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懂世界格局之大国博弈:北方“堡垒群”

从地缘角度来说,抗战全面爆发之后,日本在中国是否能够立足,关键所在是能否真正控制中国北方。也可以这样说,能否稳固北方是中华民族能不能生存下来的关键所在——中国历史上,只要北方失守,后面跟着的必然是改朝换代。

众所周知,中国的地形由西向东可以分为三个逐级降低的“阶梯”。而能不能稳固北方,其战略核心在于“第二阶梯”,具体而言就是山、陕两地。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陕西相当于是北方战场的神经中枢。山西则是位于陕西东部的“堡垒群”。在太行山以东位于“第三阶梯”的华北平原、山东半岛,乃至于华中、华南,则是这片“堡垒群”前面的“开阔地”。

如果拿一张山西省的地形图来看,就很容易理解上面这段话。山西省的地形南北长是680多公里,东西宽是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大致看上去,山西的轮廓近似于一个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这里的绝大部分都属于黄土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到2000米之间。

黄河在第二个拐弯处由北向南将山、陕两省分开。接着抵达山西省最南端之后,黄河开始转向由西向东的流向,又将山西省和河南省分开,再往南,王屋山构成了山西东南部的地理屏障。而整个山西的东面则由太行山脉屏护——两座山、一条河,在地理上为山西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带。

由山西出入中原的战略通道只有两条,一沿大同盆地一路向北走,由河北省或内蒙古出山西。另一个比较便捷的路线就是由太原向东,走井陉关,直达河北石家庄。除了这两条通道之外,其他地区基本上都处于山峦和河流的包围之下。

在并不宽阔的山西大地上,由西向东分布着芦芽山、吕梁山、太岳山、五台山,以及南部的中条山。这些山脉把山西隔绝成了零零碎碎的几块盆地,大一点的盆地包括大同盆地、忻定盆地、临汾盆地,以及最南端的运城盆地。从地形图来看,这些盆地基本都是沿着南北方向的河流(汾河、新河、涑水河、三川河)形成的狭长河谷地带。山西的人口密集区基本上都集中于这几块盆地,因此彼此之间便显得相对独立。这样一来,如果不是长期在此经营的外部势力,即便打进来了,也难以真正实现有效控制(关中盆地则恰恰相反,一旦函谷关失守,则后面再无险可守)。

这种易守难攻的特殊地形,在春秋时代造就了最后一个超级大诸侯国——晋。而同样是由于其地形各个谷底彼此相对独立的特质,导致了在春秋末期最终形成三家分晋的局面。而在民国时代,阎锡山可以关起门来做“山西王”,很大程度上同样是得益于这里“表里山河”式的特质。

另一方面,山西的这种地形又决定了这里的农业基础并不是很好,这就造就了此处发达的商业。早在战国时代,魏国国都大梁就已经是重要的商业中心,而至明清时代,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晋商文化。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在占领华北之后,马上就把目光投向了山西。山西的战略价值一目了然,日本人肯定不愿意让自己一直待在这样一个天然堡垒前面的“开阔地”上。当时日本的目标,一是山西,二是在山西全境被占领之后继续向西占领西安。假如当时这一步战略目标达到,下一步日本就可以经宝鸡、陈仓南下进入四川盆地,届时居于重庆的国民党的中央政府必然将面临灭顶之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地理之地形地理第18篇:华北14大山脉
中国地形地势(图文)
山西省行政地名与地形地貌的关系研究
山西地形:六大盆地
山西省地形#山西
山西省地形图,表里山河,同时又是华北的脊梁,从整体来看,两山夹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