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王姓祖先的那些故事,你听说过吗?

根据2020年全国第7次人口普查结果,当前我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的大姓是王姓,总人口1.053亿,占全国人口的7.29%,相当于每14个中国人里面就有1个王姓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王姓祖先的那些故事。

百家姓——王

王姓的主流来源

对于王姓的起源,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1161年完成的《通志·氏族略》中记载王氏,天子之裔也,所出不一。有姬姓之王、有妫姓之王、有子姓之王、有虏姓之王

也就是王姓朋友们,基本都是古代王室和天子的后代,祖上都是贵族。

王姓的主流来源有四种,分别是姬姓、妫姓、子姓、虏姓。下面逐一介绍。

一、姬姓王氏(姬晋后裔),最大王姓分支,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开闽王氏/三槐王氏

姬姓是周朝的国姓,周朝开国君主周武王名叫姬发,周武王往后数第22代第26任周天子周灵王名叫姬泄心,姬泄心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姬晋,老二叫姬贵。

周朝历代君王(32代41任)

这个周灵王任内没有什么大的功绩,任内最大的历史事件是弭兵会盟,当时的天下共主周王室日渐式微,晋楚两国称霸,相互之间曾多次开战一争高下,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应宋国召集,晋楚两国以及齐国、秦国、鲁国卫国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宋国邾国滕国等14国在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会盟,规定除了齐国和秦国,其他小国必须同时向晋国和楚国纳贡,谁不执行14国就共同讨伐它,晋楚两国名义上平分了春秋后期的霸权。

春秋列国格局图

周灵王像

周灵王的长子姬晋,生于约公元前567年,名晋,字子乔,从小就天资聪颖,博学多才,周灵王二十年(公元前552年),姬晋15岁时,被立为太子,春秋两霸之一的晋国国君晋平公,曾先后派晋国大夫叔誉(也叫叔向,羊舌肸/杨肸,《杨姓跟太阳有什么关系?聊一聊杨姓的那些事》中所提及的杨姓的祖先)和晋国大夫兼乐官的师旷前往周王室拜会新任太子姬晋。

王姓始祖太子晋像

根据《逸周书·太子晋解》记载,叔誉在朝见过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周灵王后,特意去拜会了新立的太子姬晋,希望了解一下这位未来周天子的水平,与姬晋谈了5个问题,其中3个问题都被姬晋的谈吐和观点见解所折服,自愧不如,心想,晋国连我这种大夫级别的顶级人才的才能都比不上年仅15岁的未来周天子姬晋,将来晋国在与周王室的博弈中一定会落于下风,回到晋国后如实向晋平公禀告了对新任周太子的评价,并建议晋国归还之前侵占的两块周王室土地。

当时的晋国大夫兼乐官师旷建议,等他再去拜会一下太子晋,再做决定是否归还周王室的土地,师旷是个盲人音乐家,博闻多识,为人正直,善于音律,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同时因为师旷很会卜卦推演,也被后人称之为算命先生的祖师爷,晋平公一向都比较信任他,便听从他的建议,以音乐之名派他出使周王室拜会太子晋。

师旷进入太子府,太子晋坐在殿上,师旷站在殿下,二人就这么高谈阔论起来,谈古论今,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无所不及,无论谈及哪方面,太子晋都表现得对答如流,谈吐非凡,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展现出了渊博的知识面和对每个领域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让前来拜会的师旷赞叹不已。

晋国著名大夫/盲人音乐家师旷像

时值寒冬,师旷在殿下站久了有点冷忍不住跺起脚来,太子晋一看,为自己一时疏忽感到惭愧,连忙请师旷到殿上坐着聊,并叫人取来一张瑟,请师旷鼓瑟,师旷边鼓瑟边唱了一首名叫《无射》的歌,随后太子晋边鼓瑟边唱了一首名叫《峤轿》的歌,二人一唱一和,以乐会友,相谈甚欢。

临别时,太子晋还赠送师旷一辆马车以示尊敬,同时问道:太师会驾车吗?

