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西游记》之孙悟空的初战为什么选在阎王殿 ——如来佛祖和地藏王菩萨的默契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人类对死亡怀有莫名的恐惧,同时又怀有无限的好奇,所以只要故事与阴曹地府有关,那么不管剧情狗血与否,读者都会不由自主地屏气凝神,耐下心来看个究竟。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爱惹事。当初离开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时候,菩提祖师就说:“你这去,定生不良。”而孙悟空也确实没有辜负祖师的信任,下山后,很快就用行动证明了祖师的预判能力。

在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里,孙悟空回到了花果山。他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打死了水脏洞里的混世魔王。但这算不上是惹事,因为混世魔王在孙悟空下海学道的时候强占了水帘洞,而且还欺负猴子猴孙,所以孙悟空打杀混世魔王,只是为了讨回一个公道。尽管出了命案,但这件事追根溯源,终究是正义的一战。

在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里,孙悟空才开始惹事。

孙悟空本来是想在龙宫惹事的,但是没有成功。

到东海龙宫耍横,强行索要了一身行头和一块神铁,好像事情闹得很大,但实际上这点损失对富有四海的老龙王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即便是被孙悟空视若珍宝的如意金箍棒,在老龙王眼里也是一般般:

(闻听神铁这几日霞光艳艳)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

所以龙宫借宝,虽然是孙悟空主动惹事,但是因为被招惹的对象始终克制而没有发生武力冲突,所以这件事也就可以看成是没有惹事。更何况借宝一事虽然在老龙王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但毕竟还是亲口答应了。即便是在逼迫之下签订的不平等协议,签订了也是要遵守的(可参考香港回归和北方领土割让),怨不得别人。事后估计老龙王不断嘀咕这件事,觉得平白无故地被一个不知名的小毛猴子欺负,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这才上天告的御状。

但是紧接着孙悟空醉闹阎王殿,性质就不一样了。这一次是真正地捅了娄子。

听说自己阳寿该终,“把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检阅生死簿子,看到[魂]一千三百五十号文件注着孙悟空“该寿三百四十二岁”,盛怒之下“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

打死公职人员,破坏了社会稳定;故意损毁档案,打乱了六道轮回。孙悟空捅的这个娄子不能被阴曹地府原谅,这才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刀光血影。

孙悟空回阳后,“冥司秦广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表文”上天告御状。表文内容很多,但核心就是指控孙悟空两条罪状:一是不服拘唤;二是打绝九幽鬼使。

粗看两条罪状,是有这么回事儿,但是仔细琢磨琢磨,细节却值得商榷。

不服拘唤,主责固然在孙悟空,但是却不能掩盖阎王对孙悟空战斗力估计不足的失误,在这一点上阎王习惯了“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的传统,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不但“派人去捉拿他反被他捉(滨田语)”,还导致两个勾死人“丢了卿卿性命”。

打绝九幽鬼使,这个罪名则是明显地夸大了。孙悟空尽管大闹阎王殿,但是只打死了两个勾死人,因为看到大事不好,牛头马面判官阎王等等早就跑的跑躲的躲,都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如果说九幽鬼使是勾死人的官方称谓,那么阴间总共只有两名九幽鬼使,未免太少了,世间每天那么多人赶赴地府,都是谁领走的?难道这也要依靠大家自觉,主动地“地狱无门自来投”吗?如果说九幽鬼使另有其人,那么阎王的表文里就是撒了弥天大谎。

夸大被告的罪责,无非是要让对方承受更为严厉的惩罚,目的是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阎王激化矛盾的效果很快显现出来。玉帝闻言李天王第一次与孙悟空打架不能取胜,惊讶道:“这妖猴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就凭这一点,说阎王是想借刀杀人灭口,一点儿也不冤枉。

那么阎王冒着欺君之罪也要夸大孙悟空的劣迹,利益在哪里呢?或者为什么急于让孙悟空承担不应承受的惩罚呢?

我们还记得阎王在受到孙悟空威胁时,脱口而出了一句话:

普天下同名同姓者多,敢是那勾死人错走了也?

大凡不经意间冒出的一句话,往往道出的是实情;而经过深思熟虑的一番话,那都是利益权衡之后的结果,可信成分就要大打折扣。

所以勾死人拿错人的事情以前肯定发生过,阎王夸大孙悟空的劣迹,就可以让其遭受更严厉的处罚,也就可以让这些事情永远不被外人知晓。

勾死人还会拿错人?阎王殿真有这么黑暗吗?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一章,给出了答案。

唐太宗还魂。阴司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崔珪,在阳间是魏征八拜之交的兄弟。崔珪在检阅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时,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之后再将簿子呈上十王。判官即兴一笔,就给唐太宗延长了二十年阳寿,而十殿阎王却不辨真假,放其还阳,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本本主义。

