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墙巷内,看长沙老城旧貌

文/柳建球

长沙北城内靠近兴汉门有一条古老的小街,叫红墙巷。上世纪90年代前的红墙巷东接蔡锷北路,西接奎星楼。后来奎星楼被拆,才形成如今这样西连民主东街了。

红墙巷是长沙城内1000多条老街中的一条,曾有人把长沙6条有颜色的街名串联到一起,组成一副绝对,云:“青石(井)白沙(井)红墙巷,黄泥(坑)蓝粉(墙)赤岗冲”。


在众多被拆的老街中,红墙巷算是幸运的。它还保存着几分旧时的模样,让长沙的老居民们能够到此回忆古城旧貌。

红墙巷,因长沙县学宫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侧为长沙县学宫的围墙。明嘉靖九年,学宫改为文庙,学宫四周的围墙是用铁粉加石灰调配的涂料粉饰的,所以呈红色。此巷因靠着学宫的红围墙,故称之为红墙巷。附近还有文庙坪、小学宫街、学宫街等地名。

1937年长沙老地图中的红墙巷

红墙巷不过是长沙一条极普通的小街(巷)。但这条街不长,但却特别直。据说就是因为当时学宫的红围墙砌得直,随着围墙走的街当然就直了。

笔直的红墙巷,左边本来是原学宫的红围墙。柳建球摄

蔡锷北路今长沙师范附小系原长沙县学宫旧址。1983年,旧址一侧翻修改建为敦煌照相馆时,发现壁嵌“廉、节”二字石碑两块。此壁在学宫街与红墙巷之间,当为长沙县学宫的遗迹。碑为青石,石面莹净,字迹完好,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师范附小门前的长沙县学宫故址碑  图/愚工走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红墙巷中段的支巷文庙坪内,还留有不少学宫的遗迹:一座不大的石坊,据说是学宫的北门;一座两米多高的,用条石拼接而成的六边形麻石台基,即原来魁星楼的基础;一段不长的红墙,当然就是学宫的围墙。

现在红墙巷里除了这里有一点红墙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摄于2018年。

后来,这石坊、石台基,还有红墙,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庙坪这个地名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老字号挹爽楼的发源地,巷内湘菜名厨荟萃


红墙巷还是长沙城里湘菜大师的主要聚集地,据说长沙近现代有名的湘菜大厨,很多都是出自红墙巷。

红墙巷的湘菜馆 / 陈先枢供图

据《湖南餐饮老字号》记载,晚清时期,长沙北门红墙巷侧,系衡阳府台谭布仁的公馆,地名纱帽塘。

宣统元年谭布仁解职回长沙,由他和家厨集资开设挹爽楼。至民国2年(1913年)拆掉围墙,扩大经营,增加澡堂、菜馆、理发、照相等业务,生意火红,成为长沙北门一带的著名酒家。当时以胡辉元为首的名厨荟萃。

民国时挹爽楼的广告(节选)


后来成为名厨的舒桂卿是1917年进入挹爽楼学厨,师从胡辉元。舒桂卿也就是在这栋公馆里学到了湘菜的烹调原理,见识了官府湘菜的品质与品位。后来,成为白崇禧、李宗仁夸奖的一代湘厨。

也因为他,培养了不少当代湘菜名厨如弟子王墨泉、谭添三、周四安,成为业界翘楚。 

湖南省饮食服务业特级技师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谭添三(六排右三),1982年12月, 图源/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官网


文夕大火后挹爽楼迁至红墙巷左侧,由名厨袁善诚掌瓢,另有王春生、吴定安等协理,生意兴隆。

解放后,挹爽楼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门口那一带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亲有喜事要请客便一定会在挹爽搂摆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楼改名为群众食堂。1982年长沙饮食公司将挹爽楼恢复。可惜1991年因为城市改造,挹爽楼再次消失在长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红墙巷有三条支巷,除了位于巷中间的文庙坪外,还有巷东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圣里。

这是原文庙坪巷,现合并到崇圣里了。柳建球摄

上世纪70年代末,我荣幸的从单位分了一套两间无卫生间、无厨房的旧房作结婚新房,暗黑潮湿的房子位于红墙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里没有商店,要买生活物资便得出红墙巷,到蔡锷路和荷花池集贸市场采购。于是从那时起我便天天要与红墙巷打交道了。

那时,我们从蔡锷北路与荷花池、红墙巷的交汇口,走进红墙巷。巷口北边是一家红砖砌的老房子,开了个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转角房,后来开了家打印社,再后来又变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边是一栋进深颇长的旧房,是我女儿小学同学家。后来经过翻建,成了楼房。