师旷回答说:我没学过驾车,不会驾。

太子晋说:您不是学过《诗经》吗?《诗经》上说,如果马儿性情刚烈,拉它的缰绳就要松点;如果马儿性情柔顺,拉它的缰绳就要收紧。驾车的人应该威武雄壮,收放自如,抉择果断。就按照这样的方法来驾车吧。

师旷回答说:盲臣我看不见,跟人辩论的时候,只能靠耳朵,而耳朵又总是感觉少听了什么,辩论时就容易辞穷。太子,您将来会成为天下的宗主吗?

太子晋说:太师,您为啥要跟我开玩笑呢,自从太昊以来,一直到尧舜禹,还没有一姓的人两度占据天下的。听说太师您能预知他人的寿命长短,那就帮我算算我的寿命吧。

师旷答道:您的声音清亮中带有喘痰,您的脸色白里透红,这种面色不长寿啊。

太子晋说道:是啊。我过三年就要到天帝那里报到去了,请你不要向其他任何人透露这个天机,否则会殃及你的。

师旷回到晋国后如实向晋平公汇报了拜会太子晋的情况,称太子晋确实聪颖过人,知识渊博,多才多艺,是一代有为的储君啊,只可惜观其面色,寿命不会长,所以请晋平公不必担心。师旷回到晋国后不到三年,就收到了太子晋去世的消息。

王氏始祖太子晋像

根据国语·周语下》记载,公元前551年时,太子晋16岁时,当时谷、洛二水泛滥,随时会冲毁周王宫,周灵王想用壅堵的方式来治水,太子晋直言进谏强烈反对,并以历史上大禹的父亲鲧用壅堵的方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批评了周灵王的治水计划,周灵王气不过直接将太子晋废为庶民,姬晋后面郁郁寡欢3年内就去世了,后人因他出身王室而将他的后代称为王氏,他也被后世尊为王姓的始祖。

王姓始祖——太子晋

西汉时期成书的《列仙传》,记载了中国历史上71位神仙成仙的故事,其中记录了关于太子晋王子登仙的传说。

太子晋喜欢吹笙,吹奏的声音宛若凤凰的鸣叫一样,太子晋在伊、洛之间(洛阳地区伊水洛水一带)游历的时候,偶遇仙人浮丘公,将他带往嵩高山修炼。三十多年后,一个名叫桓良的人遇见了太子晋,太子晋对他说:麻烦您转告我的家人,七月初七与我在缑gōu氏山相会。

到了七月初七那天,太子晋乘坐白鹤出现在缑氏山之颠,可望而不可及,几天后,太子晋挥手与世人作别,升天而去,人们为了纪念太子晋,便在缑氏山(今河南偃师市府店镇府南村)上为他建立了祠堂。因太子晋由此升天登仙,缑氏山被列入道家天下72福地之一,位列第60位。

王子登仙

关于太子晋死因,《逸周书·太子晋解》中通过师旷的视角描述了太子晋的病症,很有可能是肾衰竭之类的肾病。此外,孔子在批注《逸周书·太子晋解》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惜夫,杀吾君也。也就是孔子认为太子晋18岁去世,很有可能是被同父异母的弟弟姬贵的母亲齐后所谋害,齐后逼迫周灵王废太子姬晋而立次子姬贵为太子,这种非长子凭娘家势力侍宠而骄,废长立幼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之前《扒一扒到底有多少姓与陈姓同祖同源?》一文中的陈宣公,就曾废长立幼,把长子死党陈完吓跑到齐国,改姓了田而成为田姓始祖。

太子晋虽然18岁就去世了,但古人成婚生子一般都比较早,更何况是太子,太子晋的儿子姬宗敬,在太子被废为庶民后,其子嗣为避免卷入王位之争而迁出王室,迁居至太子晋母亲的娘家晋国,自此子嗣后代不再参与周王室王位之争,因为他们出身于周王室,外人称他们为王家,自此以后以王为氏也就顺理成章了,太子晋因为字子乔,也被后人称之为王子乔,其子姬宗敬,被称为王宗敬

