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古代军队破城后总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是屠城?

咸丰八年四月,湘军攻破九江:城外勇士冲杀而入,城内军民无路可奔,嚎叫之声惨不可闻,尸骸堆积,流水腥红!

咸丰十一年八月,湘军攻破安庆城:杀贼凡一万余人,男子髻龀以上皆死,妇女万余俱为掠出!

同治三年五月,湘军攻陷天京: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入于湘军,沿街死尸十之八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

仅是一支军队便造下如此杀孽,殊不知,“城破之后大掠三日”乃是古代军队的一大传统!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军队破城后总要烧杀抢掠?

1,补给粮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中,粮草是否充足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原因!

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中,郭逵曾与宋神宗探讨粮草之事,郭逵表示:十万大军和一万战马每个月消耗的粮草巨大,需要一支40万人的后勤部队来运输!

《梦溪笔谈》一书中也记载了关于粮草的运输事宜:士兵自己携带干粮,再由民夫负责运粮,当民夫和士兵人数持平时,可维持16天,当民夫人数是士兵人数3倍时,可维持31天。

这也就是说,十万大军至少需要30万民夫运输粮草,才能维持31天的!

注意,这里是经过精细计算得出的最佳结果,可是在实际操作中,任何一支后勤部队都无法做到完美无瑕,民夫有可能崴了脚,也可能遭遇敌军伏杀,抢走了粮食。

古时候,两军尚未交锋,先断其粮草的情况并不罕见,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前线士兵就会遇到缺粮问题,一天丧失战斗力,两天就得出人命!

您还别不信,躺床上饿两天肯定饿不死,可是在古代,战场上没有车,打仗全靠跑,没有枪没有炮,杀敌全靠砍,体力消耗太大,就算没有被饿死,手脚发软也不可能在战场上活下来。

以上说的还是盛世之下,粮草充足的情况,如果是乱世争霸,各大军队都没有一个稳固可靠的后勤部队,那就真的没有后路了,想要粮食只有一条路——抢!

2,因粮与敌

烧杀抢掠在古代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因粮与敌!

孙子曰: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简单翻译一下: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再三征集,粮食不再三转运,各项均需从国内取得之后,补给在敌国就地解决,这样粮草就够用了!

补给在敌国就地解决,敌国为什么给你补给?说白了不就是抢吗?

你别说,还真有人愿意给的,孟子曰:拿食壶浆以迎王师。

这句话是齐宣王想吞并燕国时,孟子劝导齐宣王时说的话:你想想,你攻破了人家的城池,人家为什么还要拿美酒食物来招待你?不就是想免于烧杀掳掠吗?

事实证明,古代军队粮草不够时,只能通过抢夺来补给,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带不走的就烧掉,不能给敌人留下。

3,激励士兵

古时候,士兵征战沙场,一方面是为了忠君报国,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功名利禄,很多时候,后者还要大于前者!

关于这一点,史书中有着十分明确的记载,历朝历代征兵的时候,文武大臣也都发现了这一点,征战沙场是为了“赚钱”,这种事在古代实属正常,已经不能算是潜规则了,这是可以搬到台面上说的事情,不少大臣给皇帝写奏折的时候,还曾表明这一点!

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征兵的时候,万历皇帝就曾收到一些奏折,堂而皇之地说南方人当兵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别无所求!

原话是这么说的:我浙江俱是富家子弟,招募而来,又与马军不同,皆是为名利而至,攻城略地,实肯向前。

意思非常简单,浙江全都是富家子弟,不愿从军,即便是招募过来的人,也跟普通兵卒不同,他们全都是为了名利而来,需要有真金白银才能踏踏实实的干!

不仅是浙江,广东水军写给万历皇帝的奏折里面也说了类似情况:众军离乡背井抛弃父母妻男,戍守异海不辞辛苦者,图维报效,觊觎钱粮。

意思非常简单,众将士背井离乡,抛妻弃子,不惜辛苦,驻守在遥远的边疆之地,表面上报效朝廷,其实是为了赚钱。

福建水师就更直接了:舍家忘身,服役异国,岂真重义而捐躯命耶?不过离家逾远,得饷逾厚!

