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一下中科院2020年度取得突破的那些黑科技,量子通讯上榜

近日,经专家评选和网友建议,中科院确定了2020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和科技创新亮点成果,这些黑科技都有哪些呢?

下面带大家盘点一下。

先来看看科院2020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1. 千吨级“液态阳光”合成项目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该项目发展了两项催化技术,电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绿色甲醇,集成创新了液态太阳燃料合成全流程工艺装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该项目将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进行转化,首次将太阳能规模转化为液体燃料,提供了高压输电之外的太阳能利用新途径,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全新技术。

2. 中国科大“托珠单抗+常规治疗”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和附属第一医院联合攻关团队研究提出的“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方案作为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治疗手段,被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向全国推广。该治疗方案可通过阻断炎症风暴进而阻止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变,缩短患者住院和在ICU治疗的时间。

3. 中国首台无烟煤原料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该装置实现了安顺无烟煤的高效清洁气化,充分验证了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极强的煤种适应性,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6600余万元。该装置有利于提升我国合成氨领域的环保水平。

4. 科院合作研发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及中和抗体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微生物研究所拥有该疫苗的独立知识产权,该疫苗与基于RBD单体的疫苗相比,免疫原性大幅提高,与传统灭活疫苗相比,生产安全性好、成本低,更易于大规模生产。

5. 科院联合研发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三期试验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等,该灭活疫苗获得阿联酋卫生部颁布的III期临床试验批准证书,成为全球第一款获批III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灭活疫苗。

6. 自动分拣设备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效率比人工分拣提高2至3倍。设备成本只有进口产品的1/5至1/4。目前,已初步构建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智能装备产品体系,在中科院“弘光专项”支持下,分拣系统不断升级,实现了产品系列化,加快了其在快递、电商领域的推广应用。

再来看看科院2020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1. 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关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在病原鉴定与溯源方面,最早检测到新冠病毒基因并首个成功分离出病毒毒株,作为国家卫健委指定机构之一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病毒序列;发现新冠病毒进入细胞的详细分子机制,为研发针对新冠肺炎的新型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检测技术研发方面,合作研发的6个新冠检测产品获国家药监局审批,15个产品获欧盟CE认证,产品销往德国、巴西等多个国家。在疫苗及抗体研发方面,成功研发国内首个获批临床试验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全球首个获批Ⅲ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灭活疫苗、首个在中美两国同步开展I期临床研究并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FDA的临床试验许可的中和抗体。同时,在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融合蛋白疫苗、AAV腺相关病毒疫苗、VSV病毒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研发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在药物研发方面,发现托珠单抗、痰热清等有效药物,纳入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自主研发干细胞CAStem注射液,纳入新冠肺炎治疗“三药三方案”。此外,在诊断设备研制、病毒信息库建设、心理援助、推动国际抗疫科技合作等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2. 助力嫦娥五号月球样品采集 嫦娥四号成果持续产出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上海天文台、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属研究所等,

                          

3. 科院科技成果经受住“奋斗者”号万米深潜试验检验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金属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声学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

                          

4. 参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研制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创新院、上海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国科学院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全方位参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建设,是参与任务面最广、任务类型最多的部门,成为北斗三号系统研制建设和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5. 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首次获得喀喇昆仑山脉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样本,初步估算了亚洲水塔的冰川储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径流量之和超过9万亿立方米,为国家水资源保护战略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科考成果也是联合国发布的《团结于科学2020》的重要内容,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

6. “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望远镜系统整体性能稳定可靠,具备了开放运行条件。近一年来,FAST在脉冲星发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快速射电暴相关研究成果入选《自然》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 

                          

7.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等研究取得突破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纠缠的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一个数量级,并且通过物理原理确保了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成为量子通信向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

                          

8. 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该研究不仅揭示了蝗虫群聚的奥秘,而且使蝗虫的绿色和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美国科学院院士莱斯莉·沃斯霍尔在同期《自然》上为该项工作撰写专文,德国马普化学生态研究所所长比尔·汉森对该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9. 古DNA揭秘中国史前人群迁徙动态与族群源流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该研究工作将中国史前人群遗传与演变历史直接呈现出来,填补了东方尤其是中国地区史前人类遗传、演化、适应方面的重要信息。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上。

10. 直接测量宇宙最强磁场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迄今为止人类直接且非常可靠地测量到的宇宙中最强磁场,比此前美国宇航局“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者”卫星保持的最强磁场测量结果纪录提高约60%。相关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

                          

11. 科技支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取得重要成果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海洋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等 ,

研究成果为主席在第75届联大宣布将设立“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奠定重要基础。

12. 在磁性外尔半金属中首次提出“自旋轨道极化子”新概念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相关成果于2020年11月5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年11所高校上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强校有哪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介绍
减毒活疫苗
现代才女(41)陈化兰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即将开打!
[首藏作品](6597)探索未知,为科技强国筑牢根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