车的都是不爱国的”作为一个稻草人进行攻击,从逻辑上就有问题。
 
写到这里,这篇文章已经很长很长了,为了避免阅读起来有障碍,我有意将其中很多概念简单化处理,并通过各种各样例子的方式来解释,希望对于想要获得逻辑思考能力的人有所帮助。

如果你也乐于思考,分享和读书,欢迎与我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解
法律逻辑整理
逻辑思维方式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二)
(10)《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及其答案
词项逻辑:直言命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