意思非常简单,众将士远离家乡,在异国他乡征战,你真以为他们为了义气效忠陛下吗?不,他们是为了银子!

古人非常诚恳,开局就明牌,直接告诉皇帝我们就是奔着赚钱来的?您要是给的赏赐足够多,那我们就干,给得赏赐不够多,那恕不奉陪!

面对这种情况,就算是史上最牛的皇帝也没有办法,必须得乖乖答应下来,否则没有兵卒征战,自己就坐不稳皇位,一旦答应下来,就不能违背诺言,否则就会引发兵变,到时候更麻烦,你看,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李世民征讨高丽的时候,白岩城是一块硬骨头,久攻不破,顽强抵抗,李世民非常生气,当时就放出了狠话:“破城之后立刻屠城,钱财、女子全部赏给众将士。

众将士一听有赏赐,马上就兴奋起来,一个个干劲十足,白岩城很快就扛不住了,主动投降,李世民同意之后,将士们不干了,接受投降就不能烧杀掳掠,金钱女人全都没了,这是他们不愿意接受的,最终还是李世民低头认错,自掏腰包才平息了众将士的怒火,你看看,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在古代,任何一个善于用兵的将领都不是仁善之辈,想要让兵卒有冲劲,就得赏赐金银女人,所以,“城破之后大掠三日”就成了古代军队的一个传统!

曹操也好,李世民也好,朱元璋也好,历朝历代的将领几乎全都做过类似的事情!

补给粮草,因粮于敌,激励士兵,这就是古代军队烧杀掳掠的根本原因!

那么问题又来了,古代军队为什么喜欢屠城呢?

古时候,军队屠城并不少见,有一些将领下令屠城是因为内心扭曲,有一些将领下令屠城是为了报仇雪恨,还有一些将领下令屠城则是为了后续的战事顺利!

曾经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攻城这么困难,为什么不能绕开直接过去呢?

攻城略地,绕过一个城池直接过去,就相当于切断了自己的后路,相当于把背身留给敌人,当你向前冲锋的时候,前有狼后有虎,这就是自寻死路,所以,攻城是必须的,不能绕过去!

屠城,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攻城略地,讲究的是一个效率,攻下一座城池之后,势必要留下一部分兵力镇守,否则就无法安心,可留下兵力会影响实力,影响进攻实力,如果处处分兵留守,最终将会面对无兵可用的尴尬局面,所以,屠城是最好的选择。

屠城,不仅摧毁一个城池的兵卒,同时摧毁一个城池的生命力,虽然后期恢复艰难,但是便于己方快速进攻,拿下更多城池。

屠城,不仅可以将一座城池稳稳收入囊中,还能震慑后续城池,威胁其投降,如果不投降,破城之后就屠城,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

屠城,可以让士兵报仇雪恨,可以让士兵发泄情绪,这样有助于提升士气,提升战斗力!

屠城,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说,这显然是不人道的,可是在唐宋时期,兵卒面对异族的时候,根本不会把对方当人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对敌人痛恨到了极点,即便是屠城,也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最后想说的:

烧杀掳掠,可以理解为补给粮草,激励士兵!

屠城,可以理解为报仇雪恨,永绝后患!

至于侮辱妇女,我找不到任何理由,纯粹是军纪败坏,作风不正,人面兽心!

古时候,唯一能做到不烧杀掳掠、不侮辱妇女、不屠城的部队,好像只有岳飞的岳家军了,这也跟岳家军富甲天下有关,军饷丰厚,准时发放,所以,岳飞才能控制岳家军的行为!

俗话说,乱世人不如太平狗,话糙理不糙!

乱世中,人命犹如草芥,实在是不值一提,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难得的,珍惜和平,维护和平,这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屠城,看似毫无人性,实则是因为理性
为什么古代文献中,频频记录攻破一个城后要屠城?民心不要了吗
古代,敌军士兵攻破城池后经常奸污妇女,统帅却不阻拦,有何隐情
古代战争打仗赢的多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屠城?有深层次原因
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败仗 隋炀帝第一次征讨高句丽:萨水河畔,辽东城下华夏儿女尸山血海
为什么古人作战喜欢屠城,这五个观点可以看出,有它一定的理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