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太宗虚心纳了什么谏——读《贞观政要》之《任贤》《求谏》《纳谏》《直谏》

组建好的团队,制定好的政策,再顺畅地加以实施,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其他的追求是成功后洋洋得意的扯淡。卷二包括《任贤》、《求谏》、《纳谏》凡三篇,《直谏(附)》列于后。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孤木不成林,干成一件事,必须有一个好的团队,所以选拔官员的重要性要大于政令的得与失。所以坐上皇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裂土封王,加官进爵,选拔自己认为有能力的人,辅佐社稷。

《任贤》列举了八位贤臣。

房玄龄“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杜如晦“聪明识达”,魏征“犯颜切谏”,王珪“识见精通”,李靖知兵“无往不捷”,虞世南“志兴抗烈”,李勣出阵“动合事机”,马周“见事敏速”。

人有多大的境界就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吹牛逼不算境界)。

身边能够聚集这么多牛人,说明唐太宗是更牛的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他明白,谁都想用好人,但是最后用的都是自己眼里的好人。当然也可以用坏人,但那是利用,或者是羞辱,而不是任贤。

如果唐太宗没有这个气魄,牛人也不会来。

一直奇怪的是,开国那么多牛人,《任贤》里只写了八位,其他人服气吗?现在随随便便就是十佳、十大感动等等,有的更是远远超出这个数。但就是这八个人,也没有说他们有什么光辉伟大的思想,有什么先进的政治理念,只是说说他是哪里人,再写写他做过的一两件事儿,每人大概三四百字,这样的工作总结在现代人看来实在拿不出手。

但就是这点儿东西,后人如果谁认为自己比他们中的哪位强,那除了吃错药就是发神经。

坚持己见可以,力排众议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的行事作风。

《求谏》记录了唐太宗向臣子讲述的进谏重要性。

“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统治者对自己敢于揭短,要勇于自我批评。“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富忧劳,安能尽善。”统治者再聪明,也不免百密一疏。这就是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体会。所以尽管唐太宗威容严肃,为了听到谏言,“必假颜色”,该装傻还得装傻,一个人的智力有限,鸡不能管鸭子的事情。并且鼓励臣子,“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有话早点说,别等事儿大了。

联想到后代的一些领导人,无一不是日理万机,几天几夜不合眼,这除了能力不足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被别的事情分了心,比如为自己过去的行为或者遭受的冤屈进行辩解等等,这得费很多的心思。如果说都是为了国家,那么唐太宗可能操心的事情更多,毕竟那是他的家天下。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唐太宗积极求谏,好的就采纳,拿不准的就大家商量。

唐太宗求谏若渴,纳谏甘之如饴,绝没有以求谏之名,引蛇出洞,再自证其罪的想法。那是作死。

《纳谏》也举了几个唐太宗的例子。

放美人还家,停止修葺乾元殿,赦免养死御马的宫人,放弃临幸九成宫,停止索取名鹰以及奖励敢于触犯龙颜的大臣和太子等等。表明皇帝虚心求谏是真的,合理化建议每件都落实了。

《直谏》最难。魏征有言:“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进谏是臣子本分,食其禄谋其政,不值得单独书写,聪明的还会乘时而进,甚至察言观色。直谏不同,直谏有风险,出言需谨慎。领导心情好了,怎么都行,万一赶上领导心情不好,你这个谏言就会招来灾祸。直谏的最高等级就是尸谏,直接用生命向皇帝书写谏言,好处是不用操心皇帝采纳不采纳。

太宗身边不可能都是贤臣,封德彝就是一个反面典型,书中出现多次,净出馊主意。

“简点使右仆射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已上,简点入军。”强行征兵却不顾百姓疾苦,甚至最初还得到太宗的支持。最终是“魏征直谏,太宗乃罢。”

还好,书上写的例子都是唐太宗虚心接受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君臣之“谏”,不过是权力的游戏
虚心纳下谈何易
做良臣,还是做忠臣?这个人的一个回答,让历代皇帝都哑口无言
中国四大皇后之 长孙皇后
揭示真相:唐太宗为何亲手砸掉魏征墓碑?我们竟被骗一千多年!
公元637年,魏征将《谏太宗十思疏》呈献给唐太宗,成为一代明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