姬姓王氏开枝散叶世系图(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开闽王氏/三槐王氏)

这个姬姓王氏从太子姬晋(王子乔)开始算第1代,传到第19代是秦国的大将王翦,从王翦这里姬姓王氏开枝散叶加速,因此王翦也被称为王姓的衍派始祖,王翦、王贲和王离祖孙三代都是秦国大将,王离在秦末被项羽打败后,他的儿子王元王威分别逃到了山东琅琊(临沂)和山西太原,形成了最大的两个王姓分支: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因此王元被后人尊为琅琊王氏始祖,王威被后人尊为太原王氏始祖

姬姓王氏第19代——王翦

姬姓王氏第20代——王贲

姬姓王氏第21代——王离

琅琊王氏传到王姓第42代时,处于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从河南固始进入福建,建立五代十国中的闽国,自此琅琊王氏后代的这三兄弟在福建进一步开枝散叶,并在明朝永乐年间进一步将王姓扩展到我国台湾地区,因此这三兄弟也被尊为开闽三王,成为开闽王氏的始祖

一本三宗——开闽三王:王潮、王审邽、王审知

琅琊王氏王姓第35代王羲之这一支,在传到唐末五代至宋朝时,到王姓第55代王祐yòu也有说法是王祜),祖居山东大名府莘县,被宋太祖赵匡胤拜为监察御史,后面升至尚书兵部侍郎,举家落户北宋京城开封做官,后来公元969年(开宝二年)春,有人向赵匡胤告密称魏州(今山东大名县)节度使符彦卿正在策划谋反,赵匡胤让王祐回老家魏州做官并顺便调查符彦卿谋反一事,并许诺一旦调查清楚,许诺王祐北宋宰相一职非他莫属。

三槐王氏始祖王祐(王祜)像(923-986)

祐赴任魏州后明察暗访几十天,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符彦卿会谋反,就实情禀告赵匡胤,并以全家性命担保符彦卿绝无谋反之事,请赵匡胤三思,切勿滥杀无辜。赵匡胤有点不高兴,对于之前许诺的宰相一职也就不再提及,不了了之。

祐知道自己的官运因为符彦卿这件事得罪皇上到头了,回到自己老家后,在院子中种下三棵槐树,并释然地对着槐树自言自语道:宰相之职何足挂齿,我的后代子孙中,将来一定会有人位列三公的。后来果不其然,他的次子王旦在宋真宗时,担任了北宋宰相一职十二年之久

因为王祐在院子中种的三棵槐树,这一支王姓后来就被称为三槐王氏,人一发达,子嗣繁衍和开枝散叶就会加速,三槐王氏据统计至今已经发展成为王姓人口中的第一大支脉,三槐王姓人口占到王姓总人口40%以上。

北宋名相——三槐王氏王旦(957-1017)

山东莘县三槐堂

二、姬姓王氏(毕公姬高后裔)——兰陵王氏

周武王的弟弟姬高,是周文王的庶子,周文王吞并了商朝的毕地,在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将姬高封在毕地(今天的陕西咸阳西北),爵位是伯爵,到周成王时,因成王年幼,周公姬旦召公姬奭shì毕公姬高一起被尊为天子的三公,辅佐周成王,因此姬高才被称之为毕公高,因封于毕地,他的后人以他的封地毕为姓,他也成了毕姓的始祖。

春秋时,毕公姬高的后代毕万担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地,毕万的子孙又以封地魏为姓;到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亡魏国后,毕万的后代魏无忌的孙子魏卑子亡国后逃往山东泰山避难。到汉朝初年,魏卑子在汉朝做官,被封在兰陵郡,因为祖上是王室,他的家族也被外人成为王家,此后后代以王为姓,这一支被称为兰陵王氏