李翠莲还魂。均州成功人士刘全,因为夫妻吵架媳妇李翠莲自缢,遂心灰意冷,情愿奉唐王旨意到阴司进瓜果,答谢十王宽宥之恩。那阎王查看生死簿时,发现夫妻二人都有登仙之寿,急差鬼使送回。

鬼使启上道:“李翠莲归阴日久,尸首无存,魂将何附?”阎王道:“唐御妹李玉英,今该促死;你可借他尸首,教他还魂去也。”

拆东墙补西墙,应付了事。阎王尸位素餐、对本职工作疏于管理的真相暴露无遗。

通过以上两件事,足以证明阎王殿的生死簿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领导决定该拿什么人和办事人员拿来什么人,都是随机的,所以直到现在还有“死的随机”这样一个说法。

人是三界之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语)”,虽然人没有什么道行,但也不能就这么被任意宰割。阎王这么做就不怕有人出面吗?或者阎王这么做的自信来自哪里?

阎王的法力并不高强,所以孙悟空才把他当作初战的首选。而法力低微的阎王能够这么胆大妄为,必然有所倚仗:他们的后面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大BOSS——地藏王菩萨。

前面说过,告御状是“冥司秦广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表文”,而那个表文,是“那十王都去翠云宫,同拜地藏王菩萨,商量启表”,所以说这个表文是经过地藏王菩萨严格审定的出府文件。

那么地藏王菩萨对生死簿持什么态度呢?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魔毒,圣显幽魂救本原》一章作了回答。

寇员外还魂。铜台府地灵县许斋万僧的大善人寇洪(字大宽)员外,被强盗撩阴一脚踢死,孙悟空为救其性命,又来到阴司。

十阎王道:“寇洪善士,也不曾有鬼使勾他,他自家到此,遇着地藏王的金衣童子,他引见地藏也。”行者即别了,径至翠云宫,见地藏王菩萨。菩萨与他礼毕,具言前事,菩萨喜道:“寇洪阳寿,止该卦数,命终不染床席,弃世而来。我因他斋僧,是个善士,收他做个掌善缘簿子的案长。既大圣来取,我再延他阳寿一纪,教他跟大圣去。”

直面他人的生死,就是这么任性。

一个部门表现出集体性塌方式腐败,有事儿没事儿就慧眼遥观三界的最高领导如来佛祖为什么不过问呢?要知道还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逃脱如来佛祖的慧眼。

这就需要分析一下如来佛祖和地藏王菩萨之间的关系。

如来佛祖喜欢讲课。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如来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回到灵山,立即开讲:

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得严。但见那天龙同绕,花雨缤纷。

如来讲得好,学生听的也好,“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而且如来不但自己讲课,还让弟子传经于四方,进行函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教育者的理想,是老师对学生的期盼。如来佛祖有那么多的学生,他如果希望学生超过自己,或者至少达到自己的水平——成佛,他完全有能力把很多人度成佛。但是即便是在佛祖身边耳濡目染多年的阿傩、迦叶,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尊者的身份。佛能度他成佛,所以佛的队伍一直不扩招,只能说明如来佛祖不愿意增加很多的佛。

传经是让你们好好学习的,不是让你们借此成佛的。

但是如果总没有人成佛,也交代不过去,本意就暴露出来了,所以这才设计出一个取经项目,让唐僧和孙悟空成佛。这样既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又可以给众人以成佛的希望。而新增加的这两个佛,一个是自己的徒弟,一个是徒弟的徒弟,渊源一脉相承。

佛能度他成佛,而菩萨只能度己成佛。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地藏王菩萨就是例外:他是唯一可以度他成佛的非佛人士。

地藏王菩萨发愿:“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菩萨本愿经)。”六道众生只要还剩一个没有度化的,我就不成佛。地藏王菩萨度了多少六道众生呢?如来佛祖也问过文殊菩萨这个问题,文殊菩萨回答说:“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本愿经)。”如来佛祖自己的回答也非常谦虚:“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本愿经)。

地藏王菩萨已经度了连佛祖都数不清的六道众生,而依着地藏王菩萨的心思,事业还远远不够,以后的度化工作还会没完没了。

如来佛祖是佛家的最高领导,既然他不希望扩招佛的队伍,那么面对地藏王菩萨这样的奇葩,就只能在工作安排上动脑子了。

地藏王菩萨是地位尊贵的菩萨,有自己的道场。

观音菩萨的道场在普陀山,他经常往返于道场和灵山之间。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峨眉山,他们两位在灵山听课的时候多,在各自道场的时候少。而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在九华山,但是他本人从来不在自己的道场,也不在灵山,他住在翠云宫。现在很多人到九华山烧香,却不知道地藏王菩萨根本不在道场办公。

地藏王菩萨就住在这样一个极端的地方。

大凡和极端沾上边儿的,都不会是简单的人物。

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里的万寿山五庄观观主镇元子,是观音菩萨也忌惮三分的地仙之祖,但是即便他的大殿之上也要供奉“天地”二字,可见“天”与“地”的神圣。

而作为“地”的极端的翠云宫,已经被地藏王菩萨占据了。“天”的极端在哪里呢?

