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歙砚

历史沿革

起源

据宋代苏东坡为歙砚作传《万石君罗文传》描述,汉武帝时,由中书舍人毛纯的荐举,万石君罗文蒙召见于文德殿上,以玉质金声、质地精良而拜为“中书舍人”。不过该文由于使用拟人写法,并无相应史料证实,故真实性有待商榷。[13]而现代砚石研究专家程明铭在2001年出版的《中国名砚》中,将1956年由安徽省太和县李阁乡一座汉墓中出土的三足石砚为定汉代歙砚。不过,该砚早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名砚鉴赏》中,仅将石品定为“青石质”,并未确定为“歙砚”或“歙石”。有意思的事,该砚在2007年《歙砚温故》中,又定为定为“东汉鱼子纹歙石”。另外,程明铭在《中国名砚》之“石砚斋论砚”的章节中还提到一处墓志为“永嘉元年12月6日寅囗囗”的汉墓中,也出土过一方长方形的石砚,经过“中国历代纪元表”考证,其不是产于东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就是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此,歙砚在唐代之前是否存在,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14]

唐代

据五代的时候陶谷在《清异录》中的记载,唐代开元二年(公元715年)唐玄宗赐宰相张文蔚杨涉等人“龙鳞月砚各一,歙产也”。依此可以判断至少在唐代的开元年间,歙砚已经产生,距今已经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也是最早有关歙砚的记载。[15]另据宋代唐积在《歙砚谱》中记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令,令爱之,访得匠手斲为砚,由是山下始传。”[13]由此可见,歙砚在唐代开元年间的时候已经流行开来,并且石品已经定名,雕刻已经非常的成熟。[15]
南唐 (公元937—975 年 )的时候,据《歙州砚谱》中记载:“至南唐,元宗精意翰墨,歙守又献砚,并荐砚工李少微,国主嘉之,擢为砚官,令石工周全师之,尔后匠者增益颇多。”由此可见,龙尾歙石的开采由民间改为“官办”,所采砚石也被专门用来雕制御砚,歙砚达到了辉煌的时代。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将李廷珪墨、澄心堂纸、歙砚一起并称为“天下冠”。[16]

宋元

宋代的时候,由于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歙砚的发展迎来了鼎盛时期。[17]据记载,景祐年间 (1034—1038 年 ),歙州太守钱仙芝巡访发现产歙砚的坑矿被河水淹没,河流汇成了大溪后,便下令将采取措施修缮。在县令曹平的主持下,将大溪移至原来的河道,排干积水恢复开采。[18]此后,王君玉任歙州太守的时候,继续延续钱仙芝的办法在龙尾山大规模开采砚石。著名的水舷坑、水蕨坑、溪头坑、叶九坑、济源坑等都在这时开发。大规模的开采,使得收获颇为丰富,据宋代洪景伯《歙砚谱》中记载,歙砚石品有:眉子七种、外山罗纹十三种,里山罗纹一种,水舷坑、水蕨坑十种,金星三种、驴坑一种等等。[17]嘉祐年间(1056—1063 年 ),县尉刁繆继续在龙尾山矿坑开采,不过并没有太大收货。之后的元祐年间(1086-1093年),官方再次组织砚石的开采。据书法家、藏砚家黄庭坚《砚山行》诗篇的描述,可见当时龙尾山采石制砚繁忙景象。[17]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由于歙砚的快速发展,导致供需矛盾开始显现。时任婺源县令汪月山再次组成大规模挖掘歙石,以至“石尽山颓,压死数人乃已。”从此之后,歙石便长期没有开采过。[18]在雕刻方面,宋砚的雕刻手法日趋完善,在线雕、阳雕的基础上,又创新了浮雕、透雕。同时砚的品种也增加到几十种之多,还出现了突出石上星晕纹色的技法,从而使砚开始由单一的“文化用品”逐渐转变为“收藏品”和“艺术品[19]
元代的时候,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歙砚也开始走下坡路。虽也有零星的开采,但也是在宋代的旧坑上进行,不过没多久开始发生崩塌。[19]

明清

明代的时候,歙砚进入了全面的衰退期,明代至今未发现任何有关歙砚的文字记载。[20]
清代的时候,歙砚持续走向低迷。乾隆皇帝之前未见有任何关于龙尾石开采的记载。乾隆年间,由于其风雅好古,于是开始在民间“购求精砚,以备文房”之用。不过由于仍然不能满足朝廷所需,于是开始在龙尾山组织采石制砚。雕刻好的砚,除将一些大规格的上交朝廷外,其余可自主销售,这也成为清代唯一有记载的一次开采。[20]

