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5年穆加贝访华,邓小平送走他后坦言:这人不听劝,将来要吃亏
文|乾叁
编辑|Q
“我今天说的话,这个人没有听进去,将来他要吃亏的。”
这是1985年穆加贝访华时,邓公亲自会见后所给出的一句评价。
而最终的结果证明,邓公的审视眼光果然极为准确,多年后,邓公的这句话一语成谶。
01
这人不听劝,将来要吃亏
1985年8月,北京的天气仍然炎热,但相较于津巴布韦,穆加贝觉得这里的空气格外清爽。
为了解放非洲的黑人,穆加贝作为津巴布韦独立运动领袖,已经多次造访中国。每一次来到中国,他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想要亲眼观摩这个社会主义大国究竟在进行怎样的建设。
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邓小平与穆加贝进行了一次亲切的会见。
二人一见如故,穆加贝毫不吝啬自己对邓公的热情与关心。
在简短的寒暄过后,穆加贝点明了自己的来意,他此次前来要弄清楚两件事,一是学习土地改革的具体操作步骤,二是了解什么是“改革开放”。
邓小平在会谈中表现出了大国领导人的沉稳与耐心,在简要了解了津巴布韦的情况后,他详细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与土地改革的关系。
虽然在那时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被确立为明确的道路,可穆加贝却一直听得是云里雾里。
穆加贝如同一个求实好问的学生,对改革开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委婉地说:世界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都希望中国能够继续保持社会主义……
显然,穆加贝此时仍然没有理解改革开放的真正含义。
听到这句话,邓小平慢慢点了一根烟,他十分理解非洲人直率的性格,接着邓公用平淡的语气回答道:中国改革也好,开放也好,都是坚持走社会主义路线的,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遗憾的是,穆加贝似乎仍然不理解邓小平的话语,他一直回复:所谓的改革开放,就是在搞市场经济,而搞市场经济,就是在向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靠拢。
在穆加贝看来,改革开放前后在中国完全是两个样子,一个是他向往的,另一个是他怀疑的。
曾几何时,中国一直是他的榜样,为津巴布韦黑人独立运动提供了精神支柱,现在“改革开放”这个新名词,显然超出了穆加贝的理解范围。
之后的谈话中,穆加贝言辞多了几分客气,他似乎懂了,但其实什么都没懂。邓小平明显看出了他的疑惑,随后还补上一句:“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可惜穆加贝却对这句话不以为然。
在会谈结束后,邓小平用毛巾擦了一把脸,然后说了一句很重的话:
“这个人(指穆加贝)听不进去,早晚要吃亏的。”
这句话与其说是一语成谶,倒不如说精准地预言了在穆加贝领导下津巴布韦的明天。在侧面验证了邓小平伟大的同时,也书写了现在津巴布韦的悲剧。
那么,穆加贝这次向中国“取经”效果如何?他又是怎么做的?
让我们将视角转向穆加贝,与他的津巴布韦独立之路。
02
非洲“土地改革”的梦想与实践
1949年,还是南非福特赫尔大学学生的穆加贝听到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新中国成立了!
借由这次机会,穆加贝第一次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在经过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研习以及了解中国的实践后,他仿佛看到了希望,当时他的志向很远的,他认为中国的今天就是非洲的明天,马克思主义能够拯救被白人统治的津巴布韦。
之后,穆加贝又在《毛泽东选集》中了解到了一个新名词——土地改革
他意识到土地主权是黑人独立政府能够成立的根本。当时的津巴布韦,1%的白人掌握着70%的土地,而黑人只能依赖剩下的土地在饥饿与贫困中挣扎。
穆加贝意识到,“打土豪,分田地”是一句多么简单而又振奋人心的口号,在非洲,这句话应该改一下,变成“打白人,分田地”。
眼下应该做的,首先是如何让津巴布韦从殖民者的统治中摆脱出来。
穆加贝又参透了《毛选》中“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认清了敌人与朋友,与志同道合的组织结盟,最后在农村建立据点,逐渐向城市靠近。
在穆加贝和其他黑人同胞的努力下,白人的行政机构逐渐被瓦解。
1979年,穆加贝与白人政权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兰开斯特宫协议》,该协议标志着英国正式承认南罗德西亚的独立性,并支持该地举办民主大选来进行权利交接。
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后,穆加贝出任总理,并将南罗德西亚正式更名为“津巴布韦”。
此时他还不知道,这个名字不会让非洲变得伟大,只会成为一个笑话。
独立后的津巴布韦,粮食生产方面有了惊人的进步,较高的农业产出率也让津巴布韦得到了“非洲菜篮子”的美称,经济一度仅落后于南非,成为非洲发展最有实力的“潜力股”。
国家政权稳定后,接下来穆加贝开始思考如何进行“土地改革”了
此时,“打白人,分田地”的口号再次萦绕在他的耳畔。
然而行动永远比想象要难得多。虽然津巴布韦已经独立了,但是前殖民者英国仍将土地视为白人的私有财产,在土地上拥有很重的话语权。
眼下,有两个选择摆在穆加贝眼前:一是“武装革命”,二是“和平赎买”。
“武装革命”“和平赎买”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虽然流血较多,但改革是彻底的,是能够将土地牢牢攥在人民自己手里的。
后者则更倾向于“债权关系”,津巴布韦政府想要从别人手里买回土地,还是要离不开英国的援助,这也让英国在摆脱殖民后重新掌握了津巴布韦发展的命运咽喉。
为了稳住和英国的蜜月期,穆加贝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显然,穆加贝在与白人的立场上并不是那么坚定,残阵时还一直呼吁黑人与白人要和平相处,也说过“白人歧视黑人是罪恶,黑人歧视白人也是罪恶”之类的话。
对此,英国对穆加贝的态度保持了高度赞扬,加大了对津巴布韦的投资。
同时伊丽莎白二世还给穆加贝“授勋封爵”作为奖赏。
