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渡舟 胡希恕讲解“桂枝加芍药汤”的不同处

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临床上用本方具有“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之功效”。

但对本方的方解,不同的医家稍有不同,下面摘抄 刘渡舟和胡希恕对本方的大概解释,然后简单做个比较。

1、刘渡舟的解释如下:

太阳病误下之后,邪气内陷于太阴,则太阴本身之气血为此不和,气不和则腹胀,血不和则时有疼痛。因此,此腹满时痛时属于脾本身气血不和所造成的。为什么说这个是脾家气血的不和?因为这个病排除了两个问题:一是它和太阴病的总纲的腹满疼痛不同,那个用四逆类温中的方子,而这个用桂枝加芍药。症状来看,此证无吐,无自利,无下利。说明此腹满时痛不属于脾虚而有寒湿。另外,它不属于太阴病有湿热。因为它未涉及小便不利、手足自温,所以它不是湿热。此方芍药和桂枝的比例是6:3,而芍药是血分药。此腹满时痛时脾胃本身气血阴阳不和造成的,脾为阴脏,以血为主。此证非寒非热,故理中汤,四逆类,泄下之类的方剂无针对性。

这里是否有肝脾不和的问题?应该是有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病影响脾,同时脾有病,也会使肝为此不和。二者一有不和,就会出现互逆,互相不协调。在临床上治疗腹满时痛,怎样知道它属于气血不和?还是属于脾气虚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还是属于血的问题?

本方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不同之处有二。其一,它有腹胀腹痛,而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以胀为主,通过排气,肠鸣几下,腹胀可缓解。桂枝加芍药汤,不仅腹胀还腹痛,不但有气分不和,还有血脉不和。其二,弦脉是临床上用桂枝加芍药汤的客观指标。弦是肝有问题,细是血有问题,摸此脉脉弦细。腹胀满时痛,舌偏红,是脾血不和。此方加芍药,既和脾阴,又发肝木,为土中泻木之法。加桂枝生姜大枣有一定通气理气作用,因桂枝生姜有温通之效。

2、胡希恕的解释如下:

太阴病不可下,你看那头前,若下之必胸下结硬,那么他这个就证候让你鉴别呀,由于太阴病啊有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又有腹满,那么就证候上说属太阴,他是就这个辨的这个证候上来说。这正是叫人鉴别真正的太阴这种腹满时痛啊与这个本方证,就是桂枝加芍药,桂枝加芍药大黄,这种鉴别法。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啊,不要以片面证候就下结论地,非得全面看问题不可,他这个本来是太阳病,误下引邪入里,这个腹满是实满,不是虚满,这个痛也是实痛,也不是虚痛,不像太阴病那个,但是证候呢,属太阴,他的意思是主要在这一点。

所以这个方子呀不是治太阴的哟,他由于表没解呀,他下之后他没发汗,他表未解,所以仍然以桂枝汤为主的,用桂枝汤原方,由于腹满实痛,这个芍药治腹满,同时治挛痛,这个芍药是个苦而微寒的药啊,它治热不治寒,治实不治虚,所以这个腹满时痛,不是我们太阴病讲的那个腹满实痛,那么如果大实痛者,拒按而且满的也厉害,大实痛,可见这个大实痛,与上面那个什么呢那个也是实痛,不过,不大而矣呀,真正大实痛,大便也不见,不但加芍药还得加大黄,所以这个怎么是太阴病呢。

所以桂枝加芍药汤啊不应该列到太阴篇里头,桂枝加大黄汤更不能列到太阴篇里头,那么他这个方剂呢,是个表寒未解,搁一个桂枝汤。芍药这个药啊,咱们头前讲过芍药甘草汤,是拘挛哪,四肢急,拘急,脚挛急嘛,他也能够治拘挛,这都同时也能够缓急痛,所以咱们这个是腹急痛大概都加芍药,那么加大黄汤呢就是上面加芍药再加大黄一味,不但缓其痛而且攻其实。你看看后头就有了,当时就怕你误会。

对比一下,刘渡舟认为此方是针对脾胃气血不和以及肝脾不和而设,胡希恕认为此方是太阳病误下引邪入里,导致腹痛。胡希恕的解释更为简单和容易理解,因为还是太阳病,就按照太阳病的治法,如果出现腹痛,加芍药缓急止痛即可。但临床用此方时,很难见到太阳病的用方方证。刘渡舟的解释稍微复杂,但临床用时,我个人感觉更容易找到应用方证。 此为我个人理解,如有错误,还请各位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讲伤寒】刘渡舟先生:加味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刘渡舟 | 桂枝汤加减,我是这样应用的
刘渡舟丨加味桂枝汤的应用
趣说胡希恕与刘渡舟“截然相反”解伤寒
刘渡舟老先生:小柴胡汤的加减证治(一),内附医案2则
经方医案研读:刘渡舟自汗医案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