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石千古名篇《太湖石记》

赏石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因为历朝历代文化名人的赏玩和传播,使得中华赏石艺术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若论文人雅士的赏石之风,晋代陶渊明醉卧“醒石”之上可谓是开创了先河。但赏石之风盛行乃始于唐朝,就赏石文化名人而言,诗人白居易和他的《太湖石记》可以说是最杰出的代表。

《太湖石记》作为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第一篇全面阐述太湖石的收藏、鉴赏方法以及理论的散文,在我国赏石文化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

全文第一段:

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诚哉是言,适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而我们为何偏爱它呢?白居易回答:古之达人,皆有所嗜,诚哉是言,适意而已。适意,即是称心合意。

因为,赏石能够合适我们的志趣,所以喜欢石头。这句话,可谓是道出了历代文人雅士嗜石的原因。

那么,赏石如何适意?

白居易的回答是: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这句话更是精辟的概括了赏石的真正意义:

奇石是缩景的艺术,把大自然的山岳、洞壑缩成一拳,这是空间上的思考,而在时间的维度上,千里一瞬、坐而得知,说明奇石能使我们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精神享受。

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后世评论《太湖石记》堪称《石经》,其不仅对太湖石的形态作了细致的描述,还对奇石的功能做了高度概括,特别是对牛曾儒的赏石甲乙丙丁的分级评论进行了描述,可以说是在科学和文化的角度上对奇石进行了剖析。

今天我们再看这篇文章,会发现《太湖石记》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还是一篇代表了唐宋赏石文化最高水平的论文,当真是我国赏石文化的奠基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恒爱石的传说
艺术家陈中林笔下的石之美
“天下一人”宋徽宗——《宋徽宗》领读开篇词
【圈·杂谈】石因人秀,人因石雅
行走的风景——赏奇石,看石的“怪”“丑”之美
观佳艺术|中华赏石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