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屈氏及其屈原后裔分布中国大江南北

屈姓的来历及全国屈姓源流的基本脉络 

       

       屈姓是一个非常典型、非常古老的姓氏,屈姓是中文姓氏,其来源有七个说法:一说是屈姓来自远古时期狂屈竖的后代;一说是屈姓来自夏王朝屈骜的后代;一说是屈姓来自春秋时期封地;一说是屈姓来自春秋时期姬夷吾封地;一说是屈姓来自南北朝时期拓拔部汉化改姓;一说是屈姓来自蒙古汗国时期屈出律汉化改姓;一说是屈姓来自满族汉化改姓。但传统意义上的屈氏远祖,始于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武王之子芈瑕,受封于屈即今湖北省秭归县,子孙后代遂以封地名“屈”为姓,距今已近4000年。因此,屈氏是楚国的公族,屈氏起源于芈姓。屈氏得姓后十分兴旺发达,春秋战国时屈氏和景氏、昭氏为楚国最有势力的三大王室宗族,显赫一时。这一时期名载史册者达十余人,以三闾大夫屈原最为著名。 

       根据这次大范围的寻访调查,这些分布在全国的屈姓基本源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向,一是湖北宜昌秭归及其周边地区,邻近的巴东、襄樊有关区县、黄冈麻城等地,也包括安徽南部、江西部分地区。二是由楚地迁关中的屈氏,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不断向周边分散,并向内蒙、甘肃、辽宁、山东、山西,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地迁移,其屈氏多为关中后裔。“寻访组”所到之处,不论是民间世代口口相传,还是族谱记载,都表明各地屈氏为屈原后裔。三是湖南衡阳一支屈氏,是湖南、江西部分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屈氏的发源地。衡阳屈氏始居长沙湘阴,后迁衡阳,屈原投江之前,在湘阴汨罗一带时间较长,家眷可能随行,屈原投江以后,其后裔定居湘阴,所以衡阳屈氏应该是屈原后裔。 

       

       屈姓在全国的分布情况 

       

       屈姓在全国分布很广,据调查统计,除西藏、青海没有屈氏家族聚居外,全国其他各省市区都有分布,尤以湖北、湖南、河南、陕西、四川最多。目前,屈姓在全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人口约13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左右。在湖南、江西西南、粤桂北部、福建西南、鄂豫西部、重庆北部、四川东部和西部、云南西部、甘肃大部、陕宁、山西西南、辽宁大部、吉林西部、黑龙江北部、内蒙古西部和东部,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2%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33.5%,居住了大约48%的屈姓人群。在粤桂黔大部、云川陕中部、重庆南部、新疆西北、福建中部、江西大部、湖北东部、安徽西部、豫晋冀大部、山东西南、京津、内蒙古中部、辽宁西南、黑吉大部,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06%―0.1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33%,居住了大约41%的屈姓人群。       

       

       秭归屈姓及后裔同屈原的关系 

       