天有三十六重。三界有二十八天,其中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其上是四梵天;最高是圣境四天。圣境四天中,太上老君住在三十三层离恨天兜率宫,元始天尊住在三十五层上清天弥罗宫,玉帝住在三十六层大罗天灵霄殿,三十四层《西游记》中没有交代,估计是剩下的三清之一灵宝天尊。

三清是道家最高精神领袖,玉帝是道家最高行政长官。显然地藏王菩萨在佛家的地位较之那四位在道家的地位,差远了。

但是地藏王菩萨却占据了一个极端。地藏王菩萨有什么资本可以和那四位比肩呢?

其实地藏王菩萨不但办公场所超标,在工作上也搞特殊化。

为了取经项目,位高如太上老君,也曾两次下界,收服金银童子和青牛精;势大如元始天尊,也会时不时召集众仙开个技术研讨会,以便给孙悟空留出钻空子捣乱的时间;德高望重与世无争的弥勒佛祖,也曾变个瓜农收服黄眉老怪;权力无边的如来佛祖,也曾亲自收服大鹏金翅雕、降服六耳猕猴;有这四位做榜样,其他神仙积极出人出力,哪怕是打酱油也要争取露上一面。

只有地藏王菩萨,视取经大业为无物,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翠云宫,也从没有谁想到过举荐他降服妖怪。孙悟空曾经因为真假猴王的官司贸然闯入过翠云宫一次,本来地藏王菩萨已经识破了六耳猕猴,可以建立功勋,但是他却不愿意说出来,而是把困难一竿子直接支到了灵山。所以地藏王菩萨是《西游记》里唯一一个在取经项目中没有出力、也不肯出力的神仙,单从这一点上说,地藏王菩萨的表现甚至比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弥勒佛祖还牛叉。这几位可都是和如来佛祖平级的高端干部啊!

地藏王菩萨为什么会有这个待遇呢?

前面说了,如来佛祖广传佛法,让众生学习佛法,但是却不希望众生成佛,因为如果众生都成了佛,那么谁还听他讲课?他的香火钱从哪里来?

阻止众生成佛,光依靠如来佛祖自己严格把控还不够,因为还有一个地藏王菩萨拥有度他成佛的人事权。所以如来佛祖要想达到队伍不扩招的目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地藏王菩萨的工作安置妥当。

“姑欲取之,必先予之”。如来佛祖安排地藏王菩萨在翠云宫办公,对里面发生的一切不闻不问,地藏王菩萨在那里享有无限崇高的地位,拥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而如来佛祖放弃的这一部分权力,也换回来了满意的回报,这就是成功地把地藏王菩萨软禁起来、与外界隔绝:人们连地狱都不乐意去,更别提去翠云宫了。

这样的安排足以把地藏王菩萨度化的风险降到最低:这就好比核武器,重点不在对方是否拥有,而在于不能让对方拥有使用的机会。地藏王菩萨在翠云宫里,大部分时间只有宠物谛听相伴,甚至想要让寇员外当个掌善缘簿子的案长,都被否决了。

那么地藏王菩萨会不会不服从安排呢?你和如来佛祖想到一块去儿了。正因为如来佛祖也有这样的担心,所以才把孙悟空的初战安排在阎王殿,目的就是为了考验一下地藏王菩萨的耐心。而结果是:地藏王菩萨依法向上级管理部门递交了报告。

报告里面写什么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地藏王菩萨遵守了规矩。

这样一来,如来佛祖总算是放心了。而在此之后,阎王殿再也没有被打扰。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

那么会不会有一心想要成佛的六道众生找到地藏王菩萨要求度化呢?对于这一点如来佛祖是丝毫不会担心的:主动要求上西天,你脑子有毛病吧?!

附送两篇赞,念念有好处。

地藏菩萨赞《地藏菩萨本愿经》

稽首本然清净地,无尽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

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

三世如来同赞叹,十方菩萨共皈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称扬地藏真功德。

慈因积善,誓救众生,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智慧音里,吉祥云中,为阎浮提苦众生,作大证明功德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本尊地藏菩萨摩诃萨。

地藏菩萨赞[唐]李白

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

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五彩图圣像,悟真非妄传。

扫雪万病尽,爽然清凉天。

赞此功德海,永为旷代宣。

还有一个问题:地藏王菩萨为什么会服从安排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傳說閻王殿裏有哪些官員
地府里的老大究竟是谁?悟空不敢闹,如来也让他三分!
阎罗王、十殿阎罗、地藏菩萨,谁才是地府老大?地藏菩萨又是啥来头?
西游记》里的地藏王菩萨,他是属于天庭还是佛教?
孙悟空大闹地府时,地藏王为什么不出手?
​西游|《西游记》,孙悟空成佛后的地位真的比观音高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