近现代

1910年前后,当时的军阀马联甲曾下令让手下到龙尾山寻坑采石,但由于缺乏经验,只找到一些残石。此后到新中国成立,龙尾山再没有恢复开采,曾经风靡一时的歙砚一度走入绝境。[21]
20世纪60年代,安徽省歙县和江西省婺源县相关部门联合,派专人调查和勘测婺源和歙县等地的砚石矿,最终找到了古矿坑。之后成立了职业砚石开采队伍进行开采,先后恢复了罗纹、眉纹、金星、水舷等历史名坑,挖掘出了眉纹、罗纹、金星、金晕等著名石品。之后,在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等地也陆续有新老砚坑得到发掘,歙砚得到了恢复生产。生产厂家也由起初的歙县的歙砚厂,增加了婺源县龙尾砚厂。1984年,歙县又增加了歙砚研究所,而婺源县大畈乡又开办了大畈鱼子砚厂。之后的1989 年,婺源县又创办了婺源县工艺雕刻厂,之后的歙县、黟县和黄山市等地都办起了制砚厂。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改革,国营集体砚厂先后解体,私营、个体户等作坊式店铺开始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如今歙砚的发展已经远超历史中的任何时期,并且产生了一批风格迥异、特点突出的精品砚台,同时造就了一批歙砚新秀。[22]

制作工艺

选料

选料又称为选歙砚坯。从矿坑中采到的原料需要进行筛选,制作歙砚石料不能有石筋和隔,要有一定的块度、粒度、硬度。好的歙砚石大多出自一些大的岩石中,两侧有砂质板岩或砂岩。采石匠人需要按照相应的规格、工艺对其进行取料,之后剥板、凿平、切状,使之达到雕砚者对砚坯的需求。[23]
进入歙砚雕刻者环节后,其首先要对石坯的形状、质地、石品的种类和纹理走向等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如果雕刻者已经有构思好的题材,则挑选的针对性更强。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水浸、敲击等方法反复检查石坯是否存在石筋、隔、裂隙等问题。根据砚坯情况,可将石坯出现的石筋、裂隙、隔以及多余的棱角,采用裁切手法切除,从而挑选符合自己的石坯原料。[23]

构思

构思是歙砚制作工序中非常重要的步骤。歙砚雕刻讲究的是天然造化、因材施艺、一石一雕。在雕刻之前要对所选石料进行反复的观察和比较其质地、纹理、颜色、造型等等。之后融合自己的想象力,定好题材进行构图布局、设计雕刻造型、反复打磨直至尽善尽美。最后就可以将自己成熟的设计思路,用记号笔或者毛笔在石料上勾画轮廓和图案方位,动手雕刻了。值得说明的是,好的构思题材不仅可以让普通石料制成砚品后提高档次,还可以将存在石病的石料变废为宝,成为歙砚艺术品的点睛之笔。[24]

出坯

出坯,又称为凿大坯,就是用切割和剔凿的方法对歙砚石进行初加工。主要是挖出砚池、砚堂、覆手的大致形状,去掉轮廓线以外的多余的部分,留下雕刻图案的位置,设计构思的造型大致呈现,砚品基本成型。之后再进行二次勾样,就是把具体的构思设计用笔更加详细的勾画出。需要注意的是,经过出坯后,石料的颜色、纹理有时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就需要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图案细节特征、比例、层次等进行相应的改动和调整。[25]

雕刻

完成二次勾样之后,就可以进入正式的雕刻阶段。先进行粗雕,从整体大面积简单的雕刻再到局部小面积复杂的雕刻,将匠人设计构思的图案一步步的细化雕刻出。要点是精准落刀,周密思考,下手的力度和进度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最后经过反复雕刻之后,形成轮廓清晰、主题明了、参差有差、线条流畅的歙砚成品。[26]粗刻完成之后,就可以精细的雕刻了。这个时候要换一些小巧的工具,对砚品进行修饰和精加工。主要解决粗加工中留下来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最后的修整和雕饰,以及部分歙砚刻铭文和印章。[26]