       秭归是学界和民间公认的屈原故里,也是屈姓的发源地。秭归全县现有乡镇12个,行政村187个,社区居委会6个,总人口38万人。屈姓分布于全县各个乡镇,50人以上的村48个和县城3个居委会,总人口5400多人,还不包括葛洲坝和三峡工程两次移民搬迁出县的数百屈姓人口。屈姓人口最多的村是归州万古寺村,离屈原诞生地不到10公里,现有屈姓人口736人,占全村人口的30%以上,按户口统计,全村一半以上的家庭为屈姓。其次归州、郭家坝、两河口、水田坝等乡镇,贾家店、官庄坪、文化、庙垭、两面山、稠木树等村屈姓人口都在200人以上。这些屈姓自唐建屈原祠以来,一直把屈原祠作为家祠使用,到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加,往来不太方便,屈氏家族分别在江南的屈家岭、江北的万古寺建了两座祠堂。1981年4月,秭归县屈原纪念馆在江南屈姓聚居点文家店村,获得一部民国12年手抄本《屈氏宗谱》,从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间)记起,至民国12年(1923年),历16代。一世祖为屈轸,生于1425年,秭归县龙城乡人,尊屈原为始祖,为屈原第56代孙,葬于文化村的三尖角,墓尚存。据当地老人介绍,位于村内的祠堂为屈轸主持修建,距今已近600年,新中国成立后,祠堂作为公产分给无房的农民居住,后因年久失修倒塌。明代万历《归州志》记载,屈轸中举后,曾在河南开乡做过县椤T诠橹菡蛲蚬潘麓宓南阆河边,有一古墓,墓碑名为“清故显考屈公讳真字尚朴老大人之墓”,碑文曰:“予乡有真公者,楚灵均之裔也。”后面还记载了屈真一生的主要功绩。墓主人屈真(字尚朴)生于嘉庆二十四年(1826年),卒于光绪十四年(1889年)。这个屈真,虽然已经去世两百多年了,但他的五代孙还住在离墓地不远的山坡上。位于村内的屈氏祠堂也是这位屈真主持所建。 

       夷陵区和秭归接壤的乐天溪镇有屈姓1868人,太平溪镇614人,三斗坪镇1249人,邓村乡371人。三斗坪镇园艺村屈家尚收藏了一部始修于明、五修于民国的《三闾世家》的族谱显示,谱序是乾隆25年屈氏18代孙屈必伸所写,他们奉三闾大夫屈原为始祖,记载了自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的一世祖屈龙朝从秭归青滩南岸搬迁到三斗坪一带后,繁衍生息的情况。族谱列屈龙朝为一世祖,到现在近700年历史了。“龙朝公居住花果屋场,即今之青滩南岸,元朝泰定元年公迁于峡州,寄迹下宝坪连沱口,创基业置田产”。现在三斗坪镇黄陵庙周围的园艺村、黄牛岩村屈姓人口达数百人。根据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夷陵区的屈姓,分布于黄陵庙周围长江两岸的四个乡镇,按族谱分析,都是屈龙朝的后代。 

       湖北麻城屈姓2600多人,在麻城百家姓中排名13,主要分布在张家畈和宋阜镇,在张家畈有一个屈姓地名叫屈家畈村,是一个行政村,还有一个地名叫屈家冲。《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一书研究表明,麻城屈氏源自秭归归州,由归州迁往江西,明初,屈德安、屈德永两兄弟由江西迁至湖广,从湘阴府枣强县迁麻城宋阜,后德安再迁麻城东黄市屈家冲。清雍正年间屈姓开始向重庆、四川方向迁移至宜宾、灌县、万州、新津、南溪等地,同时也有迁往陕西、湖南等地的屈氏子孙。麻城屈氏宗谱为嘉庆23年(1818年)创修,现存宗谱为民国23年版,堂号叫基厚堂。             

       宜昌市现有人口400万,其中屈姓18000多人,占全市人口的4.5%,湖北省屈姓人口48000多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08%,宜昌屈姓人口占全省屈姓人口的比例为37.5%,所以屈姓主要居住在秭归及其周边的宜昌范围内,也有少量迁到襄樊、麻城一带。这一地区屈姓人口总量虽然不是特别多,但他们世代居住于此,始终奉屈原为始祖,历经2000余年数十个朝代,并经历了数不清的战乱和明清两次大移民而没有远离故土,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没有发现的。从现有的资料来考证,屈地在秭归可以得到佐证,秭归屈姓都应该是屈原的子孙。 

       

       湖南各地分布着大量的屈姓人口均自称是屈原后裔 

       

