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径8000公里,质量增加40%,这样的地球原来才是我们的祖师爷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523期 地球的形成来自星云假说,这个说法是这样的俄,太阳系是由天体物质(比如气体、尘埃)吸积形成的。本质上,一团巨大的尘埃和气体(也称为太阳星云)因向中心引力坍缩而最终产生围绕太阳的原行星盘,然后吸积形成行星。如果这个理论是对的,那为什么行星的成分会不同呢?至今未知。幸运的是,我们可能对这个谜团取得了进一步的研究进展,来自布里斯托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以全新的视角探讨了这一课题,通过研究地球样品和陨石,他们揭示了地球和火星等行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这篇论文被自然科学期刊收录,天文学家们通过比较地球、火星和小行星灶神星的岩石样本中镁同位素的含量,发现一个可能的解释,能够说明为什么镁元素的分布却有较大的差异。

这个问题在科学界一直没能得到解答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随着行星演化或者随着时间的流逝,镁元素百分比也会发生变化,但这个说法没有直接的证据,也仅仅是推理。布里斯托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如果我们对地球、火星和灶神星进行同步数据分析,有可能找到原因,因为地球和火星都是类地行星,而灶神星是小行星,没有足够的质量形成行星,可以作为一个对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布里斯托大学的科学家采用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对地球岩石、火星和灶神星的陨石样本进行分析。这种技术相比以往任何方法,获得的镁同位素定量测量的精度最高。他们的研究结果是,相比球粒陨石,地球、火星和灶神星的镁较重。由此,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他们发现地球、火星和灶神星的镁同位素含量,不能用太阳星云冷凝来解释。第二,对重镁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行星的质量在形成过程中会因反复的汽化失去40%。

同步利用对地球、火星和灶神星的岩石样本中镁同位素的高精度测量,科学家发现镁同位素的变化是由硅酸盐蒸气损失造成的,并出现较轻的同位素,估计地球40%的质量是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的。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也就是说,在地球形成之时,质量比目前更大,半径可能在8000公里,质量增加40%,这样的地球原来才是我们的祖师爷。

但是由于硅酸盐蒸气损失,导致了地球成分特殊。科学家认为这个说法可以解释地球和火星的形成演化中经历的事件,在吸积过程中,物质团块相互碰撞,形成更大的物质团块。在碰撞的过程中,速度很大,导致温度急剧升高,因此会损失一部分物质,也会把物质积累起来,最终形成了现在地球。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研究揭示了地球和火星是如何形成的
或许是来自水星的第一块陨石NWA7325,一块绿色含镁量极高的石头
科学家揭开地球形成之谜:微行星熔岩蒸发
太阳持续升温, 未来地球温度将达到100度,我们如何另寻出路?
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宇宙未解之谜?人类的身体由古老的星辰构成,那星辰从哪里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