磨光

雕刻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制作的歙砚最后一步磨光了。细致耐心的磨光,可以使歙砚变得的光滑平顺,平整透澈。打磨的步骤要不同标号的油石和砂纸,先粗再细逐次打磨。然后再遵循先打磨砚池、砚堂和整个砚面,后打磨砚侧、砚底由内向外打磨的原则。最后再打磨面积大,相对容易打磨的地方,再打磨面积小,坑坑洼洼,雕刻复杂的地方。使得整个砚品达到光洁、透澈、平滑的效果,至此,石坯砚就真正变成了歙砚。[27]

上光

上光,由称为封砚,目的是使磨光后的歙砚,保持砚石的滋润和光洁。方法是用毛刷蘸上一些油蜡涂抹全砚,重点是砚池和砚堂。新的砚品可以使用木炭粉或者是生姜片加水擦洗砚池便可以着墨。[27]

包装

成品的歙砚需要对其进行包装,一是为了避免砚品的磕碰损伤和阳光尘土的侵晒;二是可以让砚品提高艺术品的档次。通常情况下,低档歙砚会配锦盒,而中高档的歙砚要配推光漆盒或楠木、香樟木、紫檀木、花梨木、红椿木等木制盒子。不能使用金属类或比砚更坚硬的盒子。形状和大小则要根据砚品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以免不合宜对砚发生损伤。[28]

特点

一、在种类方面的特点:歙砚的砚石,色泽是青黛色,所呈现的一中内修的美。歙石品种类有眉纹类、罗纹类、金星类、金晕类、鱼子纹类等丰富的类别。纹色各异的石品龙尾石大部分都有内在的纹理,有细眉纹、粗眉纹、对眉纹、虎斑纹、雁湖纹、绿豆纹、龟甲纹、牛毛螺纹、犀角螺纹、刷丝螺纹、角浪螺纹、雨点金星、雪蛤金星、谷粒金星、葵花金星、物状金晕、鳝鱼黄、茶末绿、庙前红、庙前青、歙红、歙青等等形态各异,看起来清新、秀逸,美妙异常。[29][30]
二、在工艺方面的特点:从历史上的砚雕风格可以分为,粤派、徽派、文人派、苏派(吴门派)、海派、官作六大风格。[31]歙砚雕刻抒情写意,注重雕工,重线条。其雕刻线条流畅、刀法遒劲有力、浑厚朴实。因为歙石在雕刻过程中容易成片掉落,所以手法以深雕、镂空雕较少,浅浮雕多见。浅浮雕是以浅显深,虽浅尤深的一种雕刻手法。歙砚的雕刻集实用和观赏于一身,艺术造型风格别出心裁,在题材方面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想结合的手法,将湖畔舟帆、亭台楼阁、松梧竹梅、鱼虫人物等图案雕在砚上。另外,在歙砚的雕刻艺术风格历代的表现手法也有不同,总体而言比较简洁大方。唐宋时期的歙砚古朴精致,线条流畅,一般以浮雕线刻为主,不作立体的镂空雕。而明清时期的歙砚,主要继承了宋砚雕琢的精细工整的传统雕刻风格。大多是以浅浮雕、圆雕和半圆雕为主,不过由于受到徽派砖、石、木雕的影响,也出现了深雕。所雕刻的楼台亭阁、人物等层次分明,手法细腻,墨池方面,也开挖得当,是砚台的整体显得十分协调。[29][31]
三、在品质方面的特点:上等的歙砚石多产于水中,主要的颜色有灰青色与黑色两大类。其石质坚韧、温润莹洁、润而不滑、细腻如肌肤,扣之如金声,发墨如油,具有下墨快、不损笔锋、墨水不涸、洗之易净等 “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特点。在八德中,尤以玉德金声和涤之即净为歙砚的主要优点。[29]

产地

歙砚历史悠久,历史上出产歙石的坑口较多。经后期考察验证,生产歙砚原材料的矿口主要分布于黄山山脉白际山脉之间,其中有江西省婺源县、安徽省的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等地。不过又以江西省婺源县的砚坑最知名。

江西省婺源县

眉纹坑

眉纹坑又称为眉子坑,人们习惯将其与罗纹坑、金星坑、水舷坑共称之为“四大名坑”或老坑,所产的砚石也由于其他砚坑所产的砚石。[32]其在龙尾山的中部,其最早开采于唐开元年间。主要出的石品有粗眉纹、细眉纹、长眉纹、短眉纹、枣心眉纹、线眉纹、鳝肚眉纹等等。其中要数雁湖眉纹和对眉纹最难得,是砚石中的上等品。该坑1984年恢复开采,现已无佳品可出。[33]

