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戴文篆刻作品微展
userphoto

阅读量转藏数2015.06.25

关注

戴文,一九六四年七月生,重庆市人,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

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西泠印社社员。

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篆刻委员会主任。

戴文篆刻作品:

戴文●本立而道生

戴文●字水宵灯

戴文●古化为我

戴文●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戴文●枕善

戴文●其曰可读

戴文●柳阴堤畔闲行

戴文●味无味处君知否

戴文●乞得名花盛开

戴文●赏雨茅屋

戴文●清溪浅水行舟

戴文●抚琴听者知音

戴文●以无所得故

篆刻艺术史上对古鉨的认识比较晚,尽管明代个别印人有取法古鉨的,但真正理解古鉨并取得成就的则在晚清之后。这大概与人们认知金文、甲骨文以及古鉨文字有关。古鉨印盛行于战国,七国文字相近而不尽同,各诸侯国古鉨亦各具风格。因此印人理解认识古鉨远晚于秦汉印。于是,人们张口便是印宗秦汉。黄牧甫把金文导入古鉨,解决了古鉨文字本身量少的缺点,也为古鉨的形式开拓了新的可能。经过百余年古文字研究的深化,新发现的古文字数量的增加,易大厂、简经伦等一批印人的各种尝试,如今逐渐成为与秦汉印相应的另一种篆刻形式。观看当今篆刻作品展,可以看出古鉨所占比重接近半数,可知当代印人们对古鉨的热衷程度。其原因之一,是古鉨文字与结构的自由发挥、组合,让大家看到了有别于秦汉规范一路印风的可能性,适合各种写意表达。然而,也正因为它的自由性,使很多印人忘乎所以,脱离古鉨本质,而走火入魔。因此,真正能够理解古鉨,把古文字合理运用并进行创作的篆刻家并不算多。戴文是其中的佼佼者。

戴文●午倦一方藤枕

戴文創作古鉨之成功,首先在于他的古文字功夫。这原本是古鉨创作的基础,但擅长于此道并非易事,需要对古文字有全面深入的认知和把握,且需要有化甲骨文等各种字体为特定且统一的金文体系甚至新造古文字的本领。戴文金文书法可以看出他已完全掌握了这种能力。其次,戴文很好地把古文书法导入篆刻创作,使其创作的“古鉨”具有戴氏书风,真正做到“印从书出”,合理地把古文字“印化”,穿插安排于印中。尤其是多字印,更见其布局本领。试看戴文的每一方古鉨作品,均可看出其源自金文书法又精心布局于一印的能力,均整而富变化。再次,戴文刀法的多变丰富了其作品的金石意趣。篆刻不同于书法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以刀刻石,因人而异而形成了各种不同“刀法”。单刀、双刀,冲刀、切刀,还有披削刮擦等等,这些都为戴文所综合运用且非常得当,無論朱白,駆刀如笔,徐徐冲切,生澁而厚重。

戴文●渔火一江星

金文結字、古鉨布局、生澁刀法,完美體現了的戴氏屬性,使其創作既具战國古鉨氣息,又有青銅銘文的大氣厚重,加之邊框的平衡處理,使得其作品古典而現代,文字隨形大小穿插,自由自在中見精整。這使得他的作品從眾「當代古鉨」創作中脱穎而出。戴文在古鉨創作上的成功,值得當代從事「古鉨」創作的印人學習、深思。

鄒 濤

乙未年初夏于九松园

戴文●月下东邻吹萧

戴文●歌乐山下居

戴文●更与何人说

戴文●金樽清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邹涛:食金石力 养草木心
篆刻创作“三法”把握的分寸和尺度
甲骨印人苏金海
罗福颐篆刻
田忠利:与古为新——关于篆刻艺术创作的思考
青少年书法杂志| 蒋维崧临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搜索
热点新闻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