红墙巷东口热闹得很。柳建球摄

到上世纪80代,我妹妹下岗没事做,便租了这家房子的门口处,摆张桌子做起房介生意。当时并没有现在这些全市连锁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这样的个体户。她们为了生存,为了扩大业务,也实行有限的互通业务。大家都凭信誉,你有客介绍给我,我有房便让你带客来看,生意做成了,两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园小区处,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锷北路进红墙巷后,巷口北边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对面还有一条走不通的小巷,里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这里洗衣的人络绎不绝。我的知青同学李丽秋便住在这条小巷口。

李丽秋就住在这条巷里,原来的水井已填没,都用自来水,井水便没有用了。柳建球摄于2018年。

现在富雅坪的入口不是这样的,因为红墙巷和富雅坪这个交汇处新建了富雅花园居民小区,临近蔡锷路的那边都建了门面,正对着红墙巷的一楼也成了门面。

红墙巷东段和富雅坪交汇处。右边是新建的富雅花园的大楼。柳建球摄于2019年

这些沿街门面后方才是九层居民小区。所以,富雅坪的入口便向西推进巷子几十米了。

长沙大火后,巷内幸存有几处老公馆


因为红墙巷在长沙大火时,没有全烧毁,所以街上还可以找到几栋老公馆房。红墙巷75号房便是其中一处,后被长沙市政府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红墙巷75号民居是不可移动文物。巷口的老房是后来拆的。网络图。

文庙坪巷对面有一座老旧公馆房,门口是石库门一样的石条门框,进门是天井,上下二层,有堂屋,有左右正房,左右厢房。我的一个知青同学唐雪妮回城后便住在这里。

她是我在八中的学姐,文化大革命前她可是长沙八中的优秀高中生,曾被湖北体院和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系同时录取。1963年,她曾是长沙市中学生运动会跳高冠军,在劳动广场比赛时,我曾亲眼见过她飞身过横杆夺冠军的英姿。那一刻五十多年来一直铭刻在我心中。

唐雪妮家就是这个旧房子里。柳建球摄

可是碰上1964年搞成份论,她家庭成份不好,亲父是地主,解放时被镇压,养父是长工。虽她自己生在地主家,也没过几天好日子就解放了,一直跟着当长工的养父过苦日子,可是到升学时,还是要算她是地主成份。不管有几个大学要录取你,一看到档案,便没有一所敢录了。她只好下农村“挖地球”了。

后来她在农村表现好,可是因为成份问题,入党不成,招工也不成。无奈之下,她只好跟一个贫农社员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女,以图改变儿女的成份。

到了总设计师开口放知青回城时,她和丈夫离婚回城,她丈夫为了为难她,三个儿女全都不要,一齐让她带回长沙。她回城后便分配在人民织布厂当厨工。1987年我们知青要聚会,我便去找她,才知她家住二楼一间正房里。我们去时她正带全家在糊火柴盒。我在她家看到一家四口住一间房,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卫生间是共用的,厨房是在堂屋里摆个灶。

火柴盒

我想,如果她当初进了大学,说不定中国会多一个全国冠军或世界冠军也有可能。当然,现在她的三个儿女都有工作,生活也变得好多了。

文庙坪巷口,曾有座福利工厂


我同学的家对面,也就是文庙坪巷口,有一排旧房,这里曾经开办过福利工厂。我有一个小学同学熊兴华就曾在这里工作过。

这是曾办过福利工厂的旧房,房子还是老的,却物是人非了。柳建球摄于2018年

熊兴华和唐雪妮一样也是个优秀学生。那时我是个调皮伢子,学习成绩时好时坏,班主任老师为了帮助我进步,便让胳膊上挂二条红杠的中队委熊兴华和我同座。可这个内向的女同学怎么能和调皮男同学合得来,这个帮助以失败告终。

1968年小学同学聚会时,我和几个同学到十间头她的家里找过她,当时她高兴地答应参加聚会。这之后,就没有再联系到她了,后来听人说,她曾在红墙巷这个福利工厂工作过,我去找时,这个工厂已不存在,而熊兴华早已不在这个厂工作了,我对着红墙巷的旧房子大大地叹口气。

这是1968年小学同学在原铁佛东街完小聚会时的女同学合影,前右三为熊兴华。柳建球摄于铁佛东街小学

熊兴华也是当年成份论的受害者,一个优秀学生下农村回长沙后,被分到福利工厂,谁都知道这是为什么。也可能她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新生吧?

