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戏曲百科 | 谈谈戏曲中的行头,知识点哦

行头,古代对戏曲服装的称谓,沿用至今。也可用以泛称一切戏曲演出用具。出自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 延寿马 ,我招你自招你,只怕你提不得杖鼓行头。” 清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

在戏曲史上,有“江湖行头”、“内班行头”、“私房行头”及“官中行头”等类别。

江湖行头:一般为无固定戏主、四处流动演出的民间职业戏班所用的行头。清代昆曲的江湖行头,如《扬州画舫录》所记,分衣、盔、杂、把四箱。这类民间戏班限于经济条件,一般只有一副行头,如袍带戏,蟒、靠不敷应用时,只能照顾主要人物。

内班行头:《扬州画舫录》称:“盐务自制戏具,谓之内班行头。”内班,是以扬州大盐商为戏主的戏班,备皇帝南巡时承应演出。其行头较一般为豪华,有各种特制的衣装、砌末,如小张班演《牡丹亭·游园惊梦》有“十二月花神衣,价至万金”;百福班演《西游记·北饯》有“十一条通天犀玉带”。盐商借此卖弄阔绰。内班行头中也有一些好的创造,如设有各种“全堂”,演《琵琶记》的《请郎花烛》用红全堂,《风木余恨》用白全堂(均见《扬州画舫录》),有意识地运用色彩来渲染气氛。

私房行头:是演员个人自备的行头。乾隆年间,秦腔演员魏长生曾自备头饰(《日下看花记》);昆曲演员巧官,“为纱帽小生,自制宫靴,落落大方”(《扬州画舫录》)。这是私房行头的滥觞。其盛行则在近代。

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晚近虽二路脚色,皆有私行头,以旦脚、小生为甚。”有了私房行头之后,就把戏班公用的行头称为“官中行头”,有的剧种称为“堂众行头”。私房行头的兴盛,同主要演员收入较高有关。一些经济收入高、艺术上有追求的演员,就在装扮上有自己的特殊讲究,戏装行业的设计、制作人员,往往结合演员的意图,在服饰的质料、色彩、样式、花纹方面作种种创新。除职业演员外,某些戏曲业余爱好者(票友)也自备若干新颖行头,作串演之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戏曲行头不可“张冠李戴”!!!
清代扬州盐商与戏曲
从《扬州画舫录》看两淮盐商
「永和话梨园」徽班之首的三庆班和北京西城
戏曲戏班
春台班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