       湖南是我国屈姓人口最多的地方之一,从掌握的资料来看,湖南屈姓多是南宋屈的后代,是屈原后裔。《湖南衡阳屈氏风井派(五修)》族谱序载:“我族自武王公子瑕食采于屈,因以为氏.至灵均公楚怀王时为三闾大夫,著有《离骚》经为辞坛之祖。子四: 承开、元、天、贞。开公历四十六传至南宋嘉定时公任庆元府太守藉衡阳永伏秋溪生子四:发开,发隆,发明,发元.或居衡阳,衡山,或散迁各郡。唯隆公生九子,其一、二、七、九于景定元年同迁宝庆。正一郎居邵阳荒塘村,正二郎居邵东黄石村,正七郎居邵东风井村,正九居邵阳梅岭。贞公历五十传至仲伦公居江西,历三传至广均公迁邵东黑田铺新塘冲,其裔至道光甲午(二修)始全修列荒塘,黄石,风井,梅岭,新塘五支为派系,同为一宗,我派祖七宝公单传二世至继生公生有三子,长尧孙字绍祖, 后为绍祖派;次子尧授字天德,后为天德派;三子尧夫字良恭,后为良恭派。万历年间十三世祖良恭派朝伟公分居石山院,人口繁荣,其族谱修于雍正甲寅,道光甲午续修,光绪戊戌三修,四修于民国辛未,迄今又五十有九年矣”。 《衡阳屈氏邵阳雍正谱序》:“首载本楚芈姓,为灵均公苗裔,先时居归州,家湘阴,徙衡阳,不一其处。厥后,灵均公四十七代孙,仕于宋庆元太守,生子者四,长发隆,又生子九人,遂以其伯、仲与七、九四子复由衡阳而徙於宝属邵、新二邑之荒塘、梅子、黄石、风井诸村,以“宝”为其字,是创现在宝郡屈氏各族之始祖也。”由此可见,湖南衡阳屈氏始自长沙湘阴,即今汨罗市一带,后于北宋年间至迟也是在南宋时期始迁衡阳,家族兴旺,并列有五个支系,随后还有支系迁居湖南邵阳、黔阳、永州、娄底等地。

    四川、重庆等地屈姓与屈原的衣钵相传关系 

       

       居住在成都双留屈楚平老人收藏的始修于嘉庆16年续修于民国14年的《华阳屈氏续修族谱》载:“宋太祖时有屈仕,以蜀籍任江西吉州路太守,本灵均公之后裔,由湘阴而徙蜀,致仕后复返楚卜居衡阳,此族谱中所奉为始祖者也。第至前清乾隆初年由屈仕公越25代之裔孙年永公有子四,继荣、继泰、继达、继巍先后由衡迁蜀,落叶于华阳东林寺侧之蒲草塘,至乾隆8年,年稳公之孙德银公亦由衡来居斯土,卜居于华阳中和场之黑松林。”证明华阳今为双流屈氏亦为衡阳迁徙而来。衡阳屈氏三修族谱记载显示,年永公居衡阳,四个儿子先后迁入成都双流一带。 

       四川泸州等地的族谱清楚记载了当地屈姓与屈原的关系。《四川泸北屈氏宗谱》编修于道光己亥年(1839年),序载:“南宋官庆元府尹讳公,子四:发隆、发开、发明、发元。开子四:寅、宏、定、宁。寅宁仍居衡阳秋溪,宏居新庄,定居岭底。发明子曰正,居塘贤,共五大支也。今我一支本衡阳之嫡派,于洪武初迁蜀,世居泸州屈大弯,在明朝为屈家坳(今隆昌县李市镇)。”四川广安岳池县屈姓人口非常集中,齐福乡莲花屋基村800口人中,600多人姓屈,周边还有几个村有大量屈姓人家,其族谱反应,该支屈氏是从衡阳迁徙二来,时间也是洪武年间。2001年编修的四川泸州市纳溪区屈氏荒塘派《屈氏家谱》载明,南宋屈曾孙发隆生九子,分别为一郎、二郎……至九郎,一郎之后经五代,至明末清初,该支向四川迁徙。始祖屈朝南字道珍迁入重庆大足县枫树湾落叶。屈朝南长子屈正显迁纳溪区土地沟,次子屈正宗迁入泸州纳溪区铁锁岩定居至今。屈光正显孙屈光阳后经云南威信、镇雄又迁贵州,繁衍了一支贵州屈氏家族。 

