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感悟铸印魂——宁斧成闲章赏析

前不久,杭州西泠印社拟定出版两套名家篆刻作品“原拓本”,分别是齐白石、宁斧成两人的遗作。为完成宁斧成先生这部“原拓印集”,宁老之子宁绪复先生偕外甥钟声先生把“淡墨斋”(宁老斋号)的弟子王耀先、杨曾葳及我三人召集在一起定夺此事。由于84岁的师兄华非先生年高体弱,又有天津文史研究馆的工作在身不便来京,而学识渊博的凌士欣先生旅居国外,也难以直接参与这项工作,这副“担子”只好由我们硬扛了。 工作一铺开,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量印作中没几块像样的章料,大多是老爷子自采、手锯、一块块亲手打磨而成的。我们将这一块块印章原石刷洗干净,顺手拓出印痕,附上释文,边赏析,边分门别类地包好、登记,以便提供编纂集成。这也是我暮年补课老有所学的机遇。

图一

在宁老诞辰105周年之际,我曾为《书法报》撰文《怀念宁斧成先生》,追述了宁老如不辞劳苦的园丁,对我们青年一代书画篆刻爱好者培育、教诲的事迹。而今又引发了我50年前驻守在祖国南疆军营时的记忆——品味宁老寄给我的《斧石痕》(见图一),其字法的变通、章法布局、刀法的运用都对我产生了深深的影响。然而,在习印的初级阶段,我尚未注重对其闲章题材、内容的探究。这次清理先生的遗作,品味他那意趣横生的闲章、款识,方使我感到这些印作大多是他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抒发的人生感悟,如民间文学中的随笔、杂谈、谚语。例如他镌刻的“书不可不读”“人贵自立”“学习雷锋”“面向大众”“磊落光明”等等,这些入印的题材既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又体现了作者以之鼓舞人们向着崇高的思想境界进发的历史责任感。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书画篆刻界早已享有盛名的宁斧成先生,在临习吴昌硕“石鼓文”的同时刻下了“无以为名”的闲章,边款曰:“缶庐篆刻,浑厚苍古,有独到处,为近代宗匠,非学所能。”无论是激励自己、勉励同道的“吾日三省”(见图二)“不容易”,还是表白身世的“白屋白丁白首人”“寒士生涯”,以及自嘲、自谦、淡泊名利的“半瓶斋主半文盲”(见图三)“胆大手黑脸皮厚”“好在知者少”“不值半文”……这类将人生感悟、表达志趣的题材融入印艺,用于书画令人喜闻乐见,独立欣赏可引发人们的联想。这便是宁斧成先生闲章作品中的显著特色。

图二

图三

图四

在宁老的遗作中,我们见到一方文为“马肿背”的闲章,经探讨,方知这是作者有意借用对“驼峰”的误解这一典故提醒自己“要开阔视野,多长见识”,同时也是对见识短浅、不懂装懂者的告诫。以篆刻这一传统形式创作的闲章,其题材广泛,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多彩,堪称中华“印文学”的展现。宁斧成先生生前好友,原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篆刻系主任孙竹先生有云:“篆刻是集书法、画法、刀法、印法的综合技艺,是中国书画作品的组成部分,可为书画服务,但不是书画的附庸,是可供人们独立欣赏的‘独立艺术’。”赞宁斧成先生“……其人耿直性怪而有奇气,平易近人,书、画、印皆臻妙境,风格独特,在传统中得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我品味着宁老那一方方闲章,仿佛见他手持一面明镜又来到我们身边,以之对照他自己的艺术人生,同时又传递给同道乃至当今自命不凡、自我标榜的“艺术大师”一一对照,镜子里映出的是宁斧成先生篆刻的一枚闲章印痕——“留得人间论短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画篆刻闲章“词语”解析
书画篆刻中常用的闲章“词语”意思
书画篆刻闲章词语解析[转]
书画闲章朱文方印近作:妙境
「转」书画篆刻中常用的闲章“词语”意思
闲章撷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