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十五)——满清开疆拓土的功可抵晚清的过?

清朝是一个相当小的边疆民族——满族治理中国的朝代。有意思的是,即便到了清末,内忧外患严重,扫平太平天国后,汉族官员拥有几乎完全私人化的军队(湘军和淮军),执掌东南最富裕几省的政治军事大权,但辛亥革命前,清政府仍能有效控制地方。

全盛时期的清朝地图

清朝中期也基本没有了中国其他王朝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入侵的问题——仅靠满蒙联姻可以解决?清朝时期西藏和新疆(乾隆时期改叫新疆)地区完全控制住。清朝吸收和改进历代王朝治理中国边陲地带的经验,为清朝的大一统和今天中国版图的基本架构奠定了基础。我们有必要通过满清讨论传统中国如何治理边陲地带的“平天下”的问题。

古代国家不同于现代民族国家间精确划定国界,传统中国历代王朝对疆域的执着基本是在势力范围的讨论范畴,逐步在势力范围内形成有效治理。历史中国基于因经济生产方式和相信文化导致的“华夷之辨”,使“华”和“夷”之间族裔差别很难调和,本质并非种族,而是文化。因此如何治理在非汉人传统农耕区域的王朝边陲地区,是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这样的制度不仅能维护和支撑中原地区的中央集权王朝,而且在这些地方制度的持久作用下,边陲地区的许多民族与农耕民族逐渐融合,汇成中华民族,使原本的边陲地区不再是边陲。

唐朝设立都护府能有效治理边陲地带

历史中国基于中央对不同边陲地区的信任、管控和整合程度,大致分为三类:一、中央已经建立有效管控的边陲地区的往往以半军事管理方式,如汉代的部都尉、唐朝的都护府;二、由与历代中央政府有比较紧密政治经理文化联系的边疆民族政权构成,如藩属国(内藩外属),藩属一般不固定,清朝理藩院的藩下属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属包括朝鲜、安南、缅甸、琉球等,一般长期保持朝贡关系的附属国;三、“敌国”——与中原王朝没有臣属关系的边疆民族政权。

军事行政区是直接管控边陲区域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基本制度和方略是“羁縻”。“羁”是以军事压力予以控制,“縻”是以经济利益安抚拉拢,软硬兼施。历史中国往往采用“统而不治”的方法对待边疆民族或部落,唐朝疆域辽阔,在各民族的分布范围内设置了八百多个羁縻府、州、县等单位;明朝在东北、西北和川青藏设置羁縻卫所;元朝设立土司制度。

而清朝疆域极为广大,它继承了历代王朝复杂甚至艰难的边陲治理问题。满族作为东北渔猎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过程中通过满蒙联姻充分利用蒙古族人对力量。而此时作为中央政府的满清朝廷也深知“蒙古生性强悍,世为中国之患”的道理,除了联姻安抚外,基本方针就是全力弱化蒙古。

喇嘛黄教在清朝时期的蒙古得到大力发展

清王朝充分运用军事手段,先后无情镇压准噶尔、青海等地反叛蒙古,充分利用长城,从东北到西北一路布防重兵,防范漠南漠北蒙古;同时大力弘扬喇嘛黄教,“以黄教柔顺蒙古”,鼓励蒙古人出家当喇嘛,减少蒙古人口,减少蒙古人口的流动。清朝采用的羁縻措施最重要的是建立“盟旗制度”。主要是划定各旗边界,严禁外蒙游牧民族越过本旗游牧,再分封旗长“扎萨克”,在理藩院和将军都统的监督下管理一旗的军政司法大权。而这一制度把原本以部落为单位在草原上自由迁徙的牧民固定在以旗为单位的地域内了。部落内不能流动,当然不可能产生庞大群体,自然无法产生统一领袖,无法形成统一的地方政权,从而从根本上解除了蒙古诸部联合对清朝统治的威胁。

清康熙初期的中国版图格局

在西南边陲,明清两代实行“改土归流”,即由中央任命的定期轮换的地方官置换自元朝设立的世袭土司,这样弱化了地方色彩,强化了全国统一的行政色彩。在西北和青藏地区进行与“改土归流”类似的制度变革,废除南疆“伯克”制度,废除伯克世袭,改另各级伯克互不隶属,设伊犁将军,实行军府制,修筑城堡,驻扎军队,巡查边界,移民屯垦,从而基本稳固了中央对新疆地区的控制。在西藏地区,通过两次入藏作战,赶走廓尔喀部落的入侵,清政府在1793年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中央政府驻藏大臣与“精神领袖”地位平等,通过“金瓶挚签”认定转世灵童的制度,由此清朝巩固了对西藏的主权管辖。由此,清代的边疆努力大致构成并确定了近现代中国的疆域。

民初的五色旗和军徽在1928年东北易帜后退出历史舞台(当然不包括汪伪政权时期)

现代中国继承清王朝疆域领土最重要的法理依据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份极为重要的文件往往是被轻视的,“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清朝疆域是由上述的主要五个部分构成,清朝疆域的统一是五个部分共同认可清帝作为他们的共同领袖。民国影视作品里出现高频率的五色旗和五色五角星就是是代表着这五个民族,即五族共和。孙中山在领导革命早期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政治口号(当然原创者为朱元璋),致力于恢复汉地十八省,而后在他意识到这个口号会导致激烈的民族对抗和南北对立之后,革命党人将革命口号改为五族共和,强调大中华的概念。

清朝晚期面对“数千年未见之大变局”,列强兴起,带来的东亚地区各国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的改变,清政府首先无力,然后无能,无法有效应对全球变革中对中国影响,不仅失去了朝鲜、安南、缅甸等藩属国,还有大量国土,如台湾等地。但清王朝沿袭并制度创新的对传统中国疆域的巩固治理的方略确是没变的,清王朝将这一整套制度变革无条件的留给了后世中国,对现代中国疆域的构成和现代多民族中国的塑造,贡献无法替代。虽然我本人对清末的丧权辱国和割地赔款,痛心疾首。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系列,下一章节一起讨论度量衡对中国塑造的影响。如果要在中国选出十个对中国贡献最大的帝王,我的答案里会有秦始皇,如果五个,会有秦始皇,如果三个也必然会有。

#中国历史##中国##中华文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哪个朝代对中国领土的贡献最大?
明朝不赔款不割地,为何疆域面积却不断缩水?有一点很重要
清朝真的很弱?实际上,清朝是我国历史上实控疆域最大的王朝|元朝|明朝|清廷
中国古代王朝的羁縻统治:奠定中国大一统的制度基础
没有清朝就没有现代中国的庞大疆域吗?浅论中国疆域发展史
赵现海:中国古代疆域模式的历史特征及其根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