表面上欣欣向荣的津巴布韦,也为后来的风险埋下了隐患。
03
土改不彻底,步步走错路
老话讲,“一步错,步步错”,津巴布韦后来的发展之路就印证了这句话。
穆加贝认为,英国会一直保持着温和的态度和平度过土地改革期,但穆加贝没料到,当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获得短暂的胜利后,资本“吃人”的獠牙才真正慢慢吐露出来。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世界各大社会主义阵营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此关键时期,以美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开始了“清算环节”。
津巴布韦也没能逃过。
尤其是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上台之后,更是拿津巴布韦“开刀”,以津巴布韦土地改革缺乏透明度、官员极度腐败作为由,开始拒绝继续提供援助。
英国这一项政策让津巴布韦措不及防,在经济上高度依赖进口的津巴布韦,将突然面临“断粮”的危机。没有了经济援助,土地的“和平赎买”工作也陷入停滞。
当初独立时没有离开英国这根拐杖,现在拐杖走了,津巴布韦的经济立刻摔倒在原地。
针对这一困境,津巴布韦的黑人民众将怒火转向了穆加贝,在他们看来,是他让民众相信英国,是他向民众承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一切都怪罪于他。
面对四处而来的质疑声,穆加贝采取看更加极端的政策,他大力支持民粹主义路线,将英国从原先的“好朋友”变成了“霸权主义执行人”
2000年,穆加贝政府强行征收了白人700公顷的农场用地,引发了大量流血冲突。
也许有人觉得,津巴布韦早应该这么做了。可是从最开始进行“武装革命”和“先和平赎买再武装革命”却有天壤之别,因为这次,英国白人农场主是“占理”的。
说好的和平赎买,现在又来抢,这明显有悖“契约精神”。穆加贝错过了土地改革的最好时机与方式,把他陷入到内外名声都不好的两难境地。
在国际上,英国以曾经和平赎买土地为借口,指责穆加贝从“伟大的和解者”变成了今天的“暴君”。在此之后,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以此为借口,向津巴布韦提出经济制裁。
讽刺的是,虽然黑人通过暴力手段夺回了自己的土地,但由于土地改革过渡期较长,他们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
离开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除草剂,津巴布韦农业一夜间退化到了原始时代。
再加上本就反复无常的干旱气候,津巴布韦的粮食产量出现断崖式暴跌,让一个本就不富裕的农业非洲国家瞬间陷入经济危机。
在此国难之际,穆加贝想到了一个荒谬的办法,那就是大量印钞。
短短几年内,数千万亿的津巴布韦币开始在民间流通。但津巴布韦币不是美元,没有国际来承担风险,因此津巴布韦币贬值速度非常快,甚至打破了经济学规律。
在无限印钞的背景下,津巴布韦的经济遭到了毁灭式的打击。
失业率激增,公共服务几乎瘫痪,经济与其说是崩盘,更像是一无所有了。
在市场上,一捆百万亿的大钞仅仅能买到半块面包,津巴布韦的货币甚至都没有西方生产的卫生纸值钱。虽然人人都是“亿万富翁”,但津巴布韦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彼时的津巴布韦,尽管有1600万人口,但有高达350万人缺粮,百姓在饥饿的生死边缘徘徊,津巴布韦已然没有了当年“非洲菜篮子”的欣欣向荣。
西方制裁、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绝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三座大山彻底压垮了津巴布韦的经济。
经过这一番折腾,穆加贝政府的公信力开始受到了致命打击。
这还没完,穆加贝自身也极为不俭点,上位后的他很快被权力迷失了自我,掌权数十年,贪腐成性、身边美人无数,成为了将国家纳为自己私有财产的“独裁者”。
屠龙者终成恶龙,他的名字没有被津巴布韦人所铭记,反而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
之后的新一代津巴布韦领导人仍然秉持民粹路线,与西方白人世界做着毫无意义的斗争,口号喊得震天响,可是国家经济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04
再回首,发展才是硬道理
现在回头听邓公那句话:“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这句话看似简短,实则十分重要。
津巴布韦今天悲惨的现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是同时存在的,一方面是西方世界层层打压,另一方面是穆加贝没有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线理解透彻。
穆加贝学到的仅仅是皮毛,他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意识形态斗争”上,过度强调白人与黑人的关系,不实际考虑国家的发展。
他自诩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可实际行动却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当津巴布韦需要革命时,他选择了妥协;当津巴布韦需要发展时,他选择了无意义的意识形态斗争。
也许在1985年,邓公就已经看透了穆加贝,对他的简短评价也成为了精准的预言。
世界在变化,中国发展的路程也不甚坎坷,可是每一步中国都跟上了,每一个环节中国都谨慎面对了。我们今天回头再看当年穆加贝对“改革开放”肤浅的理解,实在有些惋惜。
大厦不是一日建成的,理论知识也不是轻易能学会的,有中国这么好一个榜样非洲不学,到头来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穆加贝·11(作者:橡树村)
坐公交3万亿,100万亿只够买3个鸡蛋,津巴布韦为何穷得只剩钱?
此国曾是世界富国, 因为一个人, 现在成世界最穷国, 人均100块
津巴布韦币为何成为世界上最廉价的货币?
1980年之前罗德西亚,你完全无法想象这是日后的津巴布韦
【民族世界史】《中南非源流史》(2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