       这些情况说明四川泸州、岳池、双流等地的屈姓都是湖南衡阳屈姓的分支,有的家族在当地成为望族。      

       

       史料记载屈姓作为楚国贵族被强迁至关中即今陕西西安、咸阳一带,2000多年间,屈姓尊屈原为祖 

       

       公元前223年楚灭秦,屈氏开始徙奔四方。汉灭秦,曾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屈氏亦列其中,为屈氏入陕之始。《汉书.高帝纪第一》载,九年,“十一月,徙齐楚大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中国戏剧出版社《二十四史》p945页)“屈氏居安陵”(《汉书.地理志》),安陵在现西安咸阳一带。陕西各地屈氏分布十分广泛,包括现在的西安、渭南、韩城、耀州等地,户县、武功、蒲城、合阳等县以屈为村名的不计其数,数千人的屈姓村庄不在少数。还有部分屈氏后裔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姓,如韩城志记载,唐代的药王孙思邈、阴阳家房寅都是屈原后裔。西安户县李伯村,全村600多户3300多人中姓屈的有400多户2300余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山阳县志》,在第三编“人口”的“人口流源”中记载,“全县共有236姓,都是单姓”,“屈”为其中一姓。关于“屈氏”中有说明:“三闾大夫屈原后裔,原籍楚国。西汉末年,一支由关中迁来。其“大事记”中,也明确记载“洪武二十一年(1388),'大槐树人”始迁丰阳(今山阳)。”位于商洛一带的屈姓也是从关中逐步迁徙而来。      

       

       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也分布大量屈姓,族谱记载为屈原后裔 

       

       陕西渭南关中的屈氏有一部分迁居浙江临海,一部分迁居江苏泗洪、盱眙等地。两汉之交的动荡不宁,使关中屈氏进入山西、河北、山东者,其中一支迁居河南洛阳。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衍于今浙江临海、江苏盱眙、河南洛阳的屈氏家族庞大,人丁兴旺,昌盛为屈氏临海、临淮、河南郡望。屈氏后来在临海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临海望。三国时期,汝南人屈晃因仕宦于吴,落籍今江苏。北魏时期,屈遵家族在河北北部、辽宁南部的繁衍也颇引人注目。首修于清代的《临海屈氏世谱》第九自序上载:“常熟始迁祖屈氏自楚至常熟凡八迁,祖徐按初一关中,次二成皋,次三汝南,次四徒河,次五临海,次六祁阳,次七汴,次八常熟。”该氏谱把屈氏从关中到临海再到常熟的过程叙述得清楚确切。 

       山东曲阜屈恒义收藏的修于民国5年的《楚宗屈氏家谱》序曰:“木有本,水有源,其所从来者,不可没也。始祖屈原以来,时代湮遥,冥然莫知。即迁曲阜,始祖讳浩,字克宽,述之。子孙繁衍,而支分别派。……中华民国五年,岁次丙辰夏六月,十四世孙怀薪、怀兴重修。”明嘉靖14年2月清明日屈宗荣为为屈氏先莹立碑撰文:“祖讳浩字克宽,乃阙里郡曲阜城北三十里名曰仁智乡义田里也。公生于前质有,不事浮华,轻势力,隐居不仕而耕读为人,勤俭为家,肃孝惟公,于弟和睦,于宗睦接,朋友而信公中直,里人当言念君子德焉。”道光29年曲阜13世孙屈庆珠以《屈氏世系考辨》为题进行了考证:“我屈氏自余七世,祖叙祖谱序勒于碑厥,后家谱屡成,考世系者炳若日星,夫复何辩,然世系常昭,固无可辩,世系将蒙实有不得不辩者。盖论我族史迁一则如族谱序所云,一则自山右野雀窝迁来,二说并存,由来已久。”屈庆珠所言谱许所云,是指屈原子孙因“楚汉争锋,祚冲避难,迁居山左,至少昊之墟而卜居焉。”此地所指山右应为山西,山左为山东,意为其子孙应先到了山西,后其一始祖迁曲阜。据同时在洪武2年和屈浩迁到鱼台的兄弟族谱说,他们或是从关中迁来,或是从山右野雀窝迁来。根据各种史料分析,曲阜屈氏不论是来自山左山右,都是关中而来。 

