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鸡场街相关文献阅读汇总
马来西亚鸡场街相关文献
《探访马六甲 品析马来华人文化》
龙湘群
中国与马六甲渊源
马六甲与中国的关系可追溯到明成祖。1402年,拜里米苏拉苏丹建立马六甲王朝,1403年(永乐元年),明成祖命中官尹庆访问东南亚及南亚国家。1405年(永乐三年),明成祖册封拜里米苏拉苏丹为马六甲(满剌加)国王,赐诰印、彩币、袭衣、黄盖,两国正式建立藩属关系。此后,马六甲王朝国王多次亲自或派遣使者到中国进贡,加强两国关系。
1406年,郑和的船队首次来到东西航海路线要枢的马六甲港,并在此设立官场、物质转运仓,此后,马六甲成为郑和船队必定停留的中转和后勤补给地。郑和七下西洋其中五次都选择停留在马六甲,并曾以马六甲为大本营,建立官  厂和仓库作为来往马六甲海峡时补充物资和存放钱粮的地点。
郑和船队在下西洋期间,积极推动各国贸易活动,他带去了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知识,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即使在几百年后的今天,马六甲仍然随处可见与郑和有关的遗迹。其中,马六甲官场遗址即郑和文化馆所在地,发现了3口古井和大量出水的明代瓷器片;还有缅怀郑和的三宝山、三宝井、保山亭和以郑和为名的街道,以及民间所保存的明朝文物等,这些都记录了郑和当年在此活动的痕迹。
峇峇娘惹文化
峇峇娘惹(Baba-Nyonya),又称土生华人,是对15世纪移居南洋的中国人与当地土著人结合的后裔的称呼。这些土生华人的先祖多来自闽南和潮汕地区,父亲是华人,母亲是马来土著人,他们结合生下的孩子,男孩称“峇峇”(Baba),女孩称“娘惹”(Nyonya)。他们之所以会成为独立的族群,是因为他们的华人祖先与当地土著人的结合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峇峇语,峇峇语混杂使用马来语和华语的语法构造,夹杂着大量的闽南、马来、泰国甚至英语的词汇;在日常风俗习惯方面,他们遵从华人先祖留下的传统风俗,却又因为当地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他们用青包取代红包,用青花瓷餐具承办丧事;在传承文化方面,他们希望继承华人文化却又因时择地地倾向于更有优势的欧洲文化,在英殖民地时代,峇峇后人多受英文教育。
骑楼—抒发乡愁的建筑
骑楼,也称为“廊房”,是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结合的一种近代商住建筑,据说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在新加坡或马来西亚的闽南移民习惯称该类街为“五脚基”(或五脚气),实为转音之误,是指临街有骑楼的店铺住宅,因法规规定,廊宽都是五英尺。“五脚基”(或五脚气)原直译自英文“five feet base”。建筑物底层沿街面留出一定宽度的公共人行空间,上层居住,下层铺面经商。这种建筑形式既可以挡风避雨,又能遮挡炙热的阳光照射,营造了较为凉爽的舒适环境,因此在炎热多雨的东南亚十分风靡。
《马来西亚马六甲鸡场街华人地缘性组织初探》
林秀美祝家丰
鸡场街介绍
素有历史古城之称的马六甲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其中,鸡场街是文化遗产核心区里的一条街,也是一条通过华人先贤的努力奋斗所开发而成的街道。早期,华人漂洋过海来到马六甲,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乡亲的帮助。因此,多个华人地缘性组织(会馆)纷纷创立在华人最集中的这条街里。
马六甲鸡场街是一条通过华人先贤的努力奋斗所开发而成的街道,多间会馆纷纷创立于华人最集中的这条街里。
鸡场街每周五至周日的“封街计划”。(2000年鸡场街文化夜市开张,2004年起每逢周五、周六、周日封街,允许小贩在街边摆摊营生。封街导致交通堵塞问题,2013年甲州行政议会决定取消封街,全天候开放鸡场街让车子通行。)
鸡场街来历
鸡场街,也被称为文化街、会馆街以及古董街,英文名为 Jonker Street,是条扬名于国际的古老大街。这条街被取名为鸡场街,其中就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因为这条街在以前曾经出现过斗鸡场;有人说是因为这条街道在早期时曾经是早市场(巴刹),早市场里有销售大批的鸡只,因此被称为鸡场街;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鸡场街在早期曾经是很兴旺的街道市集,而广东人与福建人就用各自的方言称之为“街场”,于是开始就有人取广东与福建方言“街场”的谐音,而用中文称之为“鸡场”。另外,鸡场街也被称为会馆街,这主要是因为有许多会馆坐落于此街道。同样的,鸡场街被称为古董街,主要是因为在街里有不下二十间的古董专卖店。
鸡场街华人社区的形成
由于马六甲在早期是国际港口,因此有许多世界各地的商人来到这里进行贸易活动,而这条街因为接近河口而成为商人们停驻或定居的好地点。当时,在鸡场街里就住着荷兰人、华人、吉灵人、马来人、回教徒以及葡萄牙人后裔等等。直到后来荷兰人离开、吉灵人搬迁至郊外地区后,鸡场街便逐渐形成以华人为主的商店街。此后,鸡场街就成了华人社区。多间地缘性组织也纷纷创立在这条街里。
鸡场街会馆
鸡场街里的五间会馆分别是福建会馆、雷州会馆、海南会馆、茶阳会馆以及潮州会馆。当中最古老的华族会馆应属福建会馆。福建会馆的创立年份虽已无法查考,但据推算,福建会馆应该是在 1800 年代初期创立,迄今已超过 200 年历史,除了是鸡场街里最古老的会馆外,也是马六甲最古老的华族会馆之一。至于马六甲雷州会馆则创立于 1899 年,马六甲海南会馆创立于1869 年,马六甲茶阳会馆创立于 1807 年,马六甲潮州会馆创立于 1822 年,每一所都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地缘性组织。
会馆职能
早期的华人地缘性组织主要有几项职能,其中包括宗教和社会职能,在会馆里所祭拜的神祇,满足了南来华人在宗教信仰与社会习俗上的需求,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力量;福利职能,提供早期缺乏政府福利津贴的南来华人生活上的帮助;仲裁职能,维持基层的法律和秩序,解决会员间的小争执。然而,秉持着接洽与照顾同乡的信念所成立的会馆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马来西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以马六甲和乔治市为例》
翁锦程 李怡婉