罗纹坑

罗纹坑位于眉子坑的东面,其最早开采用唐开元年间。主要出的石品有粗罗纹、细罗纹、刷丝罗纹暗细罗纹、牛毛纹、犀角纹、水波纹等等。由于开采时间较长,现在已经很难觅得大块的无石筋、无杂质的上等石料。[33]

金星坑

金星坑位于罗纹坑的西北面,其最早开采于宋代,之后荒废。20世纪60年代恢复开采,主要出的石品有金星、金晕、金花等,以及零星的罗纹、眉纹与金星、金晕共生和少量的玉带、彩带等。其石质上等,线仍然有少量的砚石产出。[33]

水舷坑

水舷坑位于眉纹坑之下,其最早开采于南唐。主要出的石品有罗纹、水波纹、金星、金晕等等。因地质原因,该坑常年被水淹没,只能在秋冬枯水期开采,难度较大,加之所产砚石品质一般,故停止开采,现已不复存在。[32]

芙蓉溪

芙蓉溪是龙尾山下贯穿于砚山村的一条小溪,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砚石坑口。溪水中有一种俗称为卵石的石头,可以用来制砚。这些石头大多是古代的时候古人采石时滚落或自然崩塌于溪中的石头,经过多年的自然浸泡和冲刷,使之去粗存精成为制砚的上等原料。这些原料大部分的外表都有一层珍珠光泽般的石皮,将石皮剥离之后,砚石呈现半透明状,敲击的时候会发出木制的声音。石品优质,堪称“旧坑大全”,可以制作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砚石“样品”,所以极其珍贵。近年来,由于过度开采,精品已不多见。[34]

水蕨坑

水蕨坑位于龙尾山西北,与水舷坑一溪之隔。最早开采于宋代的景祐年间,后废弃,于1987年恢复开采。主要出的石品有眉纹、罗纹、金星、金晕等等。比“老坑”的砚石要差一些,现在仅有少量的产出。[35]

溪头坑

溪头坑所产的砚石俗称“溪头石”。最早开采于宋代,后因开采难度极大后废止。20世纪80年代曾恢复开采,但又停产。此坑砚石主要为金星和金晕,比水舷坑和金星坑要差。[36]

济源坑

济源坑位于济溪村后山。最早开发与宋代,连续开发十余年后停产,直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恢复开采。1997年的时候,开发出“水坑”和“山坑”。石品主要以黄褐色的鳝鱼黄、偏绿色的鱼子青和青灰色的鳅背纹,以及鱼子中有金星、金晕相间的鱼子纹。最好的还要数青灰色的石质最佳,其特点是下墨不仅块而且还很细,发墨浓,俗称大畈金晕。另外,此坑的储量非常的大,能够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要。[37]

碧里坑

碧里坑,俗称“对河坑”,位于济溪村对面的济山上。最早开采于宋代,后停止开采,20世纪80年代逐渐恢复。此坑口生产的石品主要是金星和金晕,偶尔也有刷丝罗纹。大部分的石质偏粗糙,不如金星、罗纹等老坑所产。[38]

安徽省歙县

安徽歙县砚坑很多,主要分布于歙县的东、北、南部。歙县的东部砚坑有十多处,俗称“溪头坑”。分布的比较集中,主要位于大谷运乡东部的河口一带,所采的砚石称之为“溪头石”“龙潭石”,俗称“大谷石”。[39]
歙县北部的上丰乡、竹铺乡、黄村乡一带的砚石主要是岩源坑,石品主要有“彩带”“罗纹”“歙青”“歙红”等。其中要数颜色紫红的“歙红”和灰绿色的“歙青”质量上乘,是理想的砚材原料。[40]
歙县南部的砚石坑主要分布在正口、恰河、岔口、周家村一带。主要有紫云坑、庙前坑、恰河坑、苏川坑、清溪坑、车川坑、中河坑、樟坑等。[41]

紫云坑

紫云坑位于周家村东叶家山,主要石品是紫云石,大部分颜色呈紫红色或猪肝色,也有部分带有青绿色的斑纹,石质比较粗糙,但发墨很快,独树一帜。[40]

庙前坑

庙前坑位于周家村庙前公路的旁边,石质的颜色为青灰色,石品可以明显看到水波浪纹、金星、细罗纹、眉纹等。颗粒度比较均匀,发墨很快,色泽次于龙尾石,可做一般的砚材。[40]