红墙巷小学虽小,但教学质量好


福利工厂斜对面是红墙巷小学。红墙巷小学是我二个表哥读书的地方,因为我姑妈住在奎星楼,所以我从小随表哥到红墙巷小学玩过。

红墙巷小学比我们铁佛东街完小要小得多,这里甚至连一个较大的操场都没有。记得我女儿在这里读小学时,参加了学校田径队,每天放学后,都是她们教体育的朱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到留芳岭的湘雅医学院大操场练习。

红墙巷小学的朱老师(前右二)和他的小学生田径队员们,在湘雅医院学院的大操场边合影。前右一是我女儿。柳建球摄于1995年

虽然红墙巷小学不大,学生也不多,可每年的开福区小学生运动会上,红墙巷小学都要抢几个第一名。这和不到四十岁的朱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不知道他每天放学后,带学生到湘雅练跑步有不有加班费?他每天下班一定会是晚上7点多。

我女儿在朱老师的带领下,五年级第一次参加北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便夺得全区800米第一和400米第二。后来还因此作为特长生被周南中学提前录取。

红墙巷不但有朱老师这样的好体育老师,还有其他一些好老师,像我女儿一年级的班主任赵老师,就是个年轻的好老师。我记得女儿读了16年书,赵老师是唯一个上门做过家访的老师。其他老师,如果有事,多半会一个电话打给家长,要家长到学校去。

除了赵老师,还有我女儿二年级的班主任丁老师,也特别认真负责,对学生特别温和耐心。红墙巷学校当时的校长也是个好老师,没有这样的好校长,不可能带出好老师。当然我说的只是我女儿读书这一段。其他的我不大清楚。

可是,红墙巷小学好多年前就被撤消了,不知是卖给财经学校了还是租了,反正现在挂的牌子是长沙财经校红墙巷校区。长沙好多学校都被撤消,想北正街小学、湘春西路小学、文昌阁小学、铁佛东街小学等。

现在红墙巷小学的校门,现在叫财经学校红墙巷校区。柳建球摄

我们那时读书,真的是就近上学,离家有一里路远的学生都没几个,所以家长根本不需要像现在这样一到放学时,便成群结队到学校门口等。我女儿在红墙巷上学时,除第一天上学外,我从未去接过她放学。

但现在小学越办越大,学生离学校越来越远,汽车越来越多,你要家长怎么能不放下工作到学校门口接三年级以下的小学生放学?

崇圣里口的北区卫生防疫站


红墙巷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单位应该是北区卫生防疫站。它位于崇圣里口子的对面。

这是原开福区卫生防疫站,现搬走了,原址改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柳建球摄

这是个长沙最基层的卫生防疫单位。他们要管理全北区数十万居民和数千家单位的卫生工作,实在是辛苦得很。我们这些经营食品、饮食的单位,每年都要来这里体检。

可是,当我在北正街酱园当经理时,有次卫生防疫站配合当时的街道办事处搞突击检查,把我们酱园摆在门口卖的香干酱菜粗暴地抢上汽车,开车就跑,吓得我的那些女营业员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等我找到他们单位讨要香干时,他们说香干都送敬老院食堂了。

当然,这是我在北正街酱园工作十年唯一的一次和卫生防疫站的冲突。可我不认为他们有权力这样做。

这是崇圣里东北口,在卫生防疫站对面。柳建球摄

后来,卫生防疫站改成了疾控中心,再后来不知这个疾控中心搬哪里去了,这个地方又改成了街道卫生院,仍然做着保护街道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

裁弯取直的红墙巷西口


再往西走,红墙巷西口右边是几家老房子,左边的旧房拆除了,原地新建了一栋六层楼房。我原来一个住在九仪里的邻居李家的老六便住在这栋楼里。她家也和我家一样兄弟姊妹多,我家是八姊妹,她家是七姊妹。我家是按排行叫建三、建四、建武、建六。她家却是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

这是红墙巷西口原来转弯和奎星楼相交处。柳建球摄

以前,沿红墙巷向西走到这里右转弯,便是奎星楼。可是后来奎星楼一拆,红墙巷和民主东街便被省总工会设法裁弯取直,原本隔着奎星楼的两街,现在便直通了。新开的路还是叫红墙巷。

这是新开的西段红墙巷,前面便是省总工会新大门。柳建球摄


红墙巷老街还保留了许多原来的模样,比起其他老街的大变或拆除,红墙巷要算是幸运的了。我不是反对城市建设,而是觉得古城长沙的老街是长沙历史和人文的最好体现,都拆成几十层的高楼大厦,而丢弃了历史,是不是合适?

俗话说: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生在长沙,长在长沙,我爱长沙。长沙城建设得美好了,我当然特别高兴。可还是觉得,如果能多保留一些长沙的老街和老公馆,老建筑,这才能更加体现出长沙千古名城的风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的味道:辣辣辣辣辣!
玉楼东,百年老字号讲好新故事(视频)
十年前,你肯定和朋友在这几家餐馆约过
这8家爷爷辈儿的店,吃的都是长沙人百年的回忆!
#潮宗街# 北正街的前世今生——古老商业街的复兴
(35)#美丽上海随手拍# 历史风貌保护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