在马六甲古城和乔治市内随处可见精心修复的老房子,这种现象既得益于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联合宣传保护,也归功于居民对社区、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青云亭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The UNESCO Asia-PacificHeritage Awardsfor Cul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的设立,旨在奖励民间相关个人与组织,或与地方政府合作,在保护地方遗产、彰显其文化价值方面所作的贡献。从 2000 年设立至今,全球只有 140个项目获得此荣誉,而这两座城市就占了 4 个,分别是马六甲的历史建筑青云亭(2002年)、乔治市的张弼士故居(2000年)、 韩江家庙(2006 年)和萨福克楼(2008 年)。
青云亭(Cheng Hoon Teng Temple) 建立于1673 年,为中国典型的闽南式建筑, 由福建华人领袖郑芳扬及李为经筹资创建, 即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华人寺庙,也是马六甲华人的精神地标,由于长年累月的烟熏火燎及岁月的腐蚀,青云亭的部分构件开始损坏,因此启动修复工作, 以民间的力量完成了国际水准的修护, 青云亭既保留原真性,又焕然一新。 目前的青云亭虽然不再是华人社会的最高领导机构,但至今仍在为华人社会的慈善事业、人道与宗教、解困救急与施葬死者发挥积极作用。
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马六甲和乔治市精心呵护保留下丰富而多元的文化遗产,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 于 2008 年 7 月 7 日以“马六甲海峡历史名城” 之名宣布这两座城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并说明它们登录的原因:
1) 两座城市是马六甲海峡 500 多年东西方商贸及文化交流的见证;
2) 亚洲和欧洲赋予这两座城市多元和独特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3) 马六甲的官方建筑、教堂、广场和城堡见证了 15—16 世纪的马来苏丹王朝、葡萄牙与荷兰的统治。 乔治市的住宅与商店建筑群呈现了 18 世纪末的英国统治时期的风貌;
4) 两座城市的建筑与文化景观在东方与东南亚都是独一无二的。
街区保护方式
1、充分发挥民间机构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避免政府“孤军作战”的局面
政府方面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除了在资金上的支持之外,更多是引导当地居民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加强保护工作的引导。
2、科学慎重地修复历史建筑,保留原真性,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留下了“形”
马六甲和乔治市上至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迹,下到普通市民的老宅,修复工作皆遵循科学谨慎、避免建筑原真性破坏的原则。务求保持建筑的原真性。 青云亭的修复工作虽然全由民间力量独立完成,但凭借尊重历史、科学慎重的修复态度,使得修复工程达到了国际的水准,并获得了国际的殊荣。
3、深刻认识到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人与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留下了“神”
南洋民间文化组织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组织社区邻里活动等让原住民了解自己的家园,从而激发对家园的热爱与保护,降低了原住民外迁的速度,甚至吸引了部分居民重新回到自己的家园,将“人”这个要素保留在街区这个“躯壳” 中。而正是有大量的原住民、原生活方式的保留,才使得华人在中国广东潮州风格的韩江家庙里喝茶聊天时,能听到对面传来印度神庙祭祀的祷告声;当华人在佛寺内烧香祈福时,马来人在马路对面的洋葱头屋顶的清真寺里做礼拜等等,这样生动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象得以留存,也使得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更具真实性与吸引力。
4、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使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创造“价值”,与时俱进
马六甲和乔治市内漂亮、具有历史价值的中国寺庙、西洋教堂、清真寺、印度神庙等时至今日仍旧发挥着重要的宗教作用。而另一些历史建筑经过修复翻新活化,改造成博物馆、酒店旅社或餐厅等。除了有名气的老建筑之外,还有大量的普通老民宅、沿街的老店铺等改造成新的功能,由老民宅改建的高级酒店。马六甲街上由老商铺改造的餐馆和旅社更是鳞次栉比。
这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与功能置换,一方面使老建筑焕发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为历史建筑的长效保护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街区对比
街区
鸡场街
宽窄巷子
改造方式
主要保留建筑立面,修整建筑内部
基本保留其原有的风貌,保护其原有基调
建筑效果
外旧内新
修旧如旧
建筑风格
殖民时期
清代川西民居风格
院落形式
长屋骑楼
四合院式
功能
商住
商业
共同点
与当地文化的完美结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脸猫”旅游随笔漫记《国外》【045】20130415马来西亚马六甲(2) (马六甲红场荷兰广场、鸡场街、三宝庙、三宝山)
遍布全球的中华元素,盘点国外那些知名的唐人街
鸡场街:娘惹为何丢了峇峇?---戴占军的博客
马来西亚的另一面 | 我见过最美好的日落
全球第一像中国的国家,中国游客下车后就蒙圈了,满大街都是中文
马六甲唐人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