兰陵王氏始祖毕公姬高,也是毕姓始祖

三、姬姓王氏(周平王姬宜臼后裔)——临猗王氏

东周定都洛邑(今洛阳)后的第1代周天子周平王姬宜臼,在位时间长达51年,太子姬泄父过早夭折,周平王死后,王位本要传给他的长孙姬赤姬泄父之子),但被他的胞弟周桓王姬林夺去了王位。姬赤逃出周王室逃往晋国,他的后世子孙因出身王室而改姓了王,这支王氏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被称为临猗王氏

周平王姬宜臼像,主持营造洛邑并迁都洛邑建立东周

四、姬姓王氏(西周桓公姬揭后裔)——王城王氏

姬揭,周贞定王姬介的四儿子,周哀王姬去疾(老大)、周思王姬叔(老二)、周考王姬嵬(老三)的四弟,被封在周王城西边的西周小国内(今天的洛阳王城公园),是西周小国的首任国君,因为他的封地在东周王城的西部,所以历史上被称为西周桓公。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西周小国被秦昭襄王所灭,国亡之后,他的后代子孙迁居到河南伊川和昭汝,因为以前居住在王城,而改姓为王,这一支被称为王城王氏

西周桓公姬揭是周贞定王之子(图中红圈所示)

五、妫guī姓王氏(妫满/陈胡公后裔)——元城王氏

舜本名姚重华(另一种说法叫妫重华),舜的第33世孙妫满在周朝建立后被封在陈国,他的后代此后就改姓了陈,传到陈姓第12代时,陈宣公陈杵臼杀了太子御寇而立宠妃的幼子为太子,陈完因为与原来的太子御寇关系密切,担心他四叔陈宣公因此加害于他而逃往齐国,并改姓了田,他的后代田和夺取了齐国政权完成田氏代齐。

公元前221年秦国大将王贲灭齐后,末代齐王田建的三个儿子田升、田桓、田珍(轸)逃亡,其中长子田升的儿子田安投靠项羽被项羽封为西楚济北王,项羽败给刘邦后,田安的儿子田义为避祸改姓王,称为王义,到王义孙子王贺这一代迁居至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自此这支王氏被称为元城王氏,王贺的3世孙王莽篡汉成功建立新朝成为新朝黄帝。

王莽称帝后,追尊陈胡公为陈胡王,并上庙号祖统。同时还追尊陈完(田完)为齐敬王,并上庙号世祖。

妫姓王氏传世表

陈胡公

元城王氏第3代王贺——王莽曾祖父

元城王氏第6代新朝皇帝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

六、子姓王氏(比干后裔)——汲郡王氏

子姓是商朝的国姓,商纣王本名子受,商纣王有个叔叔叫子干,殷商王室的重臣,商朝前期继承制度是嫡子兄死弟继制,后来盘庚迁殷后,改成了父死嫡子继位制,作为庶子的子干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因为被封于比地而被称为比干,也叫做王子比干,是封神演义里面的比干的原型人物,因强谏被纣王而被纣王处死。

比干死后,他的后代便以比干的王子爵号为姓,将子姓改为王姓,比干安葬在商朝国都朝歌附近(今河南新乡卫辉市城北15里比干庙村旁),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因卫辉一带最初是由汲郡所管辖,这一支源自子姓的王姓人,后来被称为汲郡王氏,后世子孙经过历朝历代开枝散叶,先后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比干像

王姓的其他来源

一、虏lǔ姓王氏——少数民族改姓

虏姓王氏,指的是汉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民族融合过程中,非汉族的少数民族,归顺之后将少数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王。如今满、蒙、苗、羌、彝、傣、侗、佤、景颇、哈尼、土、裕固、维吾尔、黎、高山、京、白等少数民族,都有王氏族人分布,基本上都是在唐宋元明清时,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逐渐为顺应土地政策而将少数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王姓。这些王姓分支,因为不是王姓血脉正统,史称为蛮荒王氏