       河南商水县位于豫东平原,自隋朝置县以来一直就是“小邑”,且地势低洼有“五湖十八坡”之称,人口稀少,经过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等战争,剩余的原住民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生产的需要,于是外来移民就蜂拥而入。移入商水的外来移民以山西洪洞和山东为两大宗,而又以山西洪洞移民为最。洪洞移民又分明朝和清朝两个时期。历经六百至三百年后最初的移民家庭大都形成了大小不等的聚居族群,迁入较早,人丁兴旺者有近两万人的大族。迁入较晚者也已形成了上千人的宗族,如屈氏家族。 

       辽宁本溪市屈广兴老先生用近20年时间行程1.5万公里,对屈氏分布及其源流进行考证,认定东北屈姓多为关中屈姓后裔。现在居住在辽宁的屈姓是清顺治8年(1651年),因山东连年水灾,饥饿难耐,应盛京招垦,携眷迁入盛京,并被分散安置到各地。如屈元迁辽阳草河城,屈叁、屈肆迁辽阳涧溪沟,屈武迁海城县,屈黄毛迁岫岩县,等等。宣统9年辽宁屈成芳在其谱序中说:“汉兴,武帝迁郡国豪杰于茂陵,而三族亦在徙中,是为吾族由南而北迁之始。”“吾祖迁居辽东以来,初入汉军旗籍,至予小子又九世矣。虽古老相传,以为出于山东登州之黄县,然以明季之乱,谱牒遗失始迁之祖,浮海至辽,其以前世次无考。”谱序说明,辽宁一带的屈氏为关中逐步迁徙而来。 

       安徽东至县龙泉镇黄荆桥村屈海清老人收藏了一部族谱,这本名为《荆桥临海屈氏家谱》首编于明万历24年,止于清光绪27年,是一部时间跨度最长修谱时间最早的族谱。这本族谱奉屈原为一世祖,该村屈氏始祖千六公为荆州府枝江人,宋代在池州青阳作县令后落叶于此,到谱止的清光绪27年,历75世没有断代。“建德为池阳之明邑,而荆桥为邑之胜地也,其祖始自湖广荆州枝江县曰千六公者。任青阳太尹,元v8年(公元1094年),年迈致仕,宦游池州建邑,见荆桥山水佳丽,遂居之。”(荆桥临海郡屈氏宗谱)这本家谱还记载了从战国时期、经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屈氏各辈最高官阶的代表人物。对于其姓名、官衔、官阶、任职地等都做了较为明确的说明,部分重要人物还有画像佐证,如屈r、屈原、屈千六等都有画像。家谱还载明屈原有姊名粒屈原沉汨罗,“廖咆焦椋视之,后人名其地曰姊归”,并载明屈原有三个儿子,“长孟师谥文华,次仲虞谥武安,三季敏谥孝师”。安徽东至、江西鄱阳等地为近邻,屈姓居住很多,从族谱分析可能为秭归直接迁徙至此,并在明清两次大移民过程中再次迁徙到湖北、河南潢川信阳和重庆部分地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峡两岸屈氏后裔“云端”祭诗祖
闵氏家族楚北清明祭祖
湖北10条乡村自驾线路收好,可以从春走到冬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秭归
秭归屈原故里吟 [七律]
秭归---今天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