安徽省休宁

休宁的砚坑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皖赣交界处的障公山区。主要有大连砚坑、岭南乡砚坑、冯村砚坑等。[42]

砚雕风格

粤派

粤派又称为广作,是广东端砚的艺术风格的总称。其主要的特点为注重雕工,雕刻方面则多采用细雕、线雕、浅浮雕,并且适当的辅以深刀的婉转、精细、流畅、轻盈雕刻。雕好后的成品构图饱满,整体感很强。[43]缺点是大部分的砚作都在承袭仿古,并无创新,缺少艺术构思的灵魂,雕刻繁琐。[44]

徽派

徽派砚雕的主要特点则是注重砚的内涵和立意,因材施料,展现纹色的天然本色。大部分雕刻使用浅雕和浮雕,深雕使用较少。所雕刻的线条遒劲有力,刀法细腻自然。成砚选择的题材较为广泛,简洁大方。缺点在于部分砚过于的强调意境,从而让人难以理解。还有一些砚过于的彰显纹色而失简。还有部分砚太过于文气,而让人难以理解。[45]

文人派

文人派顾名思义就是文气十足。自古以来,文人都喜欢舞文弄墨,却不善于雕刻,不过文人对文化的理解、对砚的主题、思想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所以在制作雕刻砚台的时候,会极力的追求简洁大方的规矩形或天然质朴形,有的还会保留石皮。装饰方面很少刻纹,大部分会镌刻砚铭。故雕刻的刀法精细,简练,感觉是粗犷和天然的结合。缺点则是“艳春白雪,曲高和寡”,群体非常的有限。[46]

苏派

苏派又称为吴门派,是流行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一带的砚雕风格。其特点是以砚石原形稍微加琢磨为主导思想,不拘束于形式,制作起来比较随意。雕刻的线条大胆,深浅雕刻层次分明,成砚古朴典雅,自然华美。缺点在于纤细由于使之力道不够,有小家碧玉的意思,缺乏大家闺秀的风范。[47]

海派

海派是民国时期上海一带的一种写实砚雕流派。其特点以摹刻大部分为自然物体,比如花草、鸟兽、青铜器等等。雕刻的时候常以各种的雕刻手法相结合,摹写传神,技艺独特。不过,这种雕刻手法虽然意趣盎然,但如果缺少生活来源,机械的模仿只会显得俗气和匠气。[48]

官作

官作是清代宫廷造办处雕刻形成的一种砚雕技艺。不过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流派,因为其只是将粤派、徽派、苏派等砚雕风格的匠人汇聚在一起,根据帝王的喜好雕刻砚品。总结起来就是“雅、秀、精、巧”四个字,给人感觉威严端庄,富丽华庭。缺点在于缺少率真和生活情趣。不过,其严谨的作风和精湛的技艺仍为做多匠人所借鉴。[49]

传承保护

歙砚,因产于古歙州而得名,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50]其不仅是实用品还是工艺品,它融绘画、诗歌、书法及雕刻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传统的艺术类型,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所追捧。经过多年的创新与发展,歙砚已经成为高雅、珍贵的礼品,对繁荣祖国的文化艺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都起到很大作用。[51]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制作技艺,2006年5月20日,歙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52]汪鸿欣蔡永江郑寒王祖伟曹阶铭成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6]
为了推进歙砚制作技艺的继承、研究和发展,促进歙砚原产地的建设与保护,2006年8月,歙县组织成立了“歙砚协会”,致力开发歙砚佳作精品,打造歙砚产业集群。[53]
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54]2014年,婺源朱子实业有限公司因“传统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5]
为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在活态传承、保护传播、培养后继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21年,黄山市古城歙砚有限公司因“歙砚制作技艺”入选2022—2024年度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56]

所获荣誉

2004年,安徽省歙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歙砚之乡”荣誉称号。[10][11]
2006年,歙砚制作技艺入选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7]
2010年,黄山市古城歙砚“和氏壁”品牌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58]
2015年,“歙州”牌歙砚荣获“安徽老字号”。[59]
2017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江西省婺源县“中国歙砚(原产地)之乡·婺源”称号。[12]
2017年,“和氏壁牌歙砚”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58]
2022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江西省婺源县“中国歙砚(原产地)之乡·婺源”称号。[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歙砚主要的砚石坑口分布
四大名砚.歙砚
歙砚的鉴别和欣赏
==四大名砚==
 歙砚古罗纹坑古犀罗纹
认识歙砚(石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