二、金朝王室后裔完颜姓王氏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完颜旻)建立了金朝,完颜成为金朝的国姓,1234年金朝被蒙古所灭,金朝王室的完颜氏后裔散居各地,到明朝初年,朱元璋统一给这些散居各地的金朝王室后裔赐姓王,自此完颜氏全部改为王氏。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068-1123)

三、元朝王室后裔王氏

元朝末年,末代皇帝元顺帝逃往北方漠北草原,但是元朝其中一个小王爷孛儿只斤·佐政王,属于成吉思汗的皇室6世孙,却没有逃往北方草原而是选择留在了中原,为了避难,他以自己名字里曾经拥有的“王”作为姓氏,改名叫王成以汉人的名义在河南地区隐居600多年,很多习惯都完全汉化,但是世世代代一直保守着成吉思汗后代的这个秘密,直到1982年,王成的后人才向上级汇报了这个秘密,并申请改回蒙古族,但是姓氏未改,此时,这一支元朝王室改姓的王氏已经繁衍发展到5万多人了。

元朝王室后裔王氏

四、明朝王室后裔朱姓王氏

2017年的时候,河南新郑一个名叫王耀君的村民带着传家宝走进当地博物馆,介绍自己家族本姓朱,是朱元璋的后代,在清朝康熙年间,因康熙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76岁的明朝三太子朱慈炯全家,王耀君的朱姓先祖担心人身安全,而改姓王并迁居至河南新郑的一个偏僻山村定居下来,此后就姓了王,至此这一支明朝王室朱姓王氏已经繁衍到200多人了。开始专家并不相信,直到专家鉴定此人上交的传家宝画作《朱元璋和刘伯温合影像》为真迹后才完全相信,当地博物馆表示所上交的文物非常珍贵。

明朝王室后裔朱姓王氏与祖传画作

王字的起源和含义

王字甲骨文的写法就是一把斧钺,用以来表示王权。

说文解字对王字的解释是:王是天下归趋向往的对象。汉代大儒董仲舒解释说:古代创造王字,三横画用竖线连接起来,叫王字。三横画,分别代表天道、地道、人道,能同时通达这三者的人,就是王。同时引用孔子的话来佐证:用一贯三就是王。

甲骨文中的王字

王字的字源

王的各种字体演变

王姓图腾的含义

王姓图腾由天齐建木和盖天图组成,形似作为王者的部族酋长,头戴了一顶半月形的斧钺天文仪器做成的王冠。

天齐的意思就是天地的中央,天地之中。以天齐为原点观测太阳一天的运行轨迹,太阳每天从东边地平线升起,渐渐运行到天项(中高天),再西落到地平线,太阳这一天的运行轨迹就构成一个周天历度,也叫做盖天图或浑天图。

王姓图腾

王姓祖先及祖地总结

1.王姓最大的来源是东周太子姬晋(王子乔)的后裔,一共派生出四大王姓望族:太原王氏(祖地山西太原)琅琊王氏(祖地山东临沂)开闽王氏(祖地河南固始)三槐王氏(祖地山东莘县),其中三槐王氏发展成为最大的王姓分支,据统计三槐王姓人口目前占到王姓总人口的40%。

2.王姓其他主流来源还有:西周王室毕公姬高的后裔兰陵王氏(祖地山东枣庄)、东周周平王姬宜臼的后裔临猗王氏(祖地山西临猗)、西周桓公姬揭的后裔王城王氏(祖地河南洛阳)、商朝王族比干的后裔汲郡王氏(祖地河南新乡卫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漳州王姓
王姓的来源和演变(上集)(原创)
江西王姓的来源和流传
10潮汕王姓
【姓氏文化·王】井店槐池巷王姓:源自“太原王氏”,出过太常寺少卿,涉县王姓的根祖源头之一
王羲之家世第三篇第一章王羲之家族的族系始祖与得姓之祖(1—2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