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左传》:位高贪心重,一定遭报应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记录的第一场战争。战争的一方是哥哥郑庄公,另一方是弟弟共叔段。战争本来可以避免,因为在双方翻脸之前,郑庄公给共叔段发出了三次警告,而共叔段一次也没有理会。

郑庄公和共叔段是亲兄弟,郑武公和武姜所生。郑庄公出生时因为难产惊吓到了母亲武姜,所以从小就被嫌弃,而弟弟共叔段则倍受母亲溺爱,为此武姜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但都遭到拒绝。

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武姜又请求将制邑(虎牢关)做为共叔段的封地。因为制邑地势险要,所以郑庄公没有答应,但也表示其他地方可以随便挑,最后共叔段选择了京邑。

幸亏郑武公不是禁不起耳边风的昏聩君主,否则来个废长立幼,遭到母亲嫌弃的郑庄公的处境就会很危险。郑庄公即位后没有因为争立太子一事而责罚共叔段,反而为他提供了优厚的政治待遇和生活环境,足以证明自己是一位忠厚仁慈的兄长。

共叔段到了封地京邑后,大搞违章建筑,城市规模远远超出了先王法度,被人称作京城大叔。大夫祭仲向郑庄公进谏,对待僭越的隐患要斩草除根,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坏事儿干多了一定会栽跟头。这是郑庄公发出的第一次警告。

不久之后,共叔段开始插手西部、北部边境治理,令其听从自己的指挥。这次是大夫公子吕向郑庄公进谏,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郑庄公说:“无庸,将自及。

用不着动手,灾祸会自动上门找他。这是郑庄公发出的第二次警告。

接下来共叔段又侵占周边的公共土地,划归自己管辖。公子吕再次进谏,说不能再等了,如此纵容下去,共叔段的势力不断壮大,会得到不明真相的群众的支持。郑庄公依旧不为所动:“不义,不䁥,厚将崩。

干坏事儿不会有凝聚力,乌合之众很快就会垮掉。这是郑庄公发出的第三次警告。

如果共叔段听取了任何一次警告,立即见好就收,那么郑庄公即便有心想除掉他,也找不到讨伐他的借口,面对共叔段已成事实的非法所得,郑庄公只能吃哑巴亏。但共叔段非但不领情,还自以为得意,最终利令智昏,走向了绝路。

共叔段集结兵马器械,阴谋偷袭都城新郑,与武姜约定日期,届时武姜派内应打开城门。郑庄公对他们的活动早有警觉,获悉暴乱日期后,觉得时机已到,说:“可矣。”派公子吕率军征讨京邑。京邑群众全部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邑,郑军也追到了鄢邑。公元前722年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出逃到了卫国的共邑。

上述一段故事,《春秋》只用了六个字进行记载,就是广为人知的“郑伯克段于鄢”。《左传》作者高度评价了这个“克”字,说既讽刺了弟弟共叔段以下犯上目无尊长,也责备了郑庄公没有尽到教诲弟弟的责任,而兄弟争斗的残酷又仿佛两国交战。后人因之附会阐述“克”字的微言大义有多么多么的好,多么多么的深刻,但《春秋》自此之后记载的很多战事,不论是同一国家兄弟相残相杀,还是国家之间的恃强凌弱灭国绝祀,却再也没有用到这个“克”字。这个孤立的“克”字,其意义显然被《左传》作者有意抬高了。

仔细阅读这个故事就会发现,手足相残的责任完全在共叔段一方。争立太子,干扰政治秩序;无视制度,扩大城市规模;插手军务,扰乱边疆;强占公共资源,扩大私人领地。共叔段俨然为自己立起了在野领导人的人设。面对郑庄公的三番警告,依然不收敛、不收手,罔顾政治规矩,屡屡触碰红线,利令智昏之下,竟然试图举兵颠覆政府,郑庄公从国家稳定的大局出发,不得不舍弃亲情,毅然出手平叛。在国家大义面前,亲情友情不值一提,所以共叔段落得逃亡国外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

后人多指责郑庄公欲擒故纵、不教而诛的卑劣手段,却忽视了共叔段贪婪无度、践踏国法的无耻行径。那些身居高位却贪心不止的人,就是共叔段,就是国家的敌人。对待他们,就应该象对待敌国一样残酷无情,丝毫不能有怜悯之心。这才是《左传》作者有意抬高“克”字的真实目的。

(隐公元年)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伯克段于鄢(历史事件)
丛治辰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故事——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真是狠人,纵容弟弟做大谋逆,占理后又出手无情!
春秋故事编:郑伯克段于鄢
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件大事,更是兄弟反目的最佳案例
细读《郑伯克段于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