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脑真的只用了不到5%?
2016年10月14日08:10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大脑真的只用了不到5%?
■第二看台
通常人们的大脑拥有的脑细胞约为140亿—150亿个,有研究统计认为,98.5%的细胞是处于休眠状态,只有1%参加大脑的功能活动,并且正常人脑潜能只用了不到5%,另外95%的大脑潜能尚待开发与利用。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从理性和科学的角度来揭开这个谜团。
“记忆痕迹”实验的谬传
1922年,美国心理学家卡尔·拉什里提出了大脑功能的等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他最早尝试从大脑区域化的观点探究学习神经生理基础,而后被誉为神经心理学之父。卡尔首先提出关于人脑“记忆痕迹”的假象概念,然后设计了一系列小鼠实验,来验证大脑的储存记忆能力和大脑利用率。
实验过程中,他先训练小鼠钻迷宫找食物,然后切掉小鼠的一部分脑皮层,再对比小鼠钻迷宫的效果。如果大脑存在“记忆痕迹”,并且恰好在某次实验中被切除,那么小鼠就会迷路。
多次实验后,卡尔发现了一个脑区,对小鼠走迷宫的效率影响最大,并且在这个区里细分下去,切在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切除的比例——切得越多,小鼠就越容易迷路。于是,卡尔认为“记忆痕迹”就在这个区域里。而且,就算切掉一半,小鼠依然能正常活着,这说明小鼠对于脑区的利用率非常低。
这个结论在当时来看是非常新鲜的,并且获得很多人支持,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就变成了“人脑利用率不足5%”这种说法。
“海马体”与持续活跃的神经元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渐渐知道了大脑负责记忆的区域,根本不在卡尔切的那块区域上。而是在一个很小很小的被叫做“海马体”的脑结构中,这个结构对我们看、听、说、运动、思考甚至睡觉进行整体控制。大脑的大部分能量消耗主要用于数亿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时的快速放电,正是这样的神经放电和联系产生了所有的大脑高级功能。
实际上,一个普通的人,闭眼状态下尽量不想事情的时候,他的脑子也是整体上高速运转的。科学作家罗比内·博伊德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尽管在任何时刻大脑的所有区域都不是在同时放电的,但大脑研究者们利用成像技术发现,大脑和身体肌肉一样,大部分都是24小时内持续活动的。即使在睡眠中,一些脑区例如控制高级思考和自我认知能力的额皮质,或者帮助人类感知四周的体感区域,都是活跃的。
那么卡尔·拉什里找到的那个脑区是干什么的呢?
在当代神经生物学术语里,人们管这个区域叫做初级视觉皮层——是负责“看”的脑区。如果这里有一块受损,我们视野里就会相应地产生一块盲点。受损区域越大,盲点的尺寸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卡尔切得越多,可怜的小鼠视野范围就越小,当然钻迷宫也就越慢。用这样的实验来验证5%的利用率,可谓谬之千里。但是由于其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不少商家借此推销促进大脑利用率的药品,所以5%大脑利用率的说法经久不衰。
伴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未来人类或许将具有假肢身体,或者建立一个计算机类型的大脑系统。就像科学家博伊德所说,“并不是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5%,只不过是这个大脑如何运作的不解之谜,我们仅仅解开了5%而已。”
(据科普中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脑只用了不到5%?这种说法是否确有依据?
人类大脑利用不超过5%?其它动物也这样吗?万一它们全部用上了?
孩子的未来就在你的手中
人类大脑只开发了?10%?这鬼话骗了我这么多年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脑与意识》笔记
从猴脑到人脑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